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家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公司,长远目标是做“中国的Oracle”,提供“新时代的商业智能”。
9月,国双科技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首家赴美上市的大数据分析软件企业。
如果让国双科技CEO祁国晟说出对自己影响很深的一家企业,这位自信而有雄心的80后可能会说“非微软莫属”。他从这家国际大企业找到了人生偶像,获得了技术和管理的启发,也确立了公司的目标——做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B2B企业。
软件创客
祁国晟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就注意到了电脑。到了中学,他不仅学会了编程,做了网站,甚至还有了做软件企业的梦想。他的偶像是比尔·盖茨。
不过,从他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到后来保送进清华读软件这段时期,中国软件产业“正在走下坡路”。由“中国第一程序员”求伯君开发的传奇程序WPS,从占领国内市场80%到最终几乎一夜之间被微软翻转。祁国晟看到,中国软件行业“慢慢没有了自主的东西”。
在祁国晟进入大学的第二年,他在校园内成立了“软件产业研究学会”,希望通过调研来解决一直困扰自己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软件产业”?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研究行业,而不仅仅是学习编程技术。
在与国内各大行业协会合作的过程中,他发现,国内软件企業绝大多数更像是“项目企业、系统集成企业或信息服务企业,没有多少真正的软件产品企业”。即使是做产品的企业,也是在微软、Oracle或SAP这些国外基础软件产品上搭建一个应用,这与他心目中的软件——操作系统、浏览器、Office有着本质的不同。
做产业研究学会也开启了祁国晟的大学创业生涯。因为此时他认识了不少业内人士,都有编程需求。于是,祁国晟就组织同学,有时几个人,多时十几个人,“干点儿项目”。现在,当公司上市后,他身上的标签之一是“大学创业的成功代表”。
今天,社会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在祁国晟创业时,清华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反对派,因为之前学校刚掀起过一波创业潮,结果都不太好。这甚至导致祁国晟成立学会时,差点找不到规定的指导老师。恰好当时一位刚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回清华任教的老师,开设了一门研究技术经济和创新经济的课程。“我觉得他无论如何都不该拒绝我,因为我想做的就是这个方向”。果然,这位老师支持了他,现在也是国双的一名董事。
如今,很多人都会问已成为“中关村创业之星导师团成员”的祁国晟,你对大学生创业怎么看?“坦白讲,我觉得非常非常难,因为很多产业分工已极度专业化了。20年前真的有“风口”,而且“风口”位置较低,有人肯站上去,就有可能被吹起来。现在“风口”是给很成熟、有资源、有准备的人去做的”。
不过,他也肯定地说,自己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但前提是“应该抱着99.99%会失败的决心去创业”。因为创业经历可以让年轻人受到很强的锻炼,特别在意志和对残酷竞争的认知层面上。但是如果是抱着“30岁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创业,那就不要做了。
比谷歌早一年
三四年前,“大数据”才被IT行业领头羊企业热烈探讨。但祁国晟11年前在校创建公司时,就给公司取名Gridsum——他当时想,如果有一天数据量太大,大到加法在一台计算机上搞不定时,就用分布式计算(Grid)处理加法(Sum)。这几乎预见了今天业界对大数据的解决之道。
“我们发觉这个方向太有意思了,因为数据的增量有一天可能会超出摩尔定律的速度,单台机器仅凭硬件升级永远不可能搞定数据分析的量”。
祁国晟听了大量分布式课程,像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但这些技术在当时更多的是为了解决部署问题,而不是性能问题。“我们一开始就要让它解决性能问题”。
如今,在大数据行业广为人知的是,2004年谷歌相继发表的三篇论文——Google FS、MapReduce、BigTable,这奠定了大数据的概念和算法基础,也是Hadoop的起源。
实际上,祁国晟2003年就写了一个程序,把四则运算转化成加法,并让多台计算机一起来做,这甚至比谷歌的论文还早一年。
而当时,除了谷歌这些搜索引擎公司,很少会有大公司想到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因为做搜索的企业是第一批面临每天新增网页数据超出单台计算机处理性能的企业。这也是为什么谷歌提出MapReduce、雅虎做出Hadoop的原因。
“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们与MapReduce是同一个时候出来的。”祁国晟说。
这并不足奇,在业界,突破性技术往往来自小型初创公司。例如,CDMA编码技术就不是来自通信大企业诺基亚或AT
9月,国双科技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首家赴美上市的大数据分析软件企业。
如果让国双科技CEO祁国晟说出对自己影响很深的一家企业,这位自信而有雄心的80后可能会说“非微软莫属”。他从这家国际大企业找到了人生偶像,获得了技术和管理的启发,也确立了公司的目标——做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B2B企业。
软件创客
祁国晟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就注意到了电脑。到了中学,他不仅学会了编程,做了网站,甚至还有了做软件企业的梦想。他的偶像是比尔·盖茨。
不过,从他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到后来保送进清华读软件这段时期,中国软件产业“正在走下坡路”。由“中国第一程序员”求伯君开发的传奇程序WPS,从占领国内市场80%到最终几乎一夜之间被微软翻转。祁国晟看到,中国软件行业“慢慢没有了自主的东西”。
在祁国晟进入大学的第二年,他在校园内成立了“软件产业研究学会”,希望通过调研来解决一直困扰自己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软件产业”?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研究行业,而不仅仅是学习编程技术。
在与国内各大行业协会合作的过程中,他发现,国内软件企業绝大多数更像是“项目企业、系统集成企业或信息服务企业,没有多少真正的软件产品企业”。即使是做产品的企业,也是在微软、Oracle或SAP这些国外基础软件产品上搭建一个应用,这与他心目中的软件——操作系统、浏览器、Office有着本质的不同。
做产业研究学会也开启了祁国晟的大学创业生涯。因为此时他认识了不少业内人士,都有编程需求。于是,祁国晟就组织同学,有时几个人,多时十几个人,“干点儿项目”。现在,当公司上市后,他身上的标签之一是“大学创业的成功代表”。
今天,社会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在祁国晟创业时,清华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反对派,因为之前学校刚掀起过一波创业潮,结果都不太好。这甚至导致祁国晟成立学会时,差点找不到规定的指导老师。恰好当时一位刚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回清华任教的老师,开设了一门研究技术经济和创新经济的课程。“我觉得他无论如何都不该拒绝我,因为我想做的就是这个方向”。果然,这位老师支持了他,现在也是国双的一名董事。
如今,很多人都会问已成为“中关村创业之星导师团成员”的祁国晟,你对大学生创业怎么看?“坦白讲,我觉得非常非常难,因为很多产业分工已极度专业化了。20年前真的有“风口”,而且“风口”位置较低,有人肯站上去,就有可能被吹起来。现在“风口”是给很成熟、有资源、有准备的人去做的”。
不过,他也肯定地说,自己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但前提是“应该抱着99.99%会失败的决心去创业”。因为创业经历可以让年轻人受到很强的锻炼,特别在意志和对残酷竞争的认知层面上。但是如果是抱着“30岁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创业,那就不要做了。
比谷歌早一年
三四年前,“大数据”才被IT行业领头羊企业热烈探讨。但祁国晟11年前在校创建公司时,就给公司取名Gridsum——他当时想,如果有一天数据量太大,大到加法在一台计算机上搞不定时,就用分布式计算(Grid)处理加法(Sum)。这几乎预见了今天业界对大数据的解决之道。
“我们发觉这个方向太有意思了,因为数据的增量有一天可能会超出摩尔定律的速度,单台机器仅凭硬件升级永远不可能搞定数据分析的量”。
祁国晟听了大量分布式课程,像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但这些技术在当时更多的是为了解决部署问题,而不是性能问题。“我们一开始就要让它解决性能问题”。
如今,在大数据行业广为人知的是,2004年谷歌相继发表的三篇论文——Google FS、MapReduce、BigTable,这奠定了大数据的概念和算法基础,也是Hadoop的起源。
实际上,祁国晟2003年就写了一个程序,把四则运算转化成加法,并让多台计算机一起来做,这甚至比谷歌的论文还早一年。
而当时,除了谷歌这些搜索引擎公司,很少会有大公司想到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因为做搜索的企业是第一批面临每天新增网页数据超出单台计算机处理性能的企业。这也是为什么谷歌提出MapReduce、雅虎做出Hadoop的原因。
“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们与MapReduce是同一个时候出来的。”祁国晟说。
这并不足奇,在业界,突破性技术往往来自小型初创公司。例如,CDMA编码技术就不是来自通信大企业诺基亚或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