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曾把职场比喻为一辆大巴车,大巴车上座位有限所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抢占这几个座位。有时你不屑于处心积虑地和别人争抢座位,但最终你发现,如果你不能坐下那么就会连站着的地方也没有。风云变幻的IT界更是将这一比喻演绎得淋漓尽致,上了车也许你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坐下,或者提前下车。
十年前管理软件这辆大巴上乘客云集,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ERP软件有仁科,JD Edwards和SAP,商业智能软件有Brio,SAS,Business Objects和Cognos,中间件产品有BEA,TIBCO和Informatica,数据库软件有Oracle,DB2,Sybase和SQL Server。然而,十年后的今天重新检索这些名字,所剩者寥寥无几,很多当年显赫的名头已经随雨打风吹去。随着5月13日SAP公司宣布对美国数据库软件企业Sybase约58亿美元的收购计划,最后一个独立数据库厂商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现在,整个管理软件行业的格局已经发生质的变化,IBM,Oracle,SAP和微软已经呈现走向寡头垄断的趋势。随着这四大巨头从底层数据库到中间件,再到前段的各种商业应用软件纷纷构成各自完整的软件产品线,他们将主宰越来越多小型软件企业的命运。随着扩张的继续,这辆大巴车将变成几大巨头及其附属企业的私人会所,他人很难插足。
产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两个巨头,它们占据着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它们也许是某个产业的启蒙者,也许是某个产业的创新者,它们之间彼此竞争相互促进,达到某个平衡点。但是一旦一方采取措施打破了这种平衡,那么就会逼迫其他几方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期达到新的平衡。SAP是一家拥有纯正德国血统的公司,低调、稳扎稳打,很少出现令人惊诧的大动作,但是自从Oracle 2007年收购BEA,2009年收购Sun,IBM自2005年将100亿美元投入到14项战略收购中,微软在商业智能领域频频出手,SAP突然发现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态势已经影响到了它的生存,它必须行动才能在新格局中占据一方之地。当竞争对手开始掠夺式的发展之后,低调华丽的风格确实很难在未来的软件竞争中获得发展空间,收购也许是最快捷的弥补自己短板、抢滩未来业务的方式。有时,鲸吞也不过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体,膨胀也不过是为了拓展空间而不至于窒息。
但是,当巨头们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收购、整合,当它们的自主产业链清晰而完整,它们必将占据大巴上所有的座位,对它们的合作伙伴来说,能有一个站位已经是上乘的境遇。那么,如果它们成为了大巴上最后的乘客,对更多的人来讲,是喜还是忧呢?
十年前管理软件这辆大巴上乘客云集,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ERP软件有仁科,JD Edwards和SAP,商业智能软件有Brio,SAS,Business Objects和Cognos,中间件产品有BEA,TIBCO和Informatica,数据库软件有Oracle,DB2,Sybase和SQL Server。然而,十年后的今天重新检索这些名字,所剩者寥寥无几,很多当年显赫的名头已经随雨打风吹去。随着5月13日SAP公司宣布对美国数据库软件企业Sybase约58亿美元的收购计划,最后一个独立数据库厂商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现在,整个管理软件行业的格局已经发生质的变化,IBM,Oracle,SAP和微软已经呈现走向寡头垄断的趋势。随着这四大巨头从底层数据库到中间件,再到前段的各种商业应用软件纷纷构成各自完整的软件产品线,他们将主宰越来越多小型软件企业的命运。随着扩张的继续,这辆大巴车将变成几大巨头及其附属企业的私人会所,他人很难插足。
产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两个巨头,它们占据着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它们也许是某个产业的启蒙者,也许是某个产业的创新者,它们之间彼此竞争相互促进,达到某个平衡点。但是一旦一方采取措施打破了这种平衡,那么就会逼迫其他几方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期达到新的平衡。SAP是一家拥有纯正德国血统的公司,低调、稳扎稳打,很少出现令人惊诧的大动作,但是自从Oracle 2007年收购BEA,2009年收购Sun,IBM自2005年将100亿美元投入到14项战略收购中,微软在商业智能领域频频出手,SAP突然发现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态势已经影响到了它的生存,它必须行动才能在新格局中占据一方之地。当竞争对手开始掠夺式的发展之后,低调华丽的风格确实很难在未来的软件竞争中获得发展空间,收购也许是最快捷的弥补自己短板、抢滩未来业务的方式。有时,鲸吞也不过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体,膨胀也不过是为了拓展空间而不至于窒息。
但是,当巨头们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收购、整合,当它们的自主产业链清晰而完整,它们必将占据大巴上所有的座位,对它们的合作伙伴来说,能有一个站位已经是上乘的境遇。那么,如果它们成为了大巴上最后的乘客,对更多的人来讲,是喜还是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