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新闻业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在这一阶段,不但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因此,我们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体育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对未来体育新闻传播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发展变化,分析了各个时期的体育新闻发展状况以及改善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体育新闻首先是一种人文精神,它传播人类运动竞技、体育活动和健身活动的相关信息,倡导和发扬人类向自身的极限挑战,不断的战胜自我、追求人类自身的至善至美。从体育新闻的概念内涵上分析,体育新闻既从属于新闻事业又与体育事业密切联系,体育新闻是在这两者的交叉和互动中形成,因此必须恪守新闻发展原则,遵循大众传播规律,客观反映体育事实。体育新闻的发展必须以体育事业和新闻事业的成熟发展为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之前,我国的体育竞技水平低下。改革开放之后,体育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和连续性的跳跃式发展,从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51枚金牌和总奖牌数100枚的惊人成绩位居全世界第一,我国的体育事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新闻事业是一种精神武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范畴的上层建筑它又是一种意识形式,要求我们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通过客观、真实的事实报道和公正的新闻评论来影响公众的思想和行动,增强人民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它的功能在于传播健康信息、反映真实舆情、引导社会舆论、传授科学知识、提供人性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和人民的文化娱乐。
八十年代体育新闻的初步发展
人民体育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了由马信德撰写的《体育新闻ABC》,这本书对于体育新闻的起源、采访术、特征、功能、写作、直播、解说艺术等各方面均有很多的介绍,不但为深入研究我国体育新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为体育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借鉴。即使这本书的学术研究样式还不太成熟,但不能不承认它是我国第一部著述体育新闻研究成果的代表作。八十年代的体育新闻传播比较简单,那时网络还不发达,基本上是没有专门播报体育新闻的频道存在,无非是中央电视台播报新闻时偶尔插播一下体育新闻,再加上当时我国的体育事业刚刚起步,各项体育运动的发展都处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关注体育新闻的人少之又少。体育新闻发展由于我国当时体育事业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俱不成熟而显得十分单薄,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九十年代体育传播事业的稳步发展
到了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大媒体迅速开辟体育专栏、体育频道、体育副刊与体育新闻等等,也就是说,继奥运金牌零突破的同时,我国的体育事业以空前规模的传播局面登上各大媒体平台。与此同时,有关体育新闻传播的研究同时纷纷出现在学术期刊上。《中国体育科技》1994年4期上,发表了有关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最早论文,即秦春霖的《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播对于竞技体育商业化的驱动和影响》。这篇文章讨论了大众传播对体育商业化的驱动作用、大众传播和体育商业化的结合以及在大众传播影响下竞技体育项目商业化特征。这一阶段的体育新闻依赖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并深受体育史学的研究方法的影响,重视实事求是。
从研究的方法论角度来看,由于这一时期的研究者们多为体育院校的体育学学者,所以在研究方法上更多地是借鉴与运用体育学的研究方法。而我国体育学研究,受到体育史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很大,因为体育史学科在我国体育科学领域是最早出现的、研究成果较多并相对成熟的一门学科,从事体育学研究的学者们也大都有体育史学的学术背景。体育史学研究方法在文革后期的发展首先是提出了应当全面地理解史学方法论,纠正文革时期提出的阐明历史问题的、只能是阶级分析方法的观点。指出社会历史研究必须从事实出发,立足于研究对象整体,用历史的观点考察问题。其次是多学科方法引入历史研究,包括有系统方法、社会学方法、历史比较法、心理学方法等。另外还提出了对实证方法的重新评价,重新提出重视“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实证方法。
新世纪体育新闻的高速发展
2000年以后,伴随着申办、筹办和举办奥运会的重大赛事活动这一条主线,所有的电视、网络媒体、报纸媒体,还有体育节目频道、体育栏目和体育专刊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也就是说,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迅速扩展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热情高涨时期。同时,在全国各个体育院校综合性新闻传播期刊和校刊上,也在不间断地刊载体育新闻传播有关的研究性质学术论文,很多有一定学术质量的研究文章也陆续出现。例如:肖沛雄的《论体育市场和大众传播》(《体育科学》2001年1期),黎莎的《对体育新闻基本特征的探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4期),王宏江的《我国当代体育报纸现状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4期)。这些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之后,在我国体育新闻理论研究圈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2004年,郝勤撰写的我国第一部《体育新闻学》专著,由高等体育出版社出版,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本书的出版实际上标志了我国体育新闻研究开始系统化。值得高兴的的是,在这一阶段,我们还实现了运用研究方法论的突破。其中最突出的是传播学研究方法以及传播学方法论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渗透引介。这主要受益于两点:一是开始引进了一批传播学研究学者进入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队伍,对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突破,他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从前的体育学者们开始积极和全国新闻传播研究的主战场接轨,主动在体育新闻传播的研究中运用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方法与理论。目前,我国新闻传播研究的方法论主要还是要借鉴和引进西方传播学方法论的研究成果,在这中间,以经验学派的定量研究方法论和批判学派的定性研究方法论为主流。
所谓的传播学经验学派,指的是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特点是对现行社会体制是否合理并不关心,而是维护与改进现存社会体制及其功能。在方法上坚持经验性的实证研究立场,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堅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直接与经验主义传播学相对的批判学派,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批判学派主要的理论研究视角有: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批判的观点、主流意识形态分析(dominant ideological analysis)的观点、唯名论(nominalism)和多义性(polysemy)研究的观点。总体来说,2000年以来,在具体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的运用上,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得到了不小的的突破,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愈来愈靠近常规的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吸引了新闻传播学界非常大的关注。纵观整个研究过程,不管是学术研究活动还是理论专著,其研究成果质量上都比前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提高,但在研究中,也有牵强模仿和套用传播学研究样式及理论模型的倾向。 改善体育新闻发展的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体育新闻传播研究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在近年来,因为借鉴和运用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及其具体的研究方法,加快了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向前发展的步伐。在当前的研究状况中,模仿和套用传播学的研究样板和理论模型的倾向是不被提倡的,也就是说,一定不要从批判学派的定性研究模式向传播学经验学派的定量研究模式发生过分倾斜。许多年来,在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中,我们好像缺乏经验主义传播学的研究传统,这使得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有牵强模仿和套用主流经验主义传播学研究样式、理论模型的嫌疑。
过分看重实证的定量研究会产生很多错误,当前的社会现象非常复杂,而其中的变量更是俯拾皆是、随处可见,如果我们单单依靠实证数字和材料,肯定不可能得出全面的结论,因为每个人的思想意识都会对自身行为产生影响,也就是所谓的以“纯主观”的态度研究,这样就不可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研究分析表明,经验主义传播学和传播学批判学派之间的差别,除了在方法上侧重面不同以外,在研究视角上也同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其一,经验主义传播学一般从具体问题出发,比较微观地分析各种因素如何构成某种结果,但是批判学派一般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不过双方不管是在方法还是角度上,依然还是互相贯通的。当前,美国和英国的不少传播学学者在观点上虽然属于批判学派,但是在研究方法上仍然采用相当多的经验主义做法。所以,我们在引入传播学的方法论时,必须要关注到世界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不能片面地强调或者运用某一种特定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手段,要综合各门学派的优秀成果为我国的新闻传播研究发展所用。
事实上,任何一种研究都存在方法论的改进和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会促成重大研究成果的出现。回顾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进程,我们可以看到,最初的研究更多是遵循研究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学术积累,基本上是从自我的母学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研究体育新闻传播的,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其研究结果也具有片面性。就目前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论运用的过程来说,是跟着大传播的研究走,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仍然缺乏主动的思考方法论问題的意识,这样的情况和我国科学研究在整体上对方法和方法论不大关心有一定的关系。然而西方的学术研究非常重视方法和方法论问题,在西方科学研究的历史长河中,对于方法论的探求已成为自觉。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培根到波尔普、库恩、马克斯·韦伯以及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方法论上从辩证法、范式理论、工具理性到归纳与演绎证实与伪证、反对方法、科学研究纲领以及价值中立等等,重视方法论问题使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飞速发展。著名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曾这样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方法每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事物的更辽阔的前景。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确定研究方法。”
目前,在我国各大高等体育院校的学者们已经陆续在承担许多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选题。一些比较重大研究成果和研究课题的展开,除了对已有研究方法论的更加主动、更加准确、更加客观和更熟练地运用外,应该还要重视结合体育新闻传播的规律和特点,能够更好地提炼、概括出适用于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方法论观点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或理论模型。在提倡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程度以及和体育新闻传播实践发展的特殊性相结合,促使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事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如今,体育新闻在传播体育精神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倡导体育生活方式,提高全民体育素质。在重视体育新闻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际的同时,体育新闻应将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意义蕴涵其中,广泛传播体育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广泛传播体育在促进社会和全人类文明进步、提升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体育新闻真正成为受众持久关注的热点,为推动体育事业、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体育部
编校:郑明扬
体育新闻首先是一种人文精神,它传播人类运动竞技、体育活动和健身活动的相关信息,倡导和发扬人类向自身的极限挑战,不断的战胜自我、追求人类自身的至善至美。从体育新闻的概念内涵上分析,体育新闻既从属于新闻事业又与体育事业密切联系,体育新闻是在这两者的交叉和互动中形成,因此必须恪守新闻发展原则,遵循大众传播规律,客观反映体育事实。体育新闻的发展必须以体育事业和新闻事业的成熟发展为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之前,我国的体育竞技水平低下。改革开放之后,体育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和连续性的跳跃式发展,从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51枚金牌和总奖牌数100枚的惊人成绩位居全世界第一,我国的体育事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新闻事业是一种精神武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范畴的上层建筑它又是一种意识形式,要求我们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通过客观、真实的事实报道和公正的新闻评论来影响公众的思想和行动,增强人民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它的功能在于传播健康信息、反映真实舆情、引导社会舆论、传授科学知识、提供人性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和人民的文化娱乐。
八十年代体育新闻的初步发展
人民体育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了由马信德撰写的《体育新闻ABC》,这本书对于体育新闻的起源、采访术、特征、功能、写作、直播、解说艺术等各方面均有很多的介绍,不但为深入研究我国体育新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为体育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借鉴。即使这本书的学术研究样式还不太成熟,但不能不承认它是我国第一部著述体育新闻研究成果的代表作。八十年代的体育新闻传播比较简单,那时网络还不发达,基本上是没有专门播报体育新闻的频道存在,无非是中央电视台播报新闻时偶尔插播一下体育新闻,再加上当时我国的体育事业刚刚起步,各项体育运动的发展都处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关注体育新闻的人少之又少。体育新闻发展由于我国当时体育事业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俱不成熟而显得十分单薄,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九十年代体育传播事业的稳步发展
到了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大媒体迅速开辟体育专栏、体育频道、体育副刊与体育新闻等等,也就是说,继奥运金牌零突破的同时,我国的体育事业以空前规模的传播局面登上各大媒体平台。与此同时,有关体育新闻传播的研究同时纷纷出现在学术期刊上。《中国体育科技》1994年4期上,发表了有关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最早论文,即秦春霖的《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播对于竞技体育商业化的驱动和影响》。这篇文章讨论了大众传播对体育商业化的驱动作用、大众传播和体育商业化的结合以及在大众传播影响下竞技体育项目商业化特征。这一阶段的体育新闻依赖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并深受体育史学的研究方法的影响,重视实事求是。
从研究的方法论角度来看,由于这一时期的研究者们多为体育院校的体育学学者,所以在研究方法上更多地是借鉴与运用体育学的研究方法。而我国体育学研究,受到体育史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很大,因为体育史学科在我国体育科学领域是最早出现的、研究成果较多并相对成熟的一门学科,从事体育学研究的学者们也大都有体育史学的学术背景。体育史学研究方法在文革后期的发展首先是提出了应当全面地理解史学方法论,纠正文革时期提出的阐明历史问题的、只能是阶级分析方法的观点。指出社会历史研究必须从事实出发,立足于研究对象整体,用历史的观点考察问题。其次是多学科方法引入历史研究,包括有系统方法、社会学方法、历史比较法、心理学方法等。另外还提出了对实证方法的重新评价,重新提出重视“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实证方法。
新世纪体育新闻的高速发展
2000年以后,伴随着申办、筹办和举办奥运会的重大赛事活动这一条主线,所有的电视、网络媒体、报纸媒体,还有体育节目频道、体育栏目和体育专刊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也就是说,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迅速扩展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热情高涨时期。同时,在全国各个体育院校综合性新闻传播期刊和校刊上,也在不间断地刊载体育新闻传播有关的研究性质学术论文,很多有一定学术质量的研究文章也陆续出现。例如:肖沛雄的《论体育市场和大众传播》(《体育科学》2001年1期),黎莎的《对体育新闻基本特征的探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4期),王宏江的《我国当代体育报纸现状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4期)。这些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之后,在我国体育新闻理论研究圈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2004年,郝勤撰写的我国第一部《体育新闻学》专著,由高等体育出版社出版,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本书的出版实际上标志了我国体育新闻研究开始系统化。值得高兴的的是,在这一阶段,我们还实现了运用研究方法论的突破。其中最突出的是传播学研究方法以及传播学方法论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渗透引介。这主要受益于两点:一是开始引进了一批传播学研究学者进入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队伍,对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突破,他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从前的体育学者们开始积极和全国新闻传播研究的主战场接轨,主动在体育新闻传播的研究中运用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方法与理论。目前,我国新闻传播研究的方法论主要还是要借鉴和引进西方传播学方法论的研究成果,在这中间,以经验学派的定量研究方法论和批判学派的定性研究方法论为主流。
所谓的传播学经验学派,指的是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特点是对现行社会体制是否合理并不关心,而是维护与改进现存社会体制及其功能。在方法上坚持经验性的实证研究立场,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堅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直接与经验主义传播学相对的批判学派,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批判学派主要的理论研究视角有: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批判的观点、主流意识形态分析(dominant ideological analysis)的观点、唯名论(nominalism)和多义性(polysemy)研究的观点。总体来说,2000年以来,在具体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的运用上,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得到了不小的的突破,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愈来愈靠近常规的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吸引了新闻传播学界非常大的关注。纵观整个研究过程,不管是学术研究活动还是理论专著,其研究成果质量上都比前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提高,但在研究中,也有牵强模仿和套用传播学研究样式及理论模型的倾向。 改善体育新闻发展的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体育新闻传播研究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在近年来,因为借鉴和运用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及其具体的研究方法,加快了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向前发展的步伐。在当前的研究状况中,模仿和套用传播学的研究样板和理论模型的倾向是不被提倡的,也就是说,一定不要从批判学派的定性研究模式向传播学经验学派的定量研究模式发生过分倾斜。许多年来,在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中,我们好像缺乏经验主义传播学的研究传统,这使得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有牵强模仿和套用主流经验主义传播学研究样式、理论模型的嫌疑。
过分看重实证的定量研究会产生很多错误,当前的社会现象非常复杂,而其中的变量更是俯拾皆是、随处可见,如果我们单单依靠实证数字和材料,肯定不可能得出全面的结论,因为每个人的思想意识都会对自身行为产生影响,也就是所谓的以“纯主观”的态度研究,这样就不可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研究分析表明,经验主义传播学和传播学批判学派之间的差别,除了在方法上侧重面不同以外,在研究视角上也同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其一,经验主义传播学一般从具体问题出发,比较微观地分析各种因素如何构成某种结果,但是批判学派一般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不过双方不管是在方法还是角度上,依然还是互相贯通的。当前,美国和英国的不少传播学学者在观点上虽然属于批判学派,但是在研究方法上仍然采用相当多的经验主义做法。所以,我们在引入传播学的方法论时,必须要关注到世界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不能片面地强调或者运用某一种特定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手段,要综合各门学派的优秀成果为我国的新闻传播研究发展所用。
事实上,任何一种研究都存在方法论的改进和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会促成重大研究成果的出现。回顾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进程,我们可以看到,最初的研究更多是遵循研究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学术积累,基本上是从自我的母学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研究体育新闻传播的,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其研究结果也具有片面性。就目前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论运用的过程来说,是跟着大传播的研究走,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仍然缺乏主动的思考方法论问題的意识,这样的情况和我国科学研究在整体上对方法和方法论不大关心有一定的关系。然而西方的学术研究非常重视方法和方法论问题,在西方科学研究的历史长河中,对于方法论的探求已成为自觉。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培根到波尔普、库恩、马克斯·韦伯以及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方法论上从辩证法、范式理论、工具理性到归纳与演绎证实与伪证、反对方法、科学研究纲领以及价值中立等等,重视方法论问题使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飞速发展。著名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曾这样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方法每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事物的更辽阔的前景。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确定研究方法。”
目前,在我国各大高等体育院校的学者们已经陆续在承担许多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选题。一些比较重大研究成果和研究课题的展开,除了对已有研究方法论的更加主动、更加准确、更加客观和更熟练地运用外,应该还要重视结合体育新闻传播的规律和特点,能够更好地提炼、概括出适用于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方法论观点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或理论模型。在提倡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程度以及和体育新闻传播实践发展的特殊性相结合,促使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事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如今,体育新闻在传播体育精神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倡导体育生活方式,提高全民体育素质。在重视体育新闻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际的同时,体育新闻应将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意义蕴涵其中,广泛传播体育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广泛传播体育在促进社会和全人类文明进步、提升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体育新闻真正成为受众持久关注的热点,为推动体育事业、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体育部
编校:郑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