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水电站厂房基础帷幕灌浆生产试验综述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峡江水电站工程混凝土量大、浇筑范围广面积大,工期紧,为满足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要求,通过帷幕灌浆生产性试验,对设计施工参数及工艺流程进行验证,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优化,尽可能不影响混凝土的施工,为全面合理的对厂房基础灌浆提供技术准备。
  关键词:峡江水电站 帷幕灌浆 生产性试验
  中图分类号:TV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115-03
  1 工程概况
  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境内,坝址地处赣江中游,枢纽电站装机容量为360MW,主要建筑物有混凝土泄水闸、混凝土挡水坝、河床式发电厂房、船闸、左右岸灌溉进水口鱼道等。
  本次帷幕灌浆试验从2011年8月15日开工至9月14日结束,完成主要工程量:灌浆基本孔11只,钻孔进尺104.2m,其中砼16.2m,基岩88.0m,压水试验22段次,灌入灰量526.35kg,平均单位注入量为5.98kg/m;布置抬动变形观测孔11个,检查孔2个,压水为4段次,平均透水率为0.66Lu。
  2 地质概况
  厂房基础位于河床右侧及右岸一级阶地前缘,河床右侧覆盖层厚度一般2.7~6.3m,薄者1.4m左右,岩性以砾砂或砂卵砾石为主,与泄水闸结合部局部分布粗砂,基岩面高程24.08~29.94m,岩体以弱下至微风化为主,仅中部局部地段分布弱上岩体,弱上风化带厚度2.9m,弱上风化下限高程23~29m。右岸一级阶地覆盖层厚10m左右,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底部为厚0.8m左右砂卵砾石,基岩面积高程30~31m,强-弱上风化深度一般2m,弱上风化下限高程29~30m。
  3 设计布置及灌浆参数
  根据设计图的布置,帷幕灌浆试验段沿坝横0+000.0布置,均设置一排帷幕灌浆孔,孔距2m,局部孔距可调整。孔深深入基岩8.0m;灌浆压力接触段0.4Mpa,以下各段0.6Mpa,防渗标准为q≤4lu。为验证帷幕灌浆设计中各项参数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合理性,经设计、监理及业主同意,将厂房2#机组区域内帷幕孔选作帷幕灌浆试验块。
  4 灌浆试验
  4.1 灌浆材料试验
  设计技术要求已明确本工程灌浆采用纯水泥浆液灌注,根据规范要求,原则上可不做室内浆液试验,施工局对业主供给的南方玉华牌袋装P.C32.5级水泥抽检进行了水泥物理性能检测。
  (1)试验材料。
  南方玉华牌袋装P.C32.5级水泥抽检进行了水泥物理性能检测。
  (2)水泥物理性能检验,见表1。
  4.2 现场试验
  施工布置:
  (1)供风布置。
  (2)水管布置。
  灌浆用水直接采用潜水泵从厂房上游集水井中抽取,供钻孔、灌浆用水。
  (3)电线布设。
  钻孔灌浆动力线设置专线,由就近的变压器引出。
  (4)制浆、输浆系统布置。
  集中制浆站设置在坝横0-30.00,坝纵0+600.00左右主要供帷幕灌浆试验及帷幕灌浆施工用浆,制浆站内各设置1套集中制浆系统,制浆站采用轻型钢结构,采用C20混凝土地面。中继站灌浆泵布置在上游门机两行驶轨道内。门机行驶轨道基础砼预埋 70mmPVC管(每条轨道预留8孔),用于灌浆输浆管路穿越门机轨道。
  4.3 灌浆试验现场施工
  4.3.1 灌浆工程施工次序
  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先进行一序孔施工,再进行二序孔施工,最后进行三序孔施工。
  4.3.2 帷幕灌浆工艺流程
  其工艺流程见图1。
  4.3.3 技术要求
  钻孔:
  所有钻孔均应进行编号,孔深、孔序按施工图执行,帷幕灌浆孔采用SGZ-ⅠB 回转式地质钻机造孔。
  裂隙冲洗和压水试验:
  (1)钻孔在进行裂隙冲洗前应进行钻孔冲洗。钻孔冲洗采用大流量水流冲洗,至回水澄清后10min止。冲洗后孔内残留物的厚度不超过20cm。
  (2)裂隙冲洗采用压力水脉冲冲洗,至回水澄清后10min止,且总的冲洗时间不少于30min,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
  (3)压水试验应在裂隙冲洗完成后进行,先导孔,检查孔采用“单点法”进行压水试验,其他灌浆孔采用“简易压水法”
  抬动观测:
  为防止因灌浆压力而引起基础混凝土抬动,在基础混凝土上进行灌浆施工时进行抬动观测。试验段区域内帷幕灌浆孔均进行抬动观测。
  (1)抬动变形观测装置的安装,见图2。
  (2)抬动变形观测装置采用千分表观测。
  4.3.4 灌浆
  灌浆方法:
  (1)帷幕灌浆采用SGB6-10型灌浆泵灌注,灌浆孔接触段采用常规灌浆进行阻塞灌浆,塞位在岩基面以上20cm砼内。第二段及一下各段采用“小口径钻孔、孔口封闭、自上而下或、孔内循环”灌浆法。
  (2)灌浆压力:厂房段接触段灌浆压力为0.4Mpa,以下各段为0.6Mpa,其他部位接触段灌浆压力为0.3Mpa,以下各段为0.5Mpa。
  (3)灌浆段长划分:灌浆孔深为8.0m的段长划分为:接触段为2.0m,第2段为6.0m;超过8.0m的段长划分为:接触段为2.0m,第2段为5.0m,第3段为4.0~5.0m。
  灌浆浆液:帷幕灌浆采用南方水泥厂生产的P.C32.5级水泥,纯水泥浆灌注,其浆液水灰比采用5:1、3:1、2:1、1:1、0.8:1、0.6:1等六个比级,开灌水灰比采用5:1。   浆液变换原则:
  (1)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改变浆液水灰比。
  (2)当某一级浆液的注入量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60min以上,灌浆压力或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可改浓一级水灰比的浆液进行灌注。
  (3)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视具体情况越级变浓水灰比。
  灌浆结束与封孔:
  (1)结束标准: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在规定设计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时,继续灌注60min,或当注入率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90min,灌浆即可结束。灌浆全过程中,在规定的压力下灌浆时间不少于120min。
  (2)封孔:全孔段灌浆结束后,采用水灰比0.5:1浓浆进行全孔压力灌浆封孔法封孔。
  灌浆记录:
  钻孔、压水和灌浆过程中,均由机组记录员对工作本班钻进情况,尤其是孔内异常情况、钻孔冲洗、压水和灌浆全过程进行记录,压水和灌浆过程中采用GMS-2008型自动记录仪进行记录。
  特殊情况处理:
  (1)地表冒浆:采取表面封堵、降压、加浓浆液、限流无效时,再采用间歇待凝方法处理,扫孔复灌数次后,达到设计压力可结束该段的灌浆。
  (2)大量漏浆:采取低压、逐级变浓、逐级升压、最终达到设计压力下灌浆结束;特大吸浆量孔段,采取多次扫孔复灌后,最终达到设计压力结束。
  本试验段区域,没有发现串浆、冒浆、漏浆等现象。
  4.4 灌浆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严格按国家颁布的有关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并认真接受业主、监理、设计的监督指导,以严格的管理方式和可靠的技术手段确保本分部工程优质、高效、安全。
  4.4.1 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组织员工熟悉施工方案,掌握施工技术和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对所有用的设备、仪器进行检修,防止设备、仪器误差影响施工质量。
  4.4.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建立工序签证制度:工序开工前,均进行技术交底,每一道工序完成后,由作业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项目部质检部门终检后报监理部门专检合格签字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2)质量检查人员、现场值班技术人员要不定期的跟踪检查。
  (3)采取质量奖罚制度,使质量与职工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
  4.5 灌浆试验成果及分析
  4.5.1 灌浆试验成果
  (1)灌浆成果。
  帷幕灌浆试验孔11只,砼为16.2m,基岩为88.0m,灌入水泥量为526.35kg,平均单位注入量为5.98kg/m,其中Ⅰ序孔2只,基岩为16m,灌入水泥180.22kg,平均单位注入量为11.26kg/m;Ⅱ序孔3只,基岩为24m,灌入水泥164.06kg,平均单位注入量为6.84kg/m。Ⅲ序孔6只,基岩为48m,灌入水泥182.07kg,平均单位注入量为3.79kg/m。帷幕灌浆检查孔2只,基岩为16m,灌入灰量66.35kg,平均单位注入量为4.15kg/m。帷幕灌浆各次序孔的单位注入量成果见表2。压水试验共22段,其中Ⅰ序孔4段,平均透水率为4.25Lu,最大为7.36Lu,最小为3.06Lu;Ⅱ序孔6段,平均透水率为2.27Lu,最大为6.02Lu,最小为1.00Lu,Ⅲ序孔12段,平均透水率为1.63Lu,最大为5.09Lu,最小为0.66Lu。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4段,平均透水率为0.66Lu,最大为1.38Lu,最小为0.38Lu。各次序孔的透水率成果见表3。
  (2)抬动变形观测。
  施工过程中,对灌浆孔11个帷幕灌浆孔分别进行抬动变形观测,厂房基础砼没有被抬动的情况。
  4.5.2 灌浆试验成果分析
  (1)从灌浆成果分析,帷幕灌浆单位注入量为Ⅰ序孔11.26kg/m,Ⅱ序孔为6.84kg/m,Ⅲ序孔为3.79kg/m,平均透水率Ⅰ序孔4.25Lu,Ⅱ序孔为2.27 LuⅢ序孔为1.63 Lu,说明随着孔序的加密,灌浆单位注灰量和平均透水率依次减少,符合灌浆一般规律;从整个试验区成果汇总资料看出,透水率较大部分都集中在接触段,可能与基础开挖岩基面受爆破震动有关,该部位基础地质还是以细微裂隙为主。
  (2)通过施工情况分析,各抬动变形观测孔的观测,砼在设计的压力下均没有发现抬动情况,说明设计的灌浆压力是合理的,且在试验区域中,没有发现串浆、冒浆的情况,说明该部位贯穿性节理裂隙不发育。
  (3)由成果表2、表3可知,单位注灰量和平均透水率随着孔距的加密,而逐渐减小,这都充分说明了灌浆效果是显著的,表明通过灌浆提高了基础的整体性和均匀性,改善了基岩的力学性质。由此可见设计孔距和排距是合理的,以及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是正确的。
  5 结论
  通过本次帷幕灌浆试验证明,灌浆设计参数合理,灌浆施工方法可行,灌浆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其他文献
邺城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古都之一,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约20千米处的香菜营乡和习文乡境内,分为邺北城和邺南城。邺城始建于春秋时期,三国时的曹魏以其为都,历经后赵、
2004年秋季,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教师开始接触并使用新版高中地理教材。江苏使用的高中地理新教材有人教版、鲁教版和湘教版三个版本,各地基本以地级市为单位统一使用同
2011年陕西省理科高考试题第14题.题目是:植树节某班20名同学在一段直线公路一侧植树,每人植一棵,相邻两棵树相距10米,开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树坑旁边,使每位同学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