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课堂资源 寻找作文之源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89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有大多数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提不起兴趣,主要原因是学生觉得无话可说,绞尽脑汁也无从下笔,只好瞎编乱造。因此,要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关键是从丰富写作内容入手,指导学生从各种渠道摄取和收集写作的食粮。我认为挖掘语文教材资源就是一条很好的渠道,充分利用好教材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一、利用课堂教学开展辩论活动
  通过辩论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还能促使他们去积极查阅资料,灵活组织语言,训练语言表述能力。如学《社戏》一课时,学生对“我”和小朋友偷罗汉豆的情节观点不一,到底谁是谁非。有人认为偷东西说明品德不好,有人态度截然相反,认为在农村里,孩子们摘罗汉豆不能算偷,相反可以说明农家子弟的淳朴好客,如文中“阿发”说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的多呢。”出现这种情况,我不是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将双方组織起来,展开辩论,让他们各自陈说理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挖空心思地把已有的语言库存挖掘出来,以说服对方,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论证的方法和技法,并没觉得多深奥,多难学,而就像顺手牵羊一样。
  二、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
  教材中有些篇目,如《皇帝的新装》、《陈太丘与友期》、《石壕吏》等人物对话较多。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将课文改为剧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又做评论家。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阅读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
  三、开设文学欣赏课
  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知识积累。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去找水的能力。通过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不仅使学生的欣赏品位及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述能力、写作技法有了获益。这样写起作文来也就不愁了。我开设了背诗比赛课,为学生的作文库增加优美的语言;又开设了名著欣赏课,为学生的作文库增加典型的素材;开设对对子活动课,为学生的作文库增加富有哲理性的精典句子。开掘语文课程资源,实际上是扩大了学生作文的库源,让学生的内存逐渐增多丰厚,学生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了。
  四、鼓励创作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鼓励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佳作,装订起来让学生互相传阅,并投稿到珲春报社,一旦发表,我就大造声势,进行宣传,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学生感受到作文并不是难事,大大激发了写作兴趣。
  总之,通过充分挖掘扩大语文教材,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积累多了,阅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找水”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进而使阅读写作渐入佳境,最终达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
其他文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繁重的长期任务,也是我国发展史上一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新农村建设,中央要求一定要讲实效,而不是追求形式主义。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不要把
在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我国城乡一体化不能驻足于破解"三农"或"城镇化"之困这样的思路。一方面社会急遽分化的现实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是音乐课堂,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首先全面落实好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音乐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还给学生主体地位最好的表现这种美育既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又可丰富他们的情感,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陶冶,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同时,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并有创造性地在轻松愉
以《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神髓》等经典著述传播史为线索,考证日语和汉语译文中的译词衍变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德语范畴词Productionsweise,经过英文mode of product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9例重度妊娠高血压需要终止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患者经过治疗均治愈出院,所有患者不同孕周和分娩方式可产生不同的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