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焉识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少爷。父亲去世后,年轻无嗣的继母冯仪芳为了巩固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软硬兼施地让他娶了自己的娘家侄女冯婉喻。从此,这个聪慧倜傥的“文艺青年”没有了自由。
眼泪砸出来的“母子情”
上海有一条康脑脱路,在1925年,它是上海最绿的街道之一。每年六月起,这条路23弄4号的陆家每天要送一次冰,冰块被放进半人高的木制冰箱里,镇着刚上市的杨梅和荔枝,镇着陆家太太吃不够的鱼冻,还有给陆家小少爷开胃口的酸梅汤。
陆家太太是我的太祖母冯仪芳。太祖母是填房,嫁给太祖父仅8个月就开始了她丰衣足食、清净安闲的守寡日子。
太祖母很会哭,她哭是不出声的,眼睛鼻头也不会红得可憎;她直直地坐在那儿,眼眶里像是有两把断了线的透明珠子,掉下来不是一颗颗的,是成串地掉,又急又快,一眨眼把面前的八仙桌面就落满了。哪怕被她欺负得很惨,背后想喂她老鼠药的佣人,也抵不住她眼泪的传染性。
冯仪芳丈夫死的时候,她婆婆还在世,婆婆要把寡妇儿媳退回娘家去。婆婆也是读书人,却信了书外的话:填房过来8个月,她好端端的男人就走了。但婆婆的话却都是理:仪芳啊,别让我们拖累了你,回去还是寻得着好人家的。仪芳啊,家里没有进项了,佣人也要辞了,不敢留下你给孩子们当娘姨。
可谁都知道,给退回去的寡妇嫁不到好人家的。谁也都明白,陆家刮刮锅底也撑得死两三代人。那是冯仪芳第一次亮出她的哭功,她当时在八仙桌上画扇子,绢绸上的牡丹都给她的泪水冲得落花流水。婆婆揉揉眼睛,颤巍巍走了。佣人们红着鼻头,无声息地进出。大小两个继子站在她两侧,满脸给眼泪爬得发痒。他们从来没见过谁哭得这么好,这么不带有一切女人哭泣的必然丑陋。
送她回娘家的车备好了,她走到丈夫的灵堂里,不哭了。她安静地用手掌抹了抹遗像框子上的浮灰,摆了摆供果,往花瓶里添了点水。这时,大继子陆焉识进来,叫了一声吴淞人惯叫的“恩娘”。
冯仪芳的哭终于奏效了——焉识很少对她的名分认账,只是在她刚嫁进陆家时叫过一声,看父亲的面子叫的,以后他能不叫就不叫,甚至能不碰见她就不碰见她。灵堂里叫了这一声“恩娘”,冯仪芳知道,转机来了。14岁的焉识说,他绝不会让人把恩娘退回娘家。他已经大了,不久就是陆家当家的男人,该他来赚钞票养活恩娘了;他又说,恩奶那里由他去说;他还说,他会说服恩奶的。14岁的当家人没有继续婆婆妈妈,转身走开,去院子里吩咐送车夫,把车子停回车房,恩娘不走了。
孤苦继母变成花嘴媒婆
1925年6月初的那个下午,陆焉识走进自家大门时,恩娘冯仪芳已变成了另外一个年轻妇人,她嗓门响亮,面颊潮红,一口气可以吃半打梭子蟹。她在一家女子学堂代课,教手工和算学。挣那一点薪水不重要,主要是给陆家亲戚看看,她可没有啃陆家老底子。她的薪水还有一个去处,就是给焉识添一件嘎比丁长衫,或者一条派立丝西装裤,或者悄悄塞几文在他夜里脱下的外衣口袋里,随他去大手大脚。
人人都知道钱好,只有焉识不知道,这点让恩娘分外疼爱。让恩娘疼爱不够,又找来自己嫡亲的侄女一起疼爱。所以18岁的陆焉识在1925年6月初的下午跨进客厅时,看到的不止一个恩娘,还有一个小恩娘——长着恩娘的细长鼻子,细白面皮,裙子下露出跟恩娘一模一样的解放脚,穿着跟恩娘一模一样的黑色仕女皮鞋。
恩娘的年轻版叫冯婉喻,是恩娘大哥的女儿。“叫她阿妮头好了,亲,以后在家就这么叫。”听到恩娘的“以后”,焉识脑子“轰”的一声。恩娘下面的话他都让它们擦着耳朵过去了。焉识再也不要往小恩娘脸上看,半点兴趣也没了。
恩娘以拉皮条的眼神斜睨焉识,“脑子就是一部印刷机器,读进去就给他印下来了!”28岁的继母在18岁的继子太阳穴上一点,用那根疼不是、爱不是的兰花食指,“喏,大学4年的功课,他两年就读完了!”
冯婉喻半天说一句话,过半天再说一句话。不用看就知道她的解放脚在八仙桌下面给恩娘踩一下,踩出一句话,再给踩一下,又踩出一句话。冯婉喻说的都是功课上的事:她转到恩娘教的学校来了,还是主修体操。
解放脚的体操吗?陆焉识不禁想笑。恩娘看出焉识心里的不客气,替侄女说,阿妮头的体操是被学校拣出来学的,挑拣很严的,不健康不漂亮害痨病的都挑拣不上的!
继母的好迟早是要还的
焉识一直在想他怎么脱身,至少暂时脱身。“冯小姐……”焉识站起来,硬脱身也要脱。
“叫阿妮头好了!算起来也是你的表妹,以后就更亲了!”
见焉识站起来,冯婉喻也跟着欠身,欠到一半又坐回椅子上。小解放脚又被老解放脚踩一下,踩回去了。
“哪里去啊?学校今天放假了,恩娘知道。没有书要读了。坐一息,陪陪恩娘。”
硬脱身也脱不了,焉识又坐了回去。他此刻的脸很冷,五官变得僵硬笨拙。空气的气味很糟,雨前的闷热在厨房和厕所的下水道里发酵,起泡,也在他的血管里起泡。
两双解放脚在桌子下紧急切磋,恩娘开口了。她说焉识从小就跟恩娘我许下愿的,长大赚了钞票要待恩娘好;焉识那辰光就知道他不待恩娘好,世界上就没人待恩娘好了。为焉识这句话,恩娘我哭了多少夜啊?苦了多少年啊?恩娘我知道会苦出头来的。恩娘我拿回扇面来画,拿回抽纱来抽,眼睛都做瞎了,不然哪里还用得起冰箱啊?用得起里面也不会有货色的,大概就冰得起两条黄鱼、一个西瓜……
焉识现在明白了,恩娘是要讨还她的债务的,并且要他拿出他无法拿出的东西抵债。女人都这么可怕,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危机感,永远觉得她的天下坐不稳,永远欠一点安全,必须长千万个心眼子,一刻不停地往你身上缠绕羁绊。什么都是羁绊,一碗莲子羹,一杯洋参茶,一句嗔怪出来的关怀,或几块零花钱……自从被焉识留在了陆家,恩娘就像一个大蜘蛛,吐出千丝万缕,要把焉识缠裹住。这个冯婉喻不光是一个17岁的花季少女,也是恩娘的一根丝,她打算用她在焉识身上打个如意死结。 “不晓得焉识阿哥有没有书推荐给我读?”阿妮头问。
“嗯?推荐书啊?”焉识无力地坐回凳子,“哦……我最近都是读英文书。”
“焉识阿哥读英文书啊?”
“啊。”
“国文书都不读了?”
“对的。打算考官费留学,去美国。”
恩娘一下子抬起头。
让你讨要债务!他端起玻璃杯,仰头喝着渐渐温热的冰镇酸梅汤。冯仪芳在玻璃杯子底的那边,畸形的一张脸,从来不用水洗、小半生都用篦子清理的浓密头发被刨花油刷成了一片黑漆。
这场婚姻是用来还债的
当天晚上,焉识站在街口,看着陆家的黄包车载着冯婉喻往绿树尽处走,看着黄铜车灯晃荡着远去,心里一阵悲怜:他年轻的继母好可怜,女人都好可怜。女人因为可怜,什么恶毒事都做得出,包括掐灭一个男人一生仅有的一次爱情机会。冯仪芳要用冯婉喻来掐灭焉识前方未知的爱情,但她们是可怜的,因此,随她们去恶毒吧!
焉识回到客厅时,恩娘在独自推牌九,她听见他的脚步,肩膀架在空中,两手悬起,似乎在等他过去才敢动下一张牌。
“恩娘,我上楼去了。”
恩娘悬空的手慢慢掉下来,肩膀垮得没了骨头似的。接着还有什么呢?就是哭。恩娘的脸空着,两眼空着,任泪珠往骨牌上砸。就像4年前要退她回娘家那样,哭得那么楚楚可怜。他觉得她可怜得动人极了,他看入迷了。
第二天早上,恩娘不起床,传话叫焉识和弟弟不必等她吃早饭,也不必等她吃午饭,更不必等她吃晚饭。老少两个娘姨进出无声,伸头缩脑,把焉识往恩娘的卧室推推,焉识叹出一口老人的长气。晚饭前,弟兄俩走进恩娘房里。
“那么……不去了。”焉识说。
冯仪芳把披着长发的脸转过来。将近一天一夜,其实娘儿俩的对话一直在心里连续,那关于留学与否的讨论一直没断,无声的争执一个回合来,一个回合去,都在心里,因此此刻焉识猛一张嘴,说出的话在弟弟听是缺乏上下文的,在恩娘这里,却正好对接。
“去还是要去的。留学是好事体。婉喻也会高兴的。”
“不去了。”
“去吧。”
两人都把自己渴望的东西拼命往外推,违着心愿地客套。
“恩娘说,去。”冯仪芳板上钉钉地说。她把道理讲给焉识:焉识不是读两本书赚点小钞票的男人,假如恩娘她为了让焉识赚点小钞票,早早撑起家门,对陆家是犯罪。恩娘就是抽纱抽瞎了眼,耽搁焉识读书的罪过她是不会犯的。
“谢谢恩娘。”焉识一副身心都化成谢意了,觉得留学的好景都是恩娘赐给他的。
9月,他拿着几乎是完满的成绩报告奔上楼,放在恩娘一小碟一小碟红色绿色紫色的水彩之间,恩娘提着狼毫笔读完报告单。
这个时刻,焉识觉得恩娘是他最大的恩人,最近的亲人,恩娘给他圈出那么大的世界,批准了他去那世界的签证,这签证比美国公使馆的签证还重要,他由衷地领情。这一刻,焉识可以拿死来报答恩娘。因此,当恩娘提出一个仅次于要他死的请求,他也就答应了——恩娘请求他在漂洋过海之前把冯婉喻娶进门。(待续)
眼泪砸出来的“母子情”
上海有一条康脑脱路,在1925年,它是上海最绿的街道之一。每年六月起,这条路23弄4号的陆家每天要送一次冰,冰块被放进半人高的木制冰箱里,镇着刚上市的杨梅和荔枝,镇着陆家太太吃不够的鱼冻,还有给陆家小少爷开胃口的酸梅汤。
陆家太太是我的太祖母冯仪芳。太祖母是填房,嫁给太祖父仅8个月就开始了她丰衣足食、清净安闲的守寡日子。
太祖母很会哭,她哭是不出声的,眼睛鼻头也不会红得可憎;她直直地坐在那儿,眼眶里像是有两把断了线的透明珠子,掉下来不是一颗颗的,是成串地掉,又急又快,一眨眼把面前的八仙桌面就落满了。哪怕被她欺负得很惨,背后想喂她老鼠药的佣人,也抵不住她眼泪的传染性。
冯仪芳丈夫死的时候,她婆婆还在世,婆婆要把寡妇儿媳退回娘家去。婆婆也是读书人,却信了书外的话:填房过来8个月,她好端端的男人就走了。但婆婆的话却都是理:仪芳啊,别让我们拖累了你,回去还是寻得着好人家的。仪芳啊,家里没有进项了,佣人也要辞了,不敢留下你给孩子们当娘姨。
可谁都知道,给退回去的寡妇嫁不到好人家的。谁也都明白,陆家刮刮锅底也撑得死两三代人。那是冯仪芳第一次亮出她的哭功,她当时在八仙桌上画扇子,绢绸上的牡丹都给她的泪水冲得落花流水。婆婆揉揉眼睛,颤巍巍走了。佣人们红着鼻头,无声息地进出。大小两个继子站在她两侧,满脸给眼泪爬得发痒。他们从来没见过谁哭得这么好,这么不带有一切女人哭泣的必然丑陋。
送她回娘家的车备好了,她走到丈夫的灵堂里,不哭了。她安静地用手掌抹了抹遗像框子上的浮灰,摆了摆供果,往花瓶里添了点水。这时,大继子陆焉识进来,叫了一声吴淞人惯叫的“恩娘”。
冯仪芳的哭终于奏效了——焉识很少对她的名分认账,只是在她刚嫁进陆家时叫过一声,看父亲的面子叫的,以后他能不叫就不叫,甚至能不碰见她就不碰见她。灵堂里叫了这一声“恩娘”,冯仪芳知道,转机来了。14岁的焉识说,他绝不会让人把恩娘退回娘家。他已经大了,不久就是陆家当家的男人,该他来赚钞票养活恩娘了;他又说,恩奶那里由他去说;他还说,他会说服恩奶的。14岁的当家人没有继续婆婆妈妈,转身走开,去院子里吩咐送车夫,把车子停回车房,恩娘不走了。
孤苦继母变成花嘴媒婆
1925年6月初的那个下午,陆焉识走进自家大门时,恩娘冯仪芳已变成了另外一个年轻妇人,她嗓门响亮,面颊潮红,一口气可以吃半打梭子蟹。她在一家女子学堂代课,教手工和算学。挣那一点薪水不重要,主要是给陆家亲戚看看,她可没有啃陆家老底子。她的薪水还有一个去处,就是给焉识添一件嘎比丁长衫,或者一条派立丝西装裤,或者悄悄塞几文在他夜里脱下的外衣口袋里,随他去大手大脚。
人人都知道钱好,只有焉识不知道,这点让恩娘分外疼爱。让恩娘疼爱不够,又找来自己嫡亲的侄女一起疼爱。所以18岁的陆焉识在1925年6月初的下午跨进客厅时,看到的不止一个恩娘,还有一个小恩娘——长着恩娘的细长鼻子,细白面皮,裙子下露出跟恩娘一模一样的解放脚,穿着跟恩娘一模一样的黑色仕女皮鞋。
恩娘的年轻版叫冯婉喻,是恩娘大哥的女儿。“叫她阿妮头好了,亲,以后在家就这么叫。”听到恩娘的“以后”,焉识脑子“轰”的一声。恩娘下面的话他都让它们擦着耳朵过去了。焉识再也不要往小恩娘脸上看,半点兴趣也没了。
恩娘以拉皮条的眼神斜睨焉识,“脑子就是一部印刷机器,读进去就给他印下来了!”28岁的继母在18岁的继子太阳穴上一点,用那根疼不是、爱不是的兰花食指,“喏,大学4年的功课,他两年就读完了!”
冯婉喻半天说一句话,过半天再说一句话。不用看就知道她的解放脚在八仙桌下面给恩娘踩一下,踩出一句话,再给踩一下,又踩出一句话。冯婉喻说的都是功课上的事:她转到恩娘教的学校来了,还是主修体操。
解放脚的体操吗?陆焉识不禁想笑。恩娘看出焉识心里的不客气,替侄女说,阿妮头的体操是被学校拣出来学的,挑拣很严的,不健康不漂亮害痨病的都挑拣不上的!
继母的好迟早是要还的
焉识一直在想他怎么脱身,至少暂时脱身。“冯小姐……”焉识站起来,硬脱身也要脱。
“叫阿妮头好了!算起来也是你的表妹,以后就更亲了!”
见焉识站起来,冯婉喻也跟着欠身,欠到一半又坐回椅子上。小解放脚又被老解放脚踩一下,踩回去了。
“哪里去啊?学校今天放假了,恩娘知道。没有书要读了。坐一息,陪陪恩娘。”
硬脱身也脱不了,焉识又坐了回去。他此刻的脸很冷,五官变得僵硬笨拙。空气的气味很糟,雨前的闷热在厨房和厕所的下水道里发酵,起泡,也在他的血管里起泡。
两双解放脚在桌子下紧急切磋,恩娘开口了。她说焉识从小就跟恩娘我许下愿的,长大赚了钞票要待恩娘好;焉识那辰光就知道他不待恩娘好,世界上就没人待恩娘好了。为焉识这句话,恩娘我哭了多少夜啊?苦了多少年啊?恩娘我知道会苦出头来的。恩娘我拿回扇面来画,拿回抽纱来抽,眼睛都做瞎了,不然哪里还用得起冰箱啊?用得起里面也不会有货色的,大概就冰得起两条黄鱼、一个西瓜……
焉识现在明白了,恩娘是要讨还她的债务的,并且要他拿出他无法拿出的东西抵债。女人都这么可怕,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危机感,永远觉得她的天下坐不稳,永远欠一点安全,必须长千万个心眼子,一刻不停地往你身上缠绕羁绊。什么都是羁绊,一碗莲子羹,一杯洋参茶,一句嗔怪出来的关怀,或几块零花钱……自从被焉识留在了陆家,恩娘就像一个大蜘蛛,吐出千丝万缕,要把焉识缠裹住。这个冯婉喻不光是一个17岁的花季少女,也是恩娘的一根丝,她打算用她在焉识身上打个如意死结。 “不晓得焉识阿哥有没有书推荐给我读?”阿妮头问。
“嗯?推荐书啊?”焉识无力地坐回凳子,“哦……我最近都是读英文书。”
“焉识阿哥读英文书啊?”
“啊。”
“国文书都不读了?”
“对的。打算考官费留学,去美国。”
恩娘一下子抬起头。
让你讨要债务!他端起玻璃杯,仰头喝着渐渐温热的冰镇酸梅汤。冯仪芳在玻璃杯子底的那边,畸形的一张脸,从来不用水洗、小半生都用篦子清理的浓密头发被刨花油刷成了一片黑漆。
这场婚姻是用来还债的
当天晚上,焉识站在街口,看着陆家的黄包车载着冯婉喻往绿树尽处走,看着黄铜车灯晃荡着远去,心里一阵悲怜:他年轻的继母好可怜,女人都好可怜。女人因为可怜,什么恶毒事都做得出,包括掐灭一个男人一生仅有的一次爱情机会。冯仪芳要用冯婉喻来掐灭焉识前方未知的爱情,但她们是可怜的,因此,随她们去恶毒吧!
焉识回到客厅时,恩娘在独自推牌九,她听见他的脚步,肩膀架在空中,两手悬起,似乎在等他过去才敢动下一张牌。
“恩娘,我上楼去了。”
恩娘悬空的手慢慢掉下来,肩膀垮得没了骨头似的。接着还有什么呢?就是哭。恩娘的脸空着,两眼空着,任泪珠往骨牌上砸。就像4年前要退她回娘家那样,哭得那么楚楚可怜。他觉得她可怜得动人极了,他看入迷了。
第二天早上,恩娘不起床,传话叫焉识和弟弟不必等她吃早饭,也不必等她吃午饭,更不必等她吃晚饭。老少两个娘姨进出无声,伸头缩脑,把焉识往恩娘的卧室推推,焉识叹出一口老人的长气。晚饭前,弟兄俩走进恩娘房里。
“那么……不去了。”焉识说。
冯仪芳把披着长发的脸转过来。将近一天一夜,其实娘儿俩的对话一直在心里连续,那关于留学与否的讨论一直没断,无声的争执一个回合来,一个回合去,都在心里,因此此刻焉识猛一张嘴,说出的话在弟弟听是缺乏上下文的,在恩娘这里,却正好对接。
“去还是要去的。留学是好事体。婉喻也会高兴的。”
“不去了。”
“去吧。”
两人都把自己渴望的东西拼命往外推,违着心愿地客套。
“恩娘说,去。”冯仪芳板上钉钉地说。她把道理讲给焉识:焉识不是读两本书赚点小钞票的男人,假如恩娘她为了让焉识赚点小钞票,早早撑起家门,对陆家是犯罪。恩娘就是抽纱抽瞎了眼,耽搁焉识读书的罪过她是不会犯的。
“谢谢恩娘。”焉识一副身心都化成谢意了,觉得留学的好景都是恩娘赐给他的。
9月,他拿着几乎是完满的成绩报告奔上楼,放在恩娘一小碟一小碟红色绿色紫色的水彩之间,恩娘提着狼毫笔读完报告单。
这个时刻,焉识觉得恩娘是他最大的恩人,最近的亲人,恩娘给他圈出那么大的世界,批准了他去那世界的签证,这签证比美国公使馆的签证还重要,他由衷地领情。这一刻,焉识可以拿死来报答恩娘。因此,当恩娘提出一个仅次于要他死的请求,他也就答应了——恩娘请求他在漂洋过海之前把冯婉喻娶进门。(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