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康复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来源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dh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教育康复混合式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教学实施方法。方法以最长声时(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评估与训练为例,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法,进行教学效果研究。结果个案经过2个月的言语呼吸训练,MPT有极显著变化(P=0.001,P<0.01)。从回归线变化趋势来看,当延长干预期时,个案的MPT可能继续提升。结论个案的言语呼吸训练有效,说明MPT作为言语呼吸功能测试的有效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证明教育康复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教师在听障学生教育上的态度与困惑,了解融合教育中存在的困难,构建有效的支持以促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法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对普校教师对待听障学生的态度,即了解程度、接纳程度及在工作中践行融合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教师对听障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接纳程度偏低,对特殊教育知识的学习不够系统,对学校实施融合教育的支持度不够高。结论提升教师融合教育能力,应将特殊教育相关课程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发挥特殊教育资源作用,为教师提供支持性服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塑造良好的融合教育环境。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程度腺样体肥大的学龄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探讨腺样体大小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668名4~6岁学龄前儿童的影像学及声导抗等检查资料,比较不同腺样体程度大小、性别、年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结果1668名学龄前儿童中,不同性别间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6岁组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腺样体重度肥大组分泌性中耳炎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重度腺样体肥大及年龄密切相关,对
认知症的医学命名即痴呆症(dementia)。痴呆症源于拉丁语词根demens,意思是精神错乱。虽然“痴呆症”一词从13世纪开始使用,但医学界在18世纪才有关于该病的报道。在19世纪,痴呆症患者被认为应该得到精神病专家的医疗护理,老年痴呆症成为一种医学疾病。随后,神经病理学的进展使其分裂成不同的神经病理学状态。1906年,首个阿尔茨海默病例被报道,1位患有痴呆症状的50岁妇女去世后,研究者在她的大脑中看到了显微镜下的斑块和缠结,被称为该病的特征。与此同时,Oskar Fischer研究了老年人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