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熔凝前处理对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铜过程及耐蚀性的影响

来源 :表面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g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激光前处理提高钛合金表面铜沉积层的质量及性能.方法 采用振镜激光器在电沉积铜前对钛合金基体表面先进行激光熔凝处理,整个熔凝过程在气氛保护下进行.研究了激光熔凝前处理对沉积层与基体结合力的影响机理,对传统化学前处理与激光熔凝前处理后铜沉积过程中的微观形貌、截面厚度、沉积层结合力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激光熔凝前处理后,钛合金表层组织得到细化并产生大量位错,从而削弱了沉积初期的选择性,表面沉积速率更快,获得的沉积层厚度更大,沉积层孔隙更少、更致密.1 h相同沉积时间下,激光熔凝前处理的沉积层厚度为163.65μm,几乎达到化学前处理得到的沉积层厚度(97.97μm)的两倍,且沉积层表现出与基体更佳的结合力.耐蚀性测试得到化学前处理与激光前处理所得铜沉积层的腐蚀电压分别为?0.441、?0.393 V,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55.18、5.913μA/cm2.结论 激光熔凝前处理提高了钛合金表面铜沉积层的沉积质量及其与基体间的结合力,同时提高了铜沉积层的耐腐蚀性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TP53突变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19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除的38例HCC患者活体组织标本及其配对癌旁组织标本,提取组织DNA,并进行基因突变分析.采用质谱流式细胞术(CyTOF)比较TP53突变组和TP53未突变组中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以及两组癌组织之间的免疫微环境特点.结果 采用CyTOF鉴定TP53突变组和TP53未突
针对线控转向系统中的未知与不确定延迟,基于内模控制思想设计自适应控制策略,提高转角跟踪精度.为避免引入非最小相位项,提出采用全极点方法近似延迟环节,将延迟模型与线控转向系统模型相结合,构建新的名义模型,引入Kalman滤波方法辨识名义模型参数,实时更新内模控制的逆控制器增益.仿真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与逆控制器未计入延迟的传统内模控制和经典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相比较,考虑延迟的自适应内模控制跟踪误差较小,对延迟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