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党员作用发挥不够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支部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作用
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进一步强调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高校基层组织,是联系党员学生和非党员学生的基础,是党在高校学生中的战斗堡垒,是实现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的重要保证。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当前党建工作中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党支部的基本情况
蚌埠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系部的党总支目前一般下辖教工和学生两个党支部。系学生党支部是在学生中主要针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开展宣传、培养、教育、管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层组织,学生党建是其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我系学生党员发展严格执行《蚌埠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试行条例》,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按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采用“一年级重点发展,二、三年级加快发展,四年级适当发展”的工作模式,坚持抓实、抓早、抓严,目前已经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工作态势,目前在校学生递交申请书比例达到70%,有的班级在90%,确定建党积极分子比例超过20%,发展、转正党员每年上半年统计结果达到6%。党员发展经过支部评议、总支复核、组织部把关、党委审批的程序,保证了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在校学生党员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
在这些数据、成绩的背后,笔者作为基层专职党务工作者,结合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也对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这么一个工作过程进行了反思。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培养考察不够细致。近几年,我院学生党建已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大大增强。进校新生经过学院育人环境的感召、日常教育的引导,在军训期间纷纷递交申请书,经过选拔,参加业余党校的学习,在第一学期末确定为建党积极分子,第三学期末作为发展对象批准为预备党员,第五学期末转为正式党员。作为新建本科学校,新生党员名额较少,学生正式党员多为毕业班学生。而目前被考察的对象人数远远超出总支现有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人数,目前两名教师党员要负责几十名考察对象的教育管理,培养考察工作难度加大,日常教育的规范、细致难以达到。
2.学生党支部缺少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由于目前还未设置专职学生支部书记岗位,学生支部书记由年级辅导员兼任。但由于年级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是负责几百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同时承担评先评优、奖助贷减、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大量事务性工作,再兼顾学生党建工作,多重角色的身份使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其结果只能是应付面上管理,缺乏管理的专业性、规范性、可持续性。这势必影响学生党建的工作质量和效果。
3.教育管理缺乏创新。一是由于管理力量、能力的不足,使得管理上处于应付状态,满足于过得去,缺乏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深入研究,党员活动缺乏新意,缺少载体,党员教育缺乏深度和效度。二是入党前重视发展,入党后忽视教育,导致了部分党员“入党之前积极,入党之后松懈”。
4.社会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影响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新挑战。部分学生入党动机由过去的荣誉型发展到今天的功利型。有的把入党作为提高就业竞争力、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外在条件。入党前被迫能严格约束自己,入党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和不文明行为不抵制、不说服教育,将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学生,缺乏共产党员的角色意识,存在“积极分子积极干,预备党员干一半,正式党员不想干”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党在学生中的形象。
三、加强和改进学生支部建设的几点建议
继续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切实推动党支部的自身建设,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1.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在努力构建“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四年级有党支部”以及“把支部建在班上”等学生党建新格局的目标下,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专业学科的特点,纵向设置了食品、生物、环境3个专业党小组,准备在条件成熟时申请设置多个学生党支部,使党的基层组织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学生支部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学生支委比例,共同搞好党支部工作。
2.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要求,我们应考虑建立专家型和专职型相结合的学生党务工作队伍,真正重视思考和解决学生党务工作者业务上的可持续提高问题、政治待遇上的发展出路等实际问题,使学生党员工作队伍干得放心、干得舒心、干得用心。
3.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应该说这些年,学生党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校园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功不可没。但学生党支部的影响力、凝聚力,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需进一步扩大和增强。目前学生党支部工作重点还局限在党内建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党员的一般教育管理的层面上,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读报纸、念文件,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在形象展示、服务学生、凝聚人心、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等作用上还不够突出。我们可借鉴一些成熟本科院校开展的以一年为周期进行的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根据支部特点,围绕学院中心工作,选准切入点,以社会实践、参观学习、课外科技活动、志愿者服务、帮困助学、争先创优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基本形式,突出活动主题,在学院范围内进行项目申报立项、资助和评比,开展特色支部活动,百花齐放。通过灵活新颖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性修养,发挥党员的作用,扩大党支部在学生中的积极影响,通过活动展示,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使学生党员真正成为学生中的先进力量的代表,成为联系普通学生的桥梁纽带,使学生党员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扩大学生党支部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尽管当前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完善,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勇于创新、永不停滞,相信我院学生党支部建设很快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作用
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进一步强调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高校基层组织,是联系党员学生和非党员学生的基础,是党在高校学生中的战斗堡垒,是实现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的重要保证。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当前党建工作中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党支部的基本情况
蚌埠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系部的党总支目前一般下辖教工和学生两个党支部。系学生党支部是在学生中主要针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开展宣传、培养、教育、管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层组织,学生党建是其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我系学生党员发展严格执行《蚌埠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试行条例》,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按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采用“一年级重点发展,二、三年级加快发展,四年级适当发展”的工作模式,坚持抓实、抓早、抓严,目前已经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工作态势,目前在校学生递交申请书比例达到70%,有的班级在90%,确定建党积极分子比例超过20%,发展、转正党员每年上半年统计结果达到6%。党员发展经过支部评议、总支复核、组织部把关、党委审批的程序,保证了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在校学生党员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
在这些数据、成绩的背后,笔者作为基层专职党务工作者,结合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也对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这么一个工作过程进行了反思。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培养考察不够细致。近几年,我院学生党建已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大大增强。进校新生经过学院育人环境的感召、日常教育的引导,在军训期间纷纷递交申请书,经过选拔,参加业余党校的学习,在第一学期末确定为建党积极分子,第三学期末作为发展对象批准为预备党员,第五学期末转为正式党员。作为新建本科学校,新生党员名额较少,学生正式党员多为毕业班学生。而目前被考察的对象人数远远超出总支现有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人数,目前两名教师党员要负责几十名考察对象的教育管理,培养考察工作难度加大,日常教育的规范、细致难以达到。
2.学生党支部缺少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由于目前还未设置专职学生支部书记岗位,学生支部书记由年级辅导员兼任。但由于年级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是负责几百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同时承担评先评优、奖助贷减、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大量事务性工作,再兼顾学生党建工作,多重角色的身份使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其结果只能是应付面上管理,缺乏管理的专业性、规范性、可持续性。这势必影响学生党建的工作质量和效果。
3.教育管理缺乏创新。一是由于管理力量、能力的不足,使得管理上处于应付状态,满足于过得去,缺乏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深入研究,党员活动缺乏新意,缺少载体,党员教育缺乏深度和效度。二是入党前重视发展,入党后忽视教育,导致了部分党员“入党之前积极,入党之后松懈”。
4.社会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影响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新挑战。部分学生入党动机由过去的荣誉型发展到今天的功利型。有的把入党作为提高就业竞争力、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外在条件。入党前被迫能严格约束自己,入党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和不文明行为不抵制、不说服教育,将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学生,缺乏共产党员的角色意识,存在“积极分子积极干,预备党员干一半,正式党员不想干”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党在学生中的形象。
三、加强和改进学生支部建设的几点建议
继续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切实推动党支部的自身建设,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1.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在努力构建“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四年级有党支部”以及“把支部建在班上”等学生党建新格局的目标下,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专业学科的特点,纵向设置了食品、生物、环境3个专业党小组,准备在条件成熟时申请设置多个学生党支部,使党的基层组织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学生支部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学生支委比例,共同搞好党支部工作。
2.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要求,我们应考虑建立专家型和专职型相结合的学生党务工作队伍,真正重视思考和解决学生党务工作者业务上的可持续提高问题、政治待遇上的发展出路等实际问题,使学生党员工作队伍干得放心、干得舒心、干得用心。
3.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应该说这些年,学生党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校园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功不可没。但学生党支部的影响力、凝聚力,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需进一步扩大和增强。目前学生党支部工作重点还局限在党内建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党员的一般教育管理的层面上,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读报纸、念文件,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在形象展示、服务学生、凝聚人心、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等作用上还不够突出。我们可借鉴一些成熟本科院校开展的以一年为周期进行的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根据支部特点,围绕学院中心工作,选准切入点,以社会实践、参观学习、课外科技活动、志愿者服务、帮困助学、争先创优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基本形式,突出活动主题,在学院范围内进行项目申报立项、资助和评比,开展特色支部活动,百花齐放。通过灵活新颖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性修养,发挥党员的作用,扩大党支部在学生中的积极影响,通过活动展示,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使学生党员真正成为学生中的先进力量的代表,成为联系普通学生的桥梁纽带,使学生党员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扩大学生党支部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尽管当前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完善,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勇于创新、永不停滞,相信我院学生党支部建设很快会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