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式”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浅探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的。因此,在新课改中,教学的视线应由过去的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其学习过程。追问作为“关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手段,有着其他提问技巧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一、 追问架起预设和生成的桥梁
  就语文教学来说,追问是围绕教学总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将系列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巧妙穿插,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追问,以形成严密而有节奏的课堂教学流程。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产生一问激起千层浪的效应,既能有效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鸿门宴》教学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为:分析人物性格。课堂上,预设的情景问题是:如果你是生活在秦末群雄逐鹿的时代,鸿门宴刚刚撤席,而你有血溅疆场亦要拯救苍生之志,或者是有经天纬地之才,渴望投效明主建立功业,那么你会选择跟随项羽还是追随刘邦?在学生回答这一问题时采用无中生有式地的问:请你具体说说,你认同他哪一点?进一步追问:英雄人皆倾慕,但如果你真的投奔项羽或者刘邦,你认为你能否被重用,为什么?可从鸿门宴中找依据说明理由。学生很快找到了依据,得出结论。至此,学生疑问解决了,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和形象也在追问和思考中饱满了。
  追问是在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了然于心的前提下有效地设计问题梯度,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围绕着本堂课的核心问题展开。在无疑处设疑,于无疑处质疑,让学生从无疑处生疑,于无疑处思疑,架起预设和生成的桥梁。
  二、点评时,追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笔者所在班级在课前举行了三分钟演讲活动。如何最大限度利用这三分钟?笔者发现当演讲结束,教师针对演讲内容适当追问,不但能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促使其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由紧张到轻松,又由轻松到紧张一张一弛地学习。特别是当教师听了学生的点评,发现其认识还很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是错误的时候,就应紧追不舍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直到理解变得更加准确、全面、细致、深刻为止。往往学生的点评加上教师的追问能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比如有一次学生演讲《人生需要挫折》,演讲内容很一般,同学在点评时认为语言很枯燥,不深刻。笔者紧接着追问,如何让本演讲生动一些呢?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了一条,就是新颖、形象、有说服力。接着追问,如何把挫折和人生的关系形象表达出来呢?在师生共同研究下,给了演讲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挫折,犹如生命之路上的高山与低谷,人生的起起伏伏的曲线不正是我们有力的心跳么?如果人生是一条坦途,那么生命也必将如一条直线的心脏跳动图,一片沉闷死寂。我们相信这些挫折必将激起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活力!”
  三、追问起到导引作文思路的作用
  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独特的,不同的知识积累、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个性,这些不同集中体现在写作上。点拨学生的作文,以追问的形式来拓展学生写作的思路要比直接给学生思路或者例文更具有指导意义。指导思路时不妨提问一名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他所回答问题中的细节,不断追问,最后可形成一篇当堂口头作文的思路。这一由追问形成的作文思路对学生的启发意义应该不只是一篇作文的方法。
  比如在讲评话题作文“诚信”时,笔者采用追问法启发学生,即你所见的诚信与不诚信现象,涉及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你认为诚信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为什么?如果按照此事推测,会有怎样的影响和结果?你身边有没有相似的例子,他们的共性是什么,又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在不断地追问中,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关注事情表象不断探究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再下笔自然有话可说,有话好说。
  追问式教学紧紧围绕本课目标,能够突出重点,可以使课堂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可以说追问是摆渡学生思维的兰舟,也是建立优质课堂的有效法宝。无论是课堂教学、语文活动还是作文修改,采用追问法,有效而巧妙地追问,将会激扬智慧的浪花,使语文课堂更高效,更优质。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实验中学(028000)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改革提出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构筑真学式的语文课堂。在真学式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让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体,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一、指导朗读,揣摩体悟  不少高中学生都对诵读课文较为忽视,认为高中阶段不需要诵读,只需要默读便能体会文章的内容。然而《语文课程标准》却提出,朗读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能让学生积累
文章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现状展开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企业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例对整个过程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提出了标准化的流程和方案;结合
高质量高效率的施工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管理。对于电力施工来说,不仅要进行施工管理,还要设定科学合理的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情感教育逐渐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成为新课改的新宠,为高中生的知识学习和科学发展拓展出轻松认知、快乐探究、高效发展的人性化成长平台。  情感教育能够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信息,有效提升高中生对文本内容的认知质量,从而能够直接促进高中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情感教育是高中生健康成长的必要经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是高中生全面发展体系的必然要求。情感教
我国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好,电力市场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进行的供电方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给国家电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电
语文课堂导入是指在一节课开始时,教师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是新课的开始,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一节课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教师要根据学情、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以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注意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1.紧扣教学目标  教师的导入设计必须围绕具体的三维学习目标,针对
近年来,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获得了长足发展,有重思维训练的驱动型作文实践,有重兴趣驱动、写作生活化及实用性的交际语境写作实践,再加上原有的重视语文表达能力训练的“文章写作”实践,等等。中学作文教学在理论层面正处于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阶段。笔者以为新的作文教学实践是适应时代需求的,但旧有的作文教学实践理论也不必完全摈弃,语文本身就是语言和文学的集合,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重表达还是重交流的作文能力
将课堂还给学生,强调学生而非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这是新课改的重要思想。但是,将教与学的某些环节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却也极其重要,例如文本细读。首先,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编写体例看,它是相同主题不同意旨的体现,教师为主体的备课可以更好地走近文本;其次,对于文本语言之美、意旨之美的理解,需要教师以引领者的身份、智慧的方法“释放思维向下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感悟与欣赏能力。  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