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也要种“橡树”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上读到这样一则故事:
  1985年,人们发现,牛津大学有着350年历史的大礼堂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问题。
  经检查,大礼堂的20根横梁已经风化腐朽,需要立刻更换。每一根横梁都是由巨大的橡木制成的,为了保持大礼堂350年来的历史风貌,只能用橡木更换。
  在1985年,要找到20棵巨大的橡树已经不容易,或者有可能找到,但每一根橡木也许将花费至少25万美元。这令牛津大学一筹莫展。
  这时,校园园艺所来报告,350年前,大礼堂的建筑师早已考虑到后人会面临的困境,当年就请园艺工人在学校的土地上种植了一大批橡树,如今,每—棵橡树的尺寸都已远远超过了横梁的需要。
  这真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消息,一名建筑师350年前就有的用心和远见!
  读完这个故事,我很震撼。这是一种在极强的责任感驱使下的超越时空的远见卓识,这种预见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在我们如水一样平淡的工作中,究竟能种哪些“橡树”呢?
  为人师者要像教育家那样从教,以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为本,注重兴趣培养,点燃学生向上的火炬,用浓浓的爱心不放弃一个孩子,努力让每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成才。霍懋征从教60年从没有对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没有惩罚过一个学生,从没有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60年,这四个“从没有”的背后,包含着多少艰辛,展现了多么高超的教育艺术。教育中的四个“从没有”就是我们需种下的“橡树”,让我们播下了期待、播下了包容,让我们播下了信任、播下了尊重,它会让孩子们学会自尊、学会自强,学会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这些“橡树”给学生的是成长、成熟的元素,它会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打下厚重的基础。根愈实,树愈茂。
  为校长者要像教育家那样治校。一定要远离那些急功近利的、短视的、杀鸡取卵似的教育,不被指标所困,不被名校人数所扰,不为学生的分数苦熬苦拼使之兴趣殆尽,而是要潜下心来办学,静下心来施教,因循教育规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就要求校长要有教育的长远的眼光,要用清晰的理念办学,要办让你的教师幸福成长的教育,要用人格引领他们追求卓越,要注重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使每位教师都走上教书育人的幸福之路,让教师每天都行走在成为教育家的途中。
  为师者要种的“橡树”是爱心,爱心会跨越时空,温润孩子们的心灵;为校长者要种的“橡树”是理念,让每位教师都幸福而充实地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种下这样的橡树,我们才会收获孩子未来的幸福,世界明天的和谐!
其他文献
当前,无论是学校教案的要求还是相关部门组织的教学设计比赛,在三维目标的表述上都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标配表述。长期坚持这样的排列顺序,自然就出现了一节课的设计只要把知识目标落到实处就是好课的传统思维,情感目标大多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很少有教师在课堂上把它当成真正的课堂目标去完成。在这种设计理念指导下,教师第一关心的当然就是这节课有哪些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为了完成相应的知识传授,老师发现只
2005年秋季,语文出版社编辑一行15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西彻斯特大学(West Chest University)教育学院(College of Education)做短期研修,同时也参观了彻斯特县(Chest County)的三所中小学,并与学校的老师、学生进行交流、对话。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但这一次身临其境后,耳闻目睹的感受之深远远超过原先纸上的见闻。虽然只有
沈景娟,北京市古城中学副校长,中学心理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石景山区心理骨干教师,石景山教委服务大厅心理咨询师,社区教育志愿者。  《中国教师》:沈校长您好,请您先介绍一下古城中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背景。  沈景娟:我们是2007年开始参与王曦所长主持的课题“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研究”的,当时共有6名老师参与。那时候,我们学校的生源并不好,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问题
最近,笔者在检阅《宪法》条款时,发现一处用语不当的地方,谨此提出,以备商榷: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9条第1款  笔者以为,此处“母亲”一词有欠妥当,当修改为“妇女”。这点从《宪法》及其他法律条文的对比中看得更加清楚。同是《宪法》第49条,第4款则表述为:  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而《婚姻法》则在第2条第2款中明确表述为:
主持人的话  《鼠疫》是法国作家加缪表达其存在主义哲学观的小说。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都具有选择的自由。在一个荒谬的处境中,就如身处一个鼠疫横行的世界,我们可以如何选择?里厄医生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选择了抗争,哪怕看不到希望,哪怕鼠疫永远不会被完全消灭。某种意义上,教师也处在一个“鼠疫”永远不会被消灭的处境中:看似重复的教学生活中随时都可能蔓延的懈怠情绪、社会上种种偏见对教师生活的侵蚀、教师所面临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旗帜,是一校之魂,是学校的一面镜子。校长的管理决定着学校的发展, 而一个校长的管理艺术、管理才能取决于校长自身素质的高低。  思想素养高一点  做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肆意生长,张扬生命的时期,只有丰沛的情感灌溉,才能护佑这些幼苗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小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小学校长须是一个有情感温度,有生活情趣的人,要有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伴着《思乡曲》,教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  师: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朦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
针对本人发在《语文建设》2010年第6期上的《的美学问题》,丁启阵先生在博客里发文表示“我赞成把朱自清《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丁先生的观点引起的反响强烈。不过,绝大多数读者都反对丁先生的看法,表示对《背影》的肯定和欣赏。我感到,有必要通过这次讨论来澄清一些基本的美学原则。  古希腊人把感性的和情感的学问与理性的实用性学问相对,这就是后来英语中的“美学”(aesthetics)一词。18世纪的德
知识观与教育关系甚密。回顾教育史,几乎每一次重大的教育理论的论争都伴随着知识观的讨论,从而引起教育实践的变革。知识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内容和载体,这决定了知识观与教学的紧密联系。人们对知识的性质、功能、价值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教学的理解,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思想。今天,知识观正经历着从现代知识观到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这将引起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作为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最具信度的板块,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考查内容涉及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对重点语句的翻译或断句等。能力方面,在考查识记、理解的同时,还涉及对作品的分析、综合、鉴赏和评价等多种能力。本文拟从试题选材、命题形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对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做一简要分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