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吕岱声①是我国河南近现代声乐教育史上较出色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之一,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为她在声乐教学事业上能够取得巨大的成绩奠定了基础。在日后的声乐教学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可谓桃李满天下。为中国河南声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为河南大学声乐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吕岱声个人艺术成就及对河南声乐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的影响上,阐述吕岱声的声乐教育成果。
[关键词] 教学成果;声乐教材;教育家;歌唱家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06-0083-02
2016年10月28日晚, “春风桃李·代代传声”——吕岱声从教60周年音乐会,在郑州郑东新区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隆重举行。本场音乐会是著名声乐教育家吕岱声先生从教60周年艺术实践和教学成果的汇报,是对她钟爱的声乐教育事业的深情回馈,也是她海内外学子对恩师的倾情奉献和真情汇报。从出席这场音乐会的嘉宾足以看出吕岱声先生的德高望重以及影响力非凡。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周虹②,省文联副主席、省音协副主席李仲党③,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④,河南大学各职能部门、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领导班子,河南省各高校音乐院系主要领导等出席。吕岱声的执教生涯为河南省声乐教育发展史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书写了一章虽不张扬但极具有感染力的颂歌。
一、编著声乐教材
当时,吕岱声与另一声乐老师张秀珍⑤在一起共同编著教材,她们的目的是能够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些资源和帮助。即便是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中,两位老师仍然不怕辛苦,在重重困难下也要坚持写作和修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在1983 年出版了第一本属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声乐教材。那个时候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给予了两位老师很高的赞赏和评价,从内心里敬佩两位老师的辛苦奉献。两位老师的不辞辛苦,为当时的声乐教学提供了极大地方便,并且也奠定了各大学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两位老师将自己多年以来积攒的资料和收集到的聲乐书归纳在一起,非常细致地梳理了教材内容,在教材的第一册就收集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如赵元任的《叫我如何不想他》、黄自的《我住长江头》《花非花》,以及聂耳、冼星海等人创作的歌曲。教材的第二册就开始涉及到了一些外国声乐作品,包括德、意、英、法、俄五种语言的艺术歌曲,以及些许歌剧咏叹调。如我们经常唱的《阿玛丽莉》《我亲爱的爸爸》《漫步街上》等,但凡涉及到的歌曲,都配有相应的录音磁带。并加以整理出来了部分意大利语的术语总结册,可见两位老师的良苦用心之深。但事与愿违,就这样编到教材的第六册时,张秀珍老师调到了广州任教,接下来的任务就只好全凭吕岱声老师一个人。随着教材的出版量与日俱增,出版费用也越
[CD4][HT6SS]
①吕岱声,女,1929年11月生于四川成都。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声乐教育家。河南美声唱法的引入者、传播者和创始者;河南现代声乐教育思想暨以科学唱法演唱民歌戏曲的率先者、践行者和推广者。
②周虹,1956年1月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国家一级作曲。现任河南歌舞演艺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音乐家协会主席。
③李仲党 男,汉族,1956年11月26日出生,河南省南阳市人。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现任河南省歌舞剧院业务副院长,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④关爱和,1956年出生于河南省汝南县。河南大学党委书记、河南省政协常委、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⑤张秀珍,1932年12月出生于广东中山。声乐教育家。于 1957 年以优异成绩被选入开封师范学院(即现在的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任教。现为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⑥朱敬修 男,1942年9月生,河南南阳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来越多,吕老师靠着微薄的工资艰难地完成着自己的愿望。终于,在教材出版到第十一册时,吕老师不得不心存遗憾地放弃了,这项艰巨的工作也是在这个时候终止的。
总之,这套教材的涉及面很广,包括了中外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还有中国各地民歌、歌剧《白毛女》选段,以及现代创作歌曲、中国戏曲、单弦、京韵大鼓等部分经典曲目。后来几册中还将朱敬修⑥创作的一些曲子编入教材,这在当时属于出版较早的了,而且也算是内容较丰富的声乐教科书。吕岱声迈出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一步,付出了常人不知的汗水,为大家做出了不可思议的事。她坚持到底的性格和辛勤的劳作,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声乐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也是毋庸置疑的。
二、培养了大批声乐教育家及歌唱家
吕岱声敬业的工作态度,为中国培养出了大量的歌唱家、教育家。如,中央戏曲学院左奇伟教授,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周永军(澳大利亚华人),河南著名声乐教育家姬群、马春莲、邱玲、景新力等。还有当时的一批青年教师,如唐瑰卿、马俊芳、付宏敏、刘文昌、韩梅、李新现、王昌芝、田丁等,都在跟随吕老师学习。在当时青年教师的声乐培训中,吕老师担任了器乐指挥及合唱指挥。以平黎明老师为代表的一批教师队伍,现如今大部分仍在河大艺术学院工作着,为本学院声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其中还有很多都是发展的顶梁柱,分别成为了领导、书记以及主任,继续奋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吕老师一辈子倾其所有,将自己所学到的歌唱方法和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一届届的学生。正因为如此,河南的声乐事业才得以延续至今,越来越辉煌、灿烂。
三、撰写和翻译教学论述
吕岱声用三十年的声乐教学经验,总结出许多歌唱技巧及独特的解决方法和小窍门,并将独到的见解撰写成文,方便更多喜爱唱歌的人参考。
《关于中声区训练方法的探讨》,这是针对初学声乐者缺乏音色,以及在歌唱中声区时发虚发弱而撰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首先告诉初学者不要忽视中声区的训练,以及训练的必要性。并涉及到一些解决方法,如何改善中声区发虚,音色暗淡这一现象,为学唱者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建议。 《论歌前的案头准备工作——兼谈“阳关三叠”的演唱风格》,这是针对如何处理音乐的感情及把握演唱风格的一篇文章。文章分为四个方面:首先,介绍歌曲案头工作的必要性;其次,培养音乐的感悟力,注重艺术修养;再次,在发声训练中如何培养情感体验;最后,独立分析歌曲、处理歌曲。这些方法对于学唱者来说受益颇多。
吕岱声特别喜欢英文,在《THE ETUDE》杂志上,歌唱家莉莉·庞斯
莉莉·庞斯1898—1976(LilyPons),原名阿丽丝·约瑟芬(AliceJosephine),法裔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和电影演员、最杰出的当代歌剧歌唱家之一。以声域宽广、技巧精湛、表情亲切而闻名。20世纪70年代初曾访问过中国,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写的一篇《写给要学唱歌的姑娘》,她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声乐学习资料,便将其翻译来。这篇文章主要是讲对于想要学唱歌的人,如何培养音乐的兴趣,注意基本的学唱事项,歌唱的关键要素——语言与呼吸,及舞台表演艺术。
四、对河南声乐发展的影响
呂岱声在声乐教学道路上默默地奉献了四十余载,她无私奉献的精神,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勤勤恳恳地对教学尽职尽力,不求任何回报地付出给学生们。没有别人所谓的“门户之见”之说,不管是本学院教书的青年老师,还是其他老师的学生,吕老师在专业上都会竭尽全力地给予最大的帮助。现如今艺术学院的声乐系教授大部分都是吕老师的学生,歌唱方法也是建立在她所传授的方法基础之上所教授。吕老师不仅歌唱技巧好,人品和师德也堪为绝称,所谓德艺双馨就是这样子了。
五、结语
吕岱声是最早将西洋的美声唱法引入河南的声乐教育家之一,也是河南省从事西洋美声唱法教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她始终秉承以“教书育人”为核心的声乐教学思想,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她严谨的教学中,一心希望自己的学生在毕业时尽可能地达到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专业水平。以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倾其所有将一生奉献给声乐艺术事业,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河南音乐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近现代河南声乐教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艺术人生对20世纪下半叶河南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吕岱声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声乐艺术,在声乐艺术的海洋中不断地追求和奋斗,不懈地砥砺着一颗冰清玉洁的歌者之心,吕岱声不仅为河南声乐教育事业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知识经验,同时也用一生的足迹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参 考 文 献]
[HT6SS][1][ZK(#]邹岚.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D].河南大学,2011.
[2]姬海冰.关于中声区训练方法的探讨[J].美与时代,2006(09):54-55.
[3]吕建文.浅谈声乐教学中加强中声区训练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11(06):50,79.
[4]吕志明.论歌唱发声状态中的“三位一体”效应——以中声区练声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1(10):10.
(责任编辑:李璐)
[关键词] 教学成果;声乐教材;教育家;歌唱家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06-0083-02
2016年10月28日晚, “春风桃李·代代传声”——吕岱声从教60周年音乐会,在郑州郑东新区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隆重举行。本场音乐会是著名声乐教育家吕岱声先生从教60周年艺术实践和教学成果的汇报,是对她钟爱的声乐教育事业的深情回馈,也是她海内外学子对恩师的倾情奉献和真情汇报。从出席这场音乐会的嘉宾足以看出吕岱声先生的德高望重以及影响力非凡。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周虹②,省文联副主席、省音协副主席李仲党③,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④,河南大学各职能部门、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领导班子,河南省各高校音乐院系主要领导等出席。吕岱声的执教生涯为河南省声乐教育发展史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书写了一章虽不张扬但极具有感染力的颂歌。
一、编著声乐教材
当时,吕岱声与另一声乐老师张秀珍⑤在一起共同编著教材,她们的目的是能够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些资源和帮助。即便是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中,两位老师仍然不怕辛苦,在重重困难下也要坚持写作和修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在1983 年出版了第一本属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声乐教材。那个时候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给予了两位老师很高的赞赏和评价,从内心里敬佩两位老师的辛苦奉献。两位老师的不辞辛苦,为当时的声乐教学提供了极大地方便,并且也奠定了各大学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两位老师将自己多年以来积攒的资料和收集到的聲乐书归纳在一起,非常细致地梳理了教材内容,在教材的第一册就收集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如赵元任的《叫我如何不想他》、黄自的《我住长江头》《花非花》,以及聂耳、冼星海等人创作的歌曲。教材的第二册就开始涉及到了一些外国声乐作品,包括德、意、英、法、俄五种语言的艺术歌曲,以及些许歌剧咏叹调。如我们经常唱的《阿玛丽莉》《我亲爱的爸爸》《漫步街上》等,但凡涉及到的歌曲,都配有相应的录音磁带。并加以整理出来了部分意大利语的术语总结册,可见两位老师的良苦用心之深。但事与愿违,就这样编到教材的第六册时,张秀珍老师调到了广州任教,接下来的任务就只好全凭吕岱声老师一个人。随着教材的出版量与日俱增,出版费用也越
[CD4][HT6SS]
①吕岱声,女,1929年11月生于四川成都。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声乐教育家。河南美声唱法的引入者、传播者和创始者;河南现代声乐教育思想暨以科学唱法演唱民歌戏曲的率先者、践行者和推广者。
②周虹,1956年1月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国家一级作曲。现任河南歌舞演艺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音乐家协会主席。
③李仲党 男,汉族,1956年11月26日出生,河南省南阳市人。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现任河南省歌舞剧院业务副院长,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④关爱和,1956年出生于河南省汝南县。河南大学党委书记、河南省政协常委、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⑤张秀珍,1932年12月出生于广东中山。声乐教育家。于 1957 年以优异成绩被选入开封师范学院(即现在的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任教。现为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⑥朱敬修 男,1942年9月生,河南南阳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来越多,吕老师靠着微薄的工资艰难地完成着自己的愿望。终于,在教材出版到第十一册时,吕老师不得不心存遗憾地放弃了,这项艰巨的工作也是在这个时候终止的。
总之,这套教材的涉及面很广,包括了中外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还有中国各地民歌、歌剧《白毛女》选段,以及现代创作歌曲、中国戏曲、单弦、京韵大鼓等部分经典曲目。后来几册中还将朱敬修⑥创作的一些曲子编入教材,这在当时属于出版较早的了,而且也算是内容较丰富的声乐教科书。吕岱声迈出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一步,付出了常人不知的汗水,为大家做出了不可思议的事。她坚持到底的性格和辛勤的劳作,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声乐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也是毋庸置疑的。
二、培养了大批声乐教育家及歌唱家
吕岱声敬业的工作态度,为中国培养出了大量的歌唱家、教育家。如,中央戏曲学院左奇伟教授,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周永军(澳大利亚华人),河南著名声乐教育家姬群、马春莲、邱玲、景新力等。还有当时的一批青年教师,如唐瑰卿、马俊芳、付宏敏、刘文昌、韩梅、李新现、王昌芝、田丁等,都在跟随吕老师学习。在当时青年教师的声乐培训中,吕老师担任了器乐指挥及合唱指挥。以平黎明老师为代表的一批教师队伍,现如今大部分仍在河大艺术学院工作着,为本学院声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其中还有很多都是发展的顶梁柱,分别成为了领导、书记以及主任,继续奋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吕老师一辈子倾其所有,将自己所学到的歌唱方法和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一届届的学生。正因为如此,河南的声乐事业才得以延续至今,越来越辉煌、灿烂。
三、撰写和翻译教学论述
吕岱声用三十年的声乐教学经验,总结出许多歌唱技巧及独特的解决方法和小窍门,并将独到的见解撰写成文,方便更多喜爱唱歌的人参考。
《关于中声区训练方法的探讨》,这是针对初学声乐者缺乏音色,以及在歌唱中声区时发虚发弱而撰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首先告诉初学者不要忽视中声区的训练,以及训练的必要性。并涉及到一些解决方法,如何改善中声区发虚,音色暗淡这一现象,为学唱者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建议。 《论歌前的案头准备工作——兼谈“阳关三叠”的演唱风格》,这是针对如何处理音乐的感情及把握演唱风格的一篇文章。文章分为四个方面:首先,介绍歌曲案头工作的必要性;其次,培养音乐的感悟力,注重艺术修养;再次,在发声训练中如何培养情感体验;最后,独立分析歌曲、处理歌曲。这些方法对于学唱者来说受益颇多。
吕岱声特别喜欢英文,在《THE ETUDE》杂志上,歌唱家莉莉·庞斯
莉莉·庞斯1898—1976(LilyPons),原名阿丽丝·约瑟芬(AliceJosephine),法裔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和电影演员、最杰出的当代歌剧歌唱家之一。以声域宽广、技巧精湛、表情亲切而闻名。20世纪70年代初曾访问过中国,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写的一篇《写给要学唱歌的姑娘》,她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声乐学习资料,便将其翻译来。这篇文章主要是讲对于想要学唱歌的人,如何培养音乐的兴趣,注意基本的学唱事项,歌唱的关键要素——语言与呼吸,及舞台表演艺术。
四、对河南声乐发展的影响
呂岱声在声乐教学道路上默默地奉献了四十余载,她无私奉献的精神,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勤勤恳恳地对教学尽职尽力,不求任何回报地付出给学生们。没有别人所谓的“门户之见”之说,不管是本学院教书的青年老师,还是其他老师的学生,吕老师在专业上都会竭尽全力地给予最大的帮助。现如今艺术学院的声乐系教授大部分都是吕老师的学生,歌唱方法也是建立在她所传授的方法基础之上所教授。吕老师不仅歌唱技巧好,人品和师德也堪为绝称,所谓德艺双馨就是这样子了。
五、结语
吕岱声是最早将西洋的美声唱法引入河南的声乐教育家之一,也是河南省从事西洋美声唱法教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她始终秉承以“教书育人”为核心的声乐教学思想,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她严谨的教学中,一心希望自己的学生在毕业时尽可能地达到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专业水平。以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倾其所有将一生奉献给声乐艺术事业,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河南音乐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近现代河南声乐教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艺术人生对20世纪下半叶河南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吕岱声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声乐艺术,在声乐艺术的海洋中不断地追求和奋斗,不懈地砥砺着一颗冰清玉洁的歌者之心,吕岱声不仅为河南声乐教育事业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知识经验,同时也用一生的足迹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参 考 文 献]
[HT6SS][1][ZK(#]邹岚.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D].河南大学,2011.
[2]姬海冰.关于中声区训练方法的探讨[J].美与时代,2006(09):54-55.
[3]吕建文.浅谈声乐教学中加强中声区训练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11(06):50,79.
[4]吕志明.论歌唱发声状态中的“三位一体”效应——以中声区练声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1(10):10.
(责任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