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用学的几个基本理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是人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符号系统,脱离了语境来研究语言,或者说纯粹的结构研究,是很难全面解释各种语言现象的。由此,语用学这一学科应运而生。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发话人利用语言及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以及听话人对发话人所说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
  关键词: 语用学;言语行为;会话含义;指示语;话语结构
  语义学和语用学都是研究符号系统的学科,区别在于,语义学语境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小,或者说可以忽略。而语境对语用学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语用学根据说话人的语言使用,同时结合语境来研究交际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其最基本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言语行为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他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说出的话语包含有两层含义,即命题含义和施为含义。命题含义就是指话语的字面意义,它可以通过语音、语义、语法规则等来把握。施为意义则指话语在受话人一方所产生的效果,例如得到一个允诺、警告、称赞、劝告、要求、威胁、命令等等。
  奥斯汀将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表述行为、施为行为、成事行为。表述行为是为了表述某事而说出话语,施为行为是在说出话语的同时实施了一种行为,成事行为是指说出话语之后在听话人(有时也包括说话人在内)身上产生了某种效果。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言语行为还分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两种,但这一般多指施为性的言语行为。说话人直接说出实施性的言语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直接言语行为,这样的语句可以叫作直接施为句;而间接施为句则指间接地说出自己的目的,间接地实施说话人的言语行为。
  二、 会话含义
  语用学的核心理论是“会话含义”,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先提出来的,之后,这一理论在哲学界、语言学界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不久,格赖斯又提出了一个“合作原则”,该原则要求交谈双方共同遵守。后来,格赖斯又提出了质的准则、量的准则、方式准则和相关准则,也就是所说的“四条准则”,并认为遵守了这些准则也就是遵守了合作原则。然而,在现实交际中,由于言语交际的纷繁复杂,人们往往并不都能严格地遵守合作原则及其相关准则和次准则。如果交际的一方违反了某些准则,另一方就会迫使自己透过话语的字面意义去设法理解说话人所说话语的隐含意义。话语的这种隐含意义,就是上面所说的“会话含义”。格赖斯把会话含义分为一般性会话含义和特殊性会话含义两类。他还归纳出了会话含义的五大特征:可推导性、可取消性、不确定性、非规约性和不可分离性。后来的一些学者接受“合作原则”的理论,进一步修正和了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提出了“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也就是文森提出的会话含义三原则,从而完善了格赖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
  三、 指示词语
  指示词语因为涉及语境和语言结构,所以它最早被确定为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于1954年发表《指示词语》一文认定指示词语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提出指示词语是指“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就无法确定其所指语义的指示词或指示句”。
  比较重要的几种指示语包括时间指示语、地点指示语、人称指示语、话语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人称指示语表示话语过程的参加者的角色。最常见的形式是人稱代词:第一人称代词表示说话人,第二人称代词表示听话人,第三人称代词表示谈话涉及的其他人。地点指示语用来指明谈话涉及的人、物、时间的空间位置。时间指示语一般是以说话时间为基准的表示时间的词。话语指示语比较简单,它是用来指明长篇谈话或文中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的。社交指示语比较丰富,其主要作用是指明谈话双方的关系。
  四、 会话结构
  语用学研究会话结构的目的是要通过探索自然会话的顺序结构来揭示会话构成的规律,解释自然会话的连贯性。
  会话结构必须研究的几个问题是:
  (一) 轮流说话
  会话结构从语用的层面看,双方轮流发话是最重要的特点,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接上,也可能是中途打断而插入。这种轮流讲话的过程在语用学上叫作一个“话轮”。
  (二) 相邻对
  “相邻对”这一概念对揭示会话结构有重要作用。最典型的相邻对是问/答、提议/认可或拒绝、道歉/抚慰、问候/问候等。
  (三) 修正机制
  人们交谈都是口头交际,想到哪就说到哪,口误或考虑不周往往在所难免。因此,需要及时地补充和修正。
  (四) 预示序列
  预示序列是说话人在实施某种言语行为之前用以探听虚实的一类话语。这类话语的主要作用在于说话人要考察有没有向听话人实施某一言语行为的可能性。预示序列是为表达“邀请”“请求”“宣告”等语力的最典型的会话结构格式。
  (五) 总体结构
  总体结构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在总体结构的研究中,目前研究得比较充分,也是最典型的一类是打电话。
  语用学的理论、方法和一套应该遵从的原则及准则,为言语交际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语言能力和修养,对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研究,人工智能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用对比研究等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对修辞学和文学研究也大有助益。
  参考文献:
  [1]严辰松,高航.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汪大昌.普通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5]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张微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的发展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终身教育理念的传播与扩散,成人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基于此,本文就社会变遷视角下成人教育创新研究展开分析,简要介绍了社会变迁对成人教育创新的影响,进一步围绕成人教育创新的未来研究展开思考,提出了成人教育创新研究的方向与成人教育创新研究的具体建议,意在为成人教育的综合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社会变
摘 要: 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是教师在学校教育阶段面临的一个挑战,孩子的特殊性给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与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就本班一听障同学的德育教育实践,首先围绕如何帮助听障孩子正常交流,如何融入同学群体,其次如何开展个性化德育教育,实现听障孩子的德育发展,在这里作一些浅析。  关键词: 听障学生;随班就读;个性化德育教育  一、 案例介绍  我所带班级34人,H同学是一名听障学生,其父母从小没有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教育课程的区别入手,对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对象、内容选择、实施方式、实施环境等样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就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样态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
摘 要: 伴随着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教育已然成为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需要重视起来,并且加快发展步伐。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态度、精神与探究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正确引导,也是一项推动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现有的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对未来的小学科学教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它要求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去了解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要方针、政策,去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时政热点教学是政治学科的要求,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开展时政热点教学这一话题,从时政热点教学的依据、意义和方法三个层面阐述了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一些尝试与感悟。  关键词: 时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建设问题日趋显现,笔者以工作实践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现状,然后对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比如图书馆建设技术水平欠缺、图书馆管理水平低、图书管理队伍素质较低等,这些都对图书管理建设产生负面影响。然后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图书馆问题的措施,希望为该工作顺利开展而提供一己之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