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会计专业在课程教学中采用 案例教学法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师要在分析专业课程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来采取适当的案例教学方式,如描述性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型案例教学法。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的理论和实务知识。
关键词:高校会计 课程 案例教学法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特点反过来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同时更加灵活地将专业知识与实务相结合,提高自我的专业运用技能。与此相适应,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在教学上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会计实务过程中去。其中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案例教学法的适用。
一、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法适用的可行性分析
以往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校会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的深入和挖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方式,而不应当仅仅是培养学生会计技能,使得学生仅仅掌握一门工具的使用。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也许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从会计课程自身的特征,目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以及学生就业压力等现状来看,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有其必要性,同时从经验的角度来讲,也有其可行性。
首先是会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我们知道,社会的需求最终决定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会计专业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其实践性特点强,工具性特点强等等,最终都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通过掌握的会计知识来为社会行业发展服务。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会计案例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需求,素质教育要求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等等,采取案例教学法,可以革新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业务安排等等。其次是会计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实际上,会计案例教学包括两种方式,分别是描述性的案例教学方式和分析性的案例教学方式。分析两种方式的特征有助于我们对该问题的了解。描述性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将企业经济活动和事项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体会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它的特点在于知识的具体生动传授,而不在于问题的回答和解析。而分析性案例法,也可以称之为案例讨论法,其在描述的基础上让学生挖掘所感知到的问题,而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习会计知识。应该说这两种案例教学法都已经被实践所检验,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层次和内容的采用,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又可以让学生较为轻松第掌握会计知识,更为关键的是拉近了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对知识化适用。
二、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从目前绝大多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来看,都至少包括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审计学和成本管理会计学等等。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法的适用具有其广泛性,即可以在上述的课程体系中都有适用的空间。
首先是基础会计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适用。基础会计学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会计学知识有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主要讲授内容包括会计的历史沿革,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基本程序和会计控制系统等等,它是后学会计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性学科,在以往的会计学基础知识讲授中,主要还是课堂教学方式,其局限性显而易见,学生很难仅仅通过老师单纯的讲授来增强对会计基本知识和业务的认知,更不用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笔者认为在该门课程中,主要可以采用的案例教学法是描述性案例教学法,具体可以适用的范围包括企业基本业务的核算等等。其次是财务会计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适用。相对于基础会计学而言,财务会计对学生的掌握要求更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是会计六大要素的具体化和深化,而不仅仅再是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知。应该说在该门课程的讲授上还是有其可取性的,它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讲授,同时还包括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实践操作和锻炼。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在该门课程中可以采取描述性案例教学法和分析式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即通过实实在在的案例来描述企业实际的经济业务事项,通过案例讨论,来让学生灵活地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具体来说,财务会计中案例教学法的适用范围包括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资产的计量和处置等等。
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安排内容相比较,审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其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而审计课程的内容又有明显的理论和实物的划分,往往是先通过理论基础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然后再次基础上进行审计实务,即审计程序性问题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体例决定了审计课程可以采取两种案例教学方法,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时,可以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方式,而在审计实务教学中,则可以采用分析性案例教学方法,得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课任教师首要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可适用性和必要性。然后针对自己所讲授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案例教学方法,诸如描述性案例教学法和分析性教学法,或者是二者的结合等等。如教师要认识到基础会计学的“基础性”和财务会计学的深入性,以及审计学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属性,通过对讲授的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整体的把握来揭示案例教学法在相应学科讲授和学习中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傅樵. 会计信息化原理课程的教学探讨 载《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 范力.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载《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
[3] 李春華. 高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载《石油教育》. 2004年第3期
[4] 李军. 论如何做好会计职业判断《.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4期
关键词:高校会计 课程 案例教学法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特点反过来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同时更加灵活地将专业知识与实务相结合,提高自我的专业运用技能。与此相适应,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在教学上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会计实务过程中去。其中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案例教学法的适用。
一、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法适用的可行性分析
以往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校会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的深入和挖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方式,而不应当仅仅是培养学生会计技能,使得学生仅仅掌握一门工具的使用。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也许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从会计课程自身的特征,目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以及学生就业压力等现状来看,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有其必要性,同时从经验的角度来讲,也有其可行性。
首先是会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我们知道,社会的需求最终决定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会计专业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其实践性特点强,工具性特点强等等,最终都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通过掌握的会计知识来为社会行业发展服务。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会计案例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需求,素质教育要求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等等,采取案例教学法,可以革新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业务安排等等。其次是会计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实际上,会计案例教学包括两种方式,分别是描述性的案例教学方式和分析性的案例教学方式。分析两种方式的特征有助于我们对该问题的了解。描述性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将企业经济活动和事项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体会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它的特点在于知识的具体生动传授,而不在于问题的回答和解析。而分析性案例法,也可以称之为案例讨论法,其在描述的基础上让学生挖掘所感知到的问题,而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习会计知识。应该说这两种案例教学法都已经被实践所检验,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层次和内容的采用,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又可以让学生较为轻松第掌握会计知识,更为关键的是拉近了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对知识化适用。
二、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从目前绝大多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来看,都至少包括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审计学和成本管理会计学等等。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法的适用具有其广泛性,即可以在上述的课程体系中都有适用的空间。
首先是基础会计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适用。基础会计学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会计学知识有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主要讲授内容包括会计的历史沿革,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基本程序和会计控制系统等等,它是后学会计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性学科,在以往的会计学基础知识讲授中,主要还是课堂教学方式,其局限性显而易见,学生很难仅仅通过老师单纯的讲授来增强对会计基本知识和业务的认知,更不用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笔者认为在该门课程中,主要可以采用的案例教学法是描述性案例教学法,具体可以适用的范围包括企业基本业务的核算等等。其次是财务会计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适用。相对于基础会计学而言,财务会计对学生的掌握要求更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是会计六大要素的具体化和深化,而不仅仅再是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知。应该说在该门课程的讲授上还是有其可取性的,它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讲授,同时还包括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实践操作和锻炼。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在该门课程中可以采取描述性案例教学法和分析式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即通过实实在在的案例来描述企业实际的经济业务事项,通过案例讨论,来让学生灵活地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具体来说,财务会计中案例教学法的适用范围包括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资产的计量和处置等等。
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安排内容相比较,审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其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而审计课程的内容又有明显的理论和实物的划分,往往是先通过理论基础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然后再次基础上进行审计实务,即审计程序性问题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体例决定了审计课程可以采取两种案例教学方法,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时,可以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方式,而在审计实务教学中,则可以采用分析性案例教学方法,得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课任教师首要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可适用性和必要性。然后针对自己所讲授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案例教学方法,诸如描述性案例教学法和分析性教学法,或者是二者的结合等等。如教师要认识到基础会计学的“基础性”和财务会计学的深入性,以及审计学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属性,通过对讲授的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整体的把握来揭示案例教学法在相应学科讲授和学习中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傅樵. 会计信息化原理课程的教学探讨 载《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 范力.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载《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
[3] 李春華. 高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载《石油教育》. 2004年第3期
[4] 李军. 论如何做好会计职业判断《.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