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球形氯化钾结晶过程与聚结机理不明的问题,以冷却结晶法通过过程取样制备与表征了两种不同形貌的氯化钾在不同结晶阶段的晶体形貌与粒度分布特征,从而对比分析了球形氯化钾的结晶过程。并从结晶热力学、经典浸润理论和Lifshitz-Van der Waals酸碱理论出发解释了球形氯化钾形成的主要机理是添加剂的添加减小了结晶体系的介稳区宽度及增大了晶体颗粒在结晶溶剂中的粘附自由能,导致结晶体系更容易以聚结的方式实现球形结晶。介稳区宽度减小和晶体颗粒在结晶溶剂中粘附自由能增大的同步调控有助于实现氯化钾的球形结晶。
【机 构】
:
青海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青海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藏高原资源化学与生态环境保护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科技合作专项(2018-HZ-818),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2019-ZJ-9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球形氯化钾结晶过程与聚结机理不明的问题,以冷却结晶法通过过程取样制备与表征了两种不同形貌的氯化钾在不同结晶阶段的晶体形貌与粒度分布特征,从而对比分析了球形氯化钾的结晶过程。并从结晶热力学、经典浸润理论和Lifshitz-Van der Waals酸碱理论出发解释了球形氯化钾形成的主要机理是添加剂的添加减小了结晶体系的介稳区宽度及增大了晶体颗粒在结晶溶剂中的粘附自由能,导致结晶体系更容易以聚结的方式实现球形结晶。介稳区宽度减小和晶体颗粒在结晶溶剂中粘附自由能增大的同步调控有助于实现氯化钾的球形结晶。
其他文献
作为固体危险废物,电解铝大修渣浸出液中含有大量氟离子,其处理处置都需测定氟离子含量。目前,测定大修渣浸出液中氟离子含量的方法普遍采用的是GB 5086.1—199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翻转法》,耗时长、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测定大修渣浸出液中氟离子含量的方法,即通过强化固液界面传质过程,促进大修渣中可溶性氟化物的固液转移,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由18 h缩减至0.5 h。实验结果表明,大修渣氟离子浸出质量为9 000~70 000 mg/kg,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加标回收率为
盐酸法湿法磷酸路线相比硫酸法具有环保和低品位矿适应性优势。综述了溶剂萃取法净化盐酸法湿法磷酸的典型IMI流程、进展与现状和常用溶剂的优缺点;评述了盐酸法路线的固有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建议。IMI流程的步骤为酸解、溶剂萃取、浓缩、萃取剂回收。溶剂萃取是净化的核心步骤,常用萃取剂有正丁醇和/或异戊醇、磷酸三丁酯等。磷酸三丁酯相较低碳醇具有对磷酸萃取能力强、选择性高、溶解度小等优点。盐酸法路线有净化磷酸浓度低及盐酸、氯化钙废液利用困难和设备防腐要求高的固有弊端,虽可采用如微化工精确控制等手段,但仍无法完
磷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生产磷酸及磷酸盐的方法主要采用湿法,但湿法磷酸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在利用溶剂萃取法净化湿法磷酸的过程中,大量金属离子杂质以不溶性磷酸盐的形式沉淀出来,其中不溶性五氧化二磷的回收利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采用碱解工艺设计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液固比、n(Nae2O)/n(Pe2O_5)、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氢氧化钠分解湿法磷酸萃余渣(难溶性金属磷酸盐)效果的影响,并选出适宜的反应条件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二次回归正交实验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结果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调整合成体系pH与温度控制正硅酸乙酯的水解与缩聚过程,制备出4种不同孔径分布的介孔二氧化硅。以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TG)等表征手段对二氧化硅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4种介孔二氧化硅的烷/烯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介孔二氧化硅的硅羟基种类以自由羟基为主,随着合成终点pH增加,孔径增加,比表面积减少,硅羟基浓度降低,酸量减少,酸强度增加;孔径分布及酸性质对吸附分离性
【摘要】广播电视行业迅速崛起,不仅得益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还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新时期背景下,社会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广播电视作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需要不断提高电台信号接收能力,为受众提供更好的视听效果。充分应用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可以提高广播电视接收效果。基于此,本文结合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概况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