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的颁布,推动着音乐教育的改革,作为当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多种能力来适应新课标,本文着重从音乐教师应具备的技能进行讨论,期望对音乐教师有一些启迪。
【关键词】音乐教育 新课程标准 对策
2001年由教育部制定的《新课标》,标志着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它站在时代的前沿,在总结我国新时期音乐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小学音乐学科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一系列新的教学规范和要求,是一个具有纲领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指导文件。但由于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过于重视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理论和其他综合知识的学习,新教师到了中小学就业后,发现原来在高师院校学的太专一,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而形成了高师毕业生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针对这个问题,本人对《浅析当代音乐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标准》展开了探讨,希望对已经成为音乐教师及还在校学习的同仁们有所帮助。
一、专业技能的培养
(一)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富有感情和表现力的演唱是成为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唱歌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不但要能够了解歌唱技巧,知道发声原理还要能够流畅,激情地演唱一首歌曲,而且要能够通过歌曲旋律、节奏、力度等来表现好一首歌曲。当然歌唱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能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使他们逐步学会运用音乐的各种表情手段,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及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帮助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自然、激情富有表现力的歌唱。
(二)乐器演奏能力
乐器演奏技能也是作为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而钢琴则是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作为将来的音乐教师,我们要具备过硬的钢琴演奏技能以及即兴伴奏能力,并且在演奏过程中特别注意作品风格情感等因素,这样在上欣赏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带来生动的音乐形象。生动形象的演奏不仅可以充分感染学生,提高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且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敬仰以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起学生的音乐情感。
(三)指挥技能
指挥是一门综合性技能,更是一个中小学教师准确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合唱是音乐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因此,音乐教师要在课余时间多复习指挥的技能以及相关理论。拍节图式是教师运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把节拍演化成的一种直观的音乐语言,借助这种直观的音乐语言,把对音乐的要求及演唱的意图传递给学生,使其正确演唱,从而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还要注意音乐的情感表达,指挥的手势要服从于歌曲旋律的抑扬顿挫所表示的感情变化,用以启发学生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及音乐意境。
二、培养音乐与相关文化关系的能力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形态和载体。音乐虽然是一门独立的系统的课程,但他并不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而独立存在。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姐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因此,全面提高高师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其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把握能力方面,是实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同时,音乐也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它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合思想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我们在音乐学习中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必须要广泛了解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背景,也要加强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素养
进入21世纪也就是进入了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世纪。多媒体的普及,丰富了音乐教学媒体的资源,使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增添了许多新鲜的教学元素,使抽象的音乐教学变得更加感性、活泼生动,开阔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从而促进音乐教学效率提高。课件制作则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之一。音乐教师要熟悉一些常用的课件制作的工具,了解一些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并学会收集或制作素材,根据教学要求制作课件。这样才能使我们高师教育专业学生跟上现代化教育的步伐。
音乐教育已经经过了百来年不断地发展走到现在,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更是新世纪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把由传统的“重技轻艺”的应试教育调整为以音乐审美、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素质教育。这不仅对长期以来的音乐教育是一次转变和挑战,而且对音乐教师本身也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只有这样,新一代教师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才能带领学生进入音乐殿堂,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音乐,真正去学习音乐,全面发展学生物质和精神素质。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音乐教育 新课程标准 对策
2001年由教育部制定的《新课标》,标志着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它站在时代的前沿,在总结我国新时期音乐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小学音乐学科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一系列新的教学规范和要求,是一个具有纲领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指导文件。但由于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过于重视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理论和其他综合知识的学习,新教师到了中小学就业后,发现原来在高师院校学的太专一,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而形成了高师毕业生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针对这个问题,本人对《浅析当代音乐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标准》展开了探讨,希望对已经成为音乐教师及还在校学习的同仁们有所帮助。
一、专业技能的培养
(一)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富有感情和表现力的演唱是成为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唱歌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不但要能够了解歌唱技巧,知道发声原理还要能够流畅,激情地演唱一首歌曲,而且要能够通过歌曲旋律、节奏、力度等来表现好一首歌曲。当然歌唱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能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使他们逐步学会运用音乐的各种表情手段,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及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帮助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自然、激情富有表现力的歌唱。
(二)乐器演奏能力
乐器演奏技能也是作为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而钢琴则是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作为将来的音乐教师,我们要具备过硬的钢琴演奏技能以及即兴伴奏能力,并且在演奏过程中特别注意作品风格情感等因素,这样在上欣赏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带来生动的音乐形象。生动形象的演奏不仅可以充分感染学生,提高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且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敬仰以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起学生的音乐情感。
(三)指挥技能
指挥是一门综合性技能,更是一个中小学教师准确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合唱是音乐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因此,音乐教师要在课余时间多复习指挥的技能以及相关理论。拍节图式是教师运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把节拍演化成的一种直观的音乐语言,借助这种直观的音乐语言,把对音乐的要求及演唱的意图传递给学生,使其正确演唱,从而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还要注意音乐的情感表达,指挥的手势要服从于歌曲旋律的抑扬顿挫所表示的感情变化,用以启发学生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及音乐意境。
二、培养音乐与相关文化关系的能力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形态和载体。音乐虽然是一门独立的系统的课程,但他并不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而独立存在。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姐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因此,全面提高高师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其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把握能力方面,是实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同时,音乐也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它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合思想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我们在音乐学习中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必须要广泛了解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背景,也要加强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素养
进入21世纪也就是进入了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世纪。多媒体的普及,丰富了音乐教学媒体的资源,使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增添了许多新鲜的教学元素,使抽象的音乐教学变得更加感性、活泼生动,开阔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从而促进音乐教学效率提高。课件制作则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之一。音乐教师要熟悉一些常用的课件制作的工具,了解一些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并学会收集或制作素材,根据教学要求制作课件。这样才能使我们高师教育专业学生跟上现代化教育的步伐。
音乐教育已经经过了百来年不断地发展走到现在,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更是新世纪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把由传统的“重技轻艺”的应试教育调整为以音乐审美、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素质教育。这不仅对长期以来的音乐教育是一次转变和挑战,而且对音乐教师本身也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只有这样,新一代教师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才能带领学生进入音乐殿堂,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音乐,真正去学习音乐,全面发展学生物质和精神素质。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