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餐后2小时血糖在糖尿病筛查中的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zhich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馒头餐后2 h血糖(SB–2 h BG)在糖尿病筛查时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6年5月–2002年6月体检时行糖尿病(DM)筛查的数据资料。历年非糖尿病受检者采取空腹血后进食100 g馒头,于餐后2 h采指血测血糖,SB–2 h BG≥7.2 mmol/L者在2周内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定DM相关诊断(世界卫生组织1985和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提取连续7年数据资料比较SB–2 h BG在诊断DM的意义和最佳切点,并观察不同糖代谢水平在不同糖负荷试验时血糖的变化情况。

结果

共有3 343例完整资料纳入研究,其中男3 101例,女242例,年龄40~94岁。根据OGTT结果诊断为DM 429例(12.8%),糖调节受损(IGR)1 405例(42.1%);正常糖耐量(NGT)1 509例(45.1%)。随着糖调节水平的恶化,SB–2 h BG与对应OGTT–2 h BG的差值分别为NGT组1.7(0.8~2.8)、IGR组–1.4(–1.2~0.6)和DM组–2.7(–3.8~1.1)mmol/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IGR和DM的相应最佳切点,FBG是5.3(敏感度46.2%,特异度68.5%)和5.6(敏感度57.4%,特异度76.4%)mmol/L;SB–2 hBG是8.2(敏感度63.8%,特异度59.9%)和9.2(敏感度66.4%,特异度79.2%)mmol/L。SB–2 hBG 7.2mmol/L时的诊断特异度很低;11.1mmol/L时诊断DM的敏感度31.5%,特异度95.7%。FBG与SB–2 hBG诊断IGR和DM相应切点的符合率一致(P>0.05)。SB–2 hBG 7.8 mmol/L时诊断IGR的敏感度77.4%,特异度41.8%,优于FBG 5.6 mmol/L(P<0.01)。

结论

随着糖耐量的恶化,SB–2 h BG与对应OGTT–2 h BG的差值逐渐增大。与OGTT诊断比较,符合IGR和DM诊断的最佳切点FBG为5.3和5.6 mmol/L,SB–2 h BG为8.2和9.2 mmol/L。建议在中老年人群采用FBG 5.3或SB–2 hBG 7.8mmol/L作为糖尿病筛查时进一步行OGTT的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组结核分枝杆菌(MTB)相对分子质量11 000蛋白特异性T细胞反应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1至6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中疑诊活动性结核病的HIV–Ab阴性患者,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重组MTB–11kD蛋白特异性T细胞反应和ESAT–6与CFP10肽段库特异性T细胞反应(T–SPOT.TB),与患者最终临床诊断进行比较,计算诊断的敏感性
目的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观察RNAi的基因沉默效应及对人膀胱癌细胞株(EJ细胞株)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基因TGF–β1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反转录(RT)–PCR及ELISA筛选出抑制效率最高的靶序列,分成EJ细胞组、对照组(TGF–β1组)、重组质粒组(TGF–β1 siRNA表达载体组)3组转
目的评判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核增殖标志物Ki–67与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并评判其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5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病理蜡块,其中男9例、女41例,年龄27~75岁,中位年龄49岁,所有的患者均有完整的随访资料。运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两步法,检测并分析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组织中CD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患者的M1分期细化,以更加准确的指导发生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随访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患者666例,分析转移部位,转移灶的数目,转移瘤的大小及其相应治疗方式等因素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相关性,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肝转移与非肝转移者的转移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7个月比22.9
期刊
目的分析炎性因子水平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有无前壁导联ST段压低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07年5月至2012年9月急诊危重症中心因急性下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360例,所有患者均急诊行PCI治疗,并观察罪犯血管以外冠脉病变的情况。所有患者根据有无前壁导联ST压低分为对照组180例和前壁ST段压低组18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即刻取静脉血8 ml,分离血浆,通过生物化学
目的探讨芦山地震重症伤员接受重症医学科(ICU)治疗的诊治流程及救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中转入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ICU中的重症伤员的病例特征及救治过程。共收入18例重症地震伤员,其中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6±23)岁,平均APACHE Ⅱ为(11±6)分。所有伤员中有四肢骨折16例(88.9%)、胸部创伤11例(61.1%)、颅脑外伤8例(44.4
目的探讨含未甲基化"胞嘧啶–磷酸二酯键–鸟嘌呤(CpG)基序"的寡脱氧核糖核苷酸(CpG ODN)联合肿瘤表面抗原CA125共致敏树突状细胞(DC)对裸鼠人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自人外周血分离培养DC,流式细胞术鉴定DC表型特征;应用CpG ODN2006联合CA125体外冲击致敏DC,并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获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建立人OVCAR3卵巢癌荷瘤裸鼠模型,CTL
目的探讨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江苏省阜宁县眼病研究数据库(现场工作于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进行)中448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病例组,284例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且无亲属关系的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方法检测基因WRN、OGG1、BLM以及ERCC6等18个位点单核甘酸多态性。问卷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临床水肿发生类型及其与病情相关性,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和不平行性。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9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22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水肿表现形式分为无水肿(A型)、单纯组织间隙水肿(B型)、单纯腔隙水肿(C型)、混合水肿即组织间隙与腔隙水肿并存(D型)。分析比较水肿类型在不同产前检查模式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发病孕周、并发症和产科及围产结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