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终于!大赛冠军的奖杯逃离了费德勒与纳达尔的联合“魔掌”。尽管颠覆霸权的依旧是三巨头之一德约科维奇,但当四强里同时出现达维登科、西蒙、穆雷的名字,最后的上海大师杯成了新人们的饕餮大餐。
2008年的男子网坛以德约科维奇澳网盛装登顶作为最夺人眼球的开篇,接着却依旧上演费纳二人转,好在,大师杯上演的颠覆之作又赋予我们继续寻找新偶像的动力。
翻开单打大师名单,四张新鲜面孔,穆雷、西蒙、特松加和波特罗,最年长的西蒙不过23岁,还有21岁的二年级生小德。曾几何时,我们还在感慨和费德勒身处同一时代生不逢时,如今,费德勒早已王座不保,甚至连第二的位置也得看德约科维奇的脸色。


双打赛场同样充满了颠覆,泽蒙季奇和内斯特这对跨国搭档不仅击败了人气超高的布莱恩兄弟,也一并完成了世界排名的大逆转,在赛季末的最后一刻成为年终第一。
诺里的救赎
德约科维奇如释重负跪倒在地,双手将球拍高高地举向天空,以一种宗教仪式般的方式与过去六个月惨淡的冠军荒挥手作别,同时也宣告一位大师中的大师诞生于亚洲东方。
看台上死忠的塞尔维亚球迷摇曳着国旗一边欢快地摆动一边歇斯底里地大吼着“Serbia、Serbia”。德约科维奇接过奔驰车钥匙,按响三声车喇叭,既像是对球迷的回应,也像是贝尔格莱德红星奔向未来的启航声。
获胜后,诺里把护腕、球衣,甚至两把球拍扔向看台,感谢球迷的全力支持,而颁奖典礼上,行动转化为言语,“我从未在任何地方享受到这种总统般的待遇,每天回酒店都有很多球迷在门外等我,有些人站了20多个小时,每天我都能得到至少三件礼物!”
夺冠后,德约科维奇与费德勒的世界排名积分差距缩小到10分,而冠军排行榜只落后2分而已。事实上,若不是小组赛第三场他输给特松加,世界第二将再次易主。随着穆雷的崛起,大家热议小德被踢下前三的危险,但现在,他又重新回到争夺世界第一的行列。
接受完球迷的掌声和摄影师的洗礼,小德跨过挡板,来到亲友团身边,和教练、女友和朋友们一起分享水晶奖杯的荣耀,女友叶莲娜拍了拍诺里的头,仿佛老师表扬自己的得意门生。的确,德约科维奇交了一份近乎完美的2008答卷。
澳网惊艳后,德约科维奇在北美硬地和欧洲红土一路强势,直到汉堡成为分水岭。来到上海前,大家看好的是穆雷和费德勒,而不是这个去年三场全败的世界第三,但诺里却以并不完美的状态和超乎想象的低调重拾尊严。即便在夺冠之路上,他没有遭遇费德勒或穆雷,甚至连续第三次输给特松加,但你不能否认,他绝对配得上分贝最高的掌声。



“这个冠军对我意味良多,我甚至愿意把它和大满贯奖杯并列,因为这个赛事只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八名选手才能参加。毫无疑问,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比赛的质量,每个人都有很多动力在年终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整个赛季。”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小德总结陈词。
可以说,这样一个冠军,对德约科维奇原本虎头蛇尾的2008年,堪称最好的交待,而对他迎接2009年澳网卫冕战役,无疑是莫大的鼓舞。
小人物的快乐
达维登科并没有表现出人们想象中的失落,漫天飞舞的五彩纸屑中,他的一抹清澈微笑点亮了整个颁奖典礼。俄罗斯人一改过往的呆板形象,自嘲中流露出的幽默,成为大师杯上的最大发现。
“奔驰公司就由德约科维奇来感谢吧,反正这辆车也不会让我开走。”达维登科的赛后感言不仅化解了胜负论英雄的紧张气氛,同样也逗乐久久不愿散场的观众。自从三年前进入法网半决赛继而跻身世界Top 5之后,达维登科的成绩一直很稳定,但无论是形象还是性格都略显保守的他甚至没有稳定的赞助商,也许是经历了去年的“疑似赌球”事件,让劳模彻底看清,人生如梦,何不干脆释怀。
26岁的达维登科以心如止水的淡定心态保住了中生代最后一丝颜面。面对劳模,炙手可热的特松加、波特罗、乃至穆雷,都灰头土脸地吃了败仗,唯一能够击败他的只有德约科维奇,但不要忘记,小组赛上正是俄罗斯人以一枚偌大的鸭蛋给了塞尔维亚红星一记响亮的耳光。
首次亮相大师杯的穆雷和西蒙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历史数据表明,凡是费德勒所在的小组,其他三人头破血流地争夺另外一张四强席位即可。因此,两位新人能将神一般的费大师拉下马,实属不易。无怪乎击败穆雷闯进决赛后,达维登科调侃道:“为了战胜费德勒,穆雷连冠军都不要了。”
比起小组赛三战三胜的穆雷,西蒙的上海之行更加传奇,谁能想到,这个本届大师杯上最瘦弱的身影却创造了最大的冷门。与西蒙同乘一架航班飞抵上海的特松加,在关键时刻并没有如同胞一样神勇翻盘,不过网坛阿里华丽的全场强攻依然为观众们带来最震撼的视觉冲击。
渐散的大时代
费德勒输掉首场比赛后,大多数人对他的出线形势依然乐观。他们自有道理,2007年大师杯,费德勒便上演首场告负后全胜的好戏。只是今年小组赛最后一战的对手穆雷并不好对付,受到背伤困扰的天王在比赛中又一次表现出对抗年轻一代的力不从心。
“Let Roger in”的标语和呐喊震撼全场,却不能动摇穆雷击败费德勒的决心。穆雷没有食言,他毫无保留地全力狙击了费德勒。虽然先后错失七个赛点,但最终,穆雷用正确的“比赛态度”换取了想要的结果,完成了对费德勒的绝杀。
一场原本可以战术性放水的小组赛,正是穆雷的“舍身刺费”,让我们认识了这支日后将称霸网坛的“苏格兰潜力股”。 较之美网决赛,穆雷在大师杯与天王的对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他本可以放生费德勒,如果他会更“聪明地”考虑接下来的半决赛的话。但他深谙全力以赴应对费德勒的价值所在,对于一个志存高远、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来说,与高手的每一次对决都是一次价值连城的历练。
七年大师杯,费德勒第一次没有闯过小组赛的关卡,带着一胜两负,小组第三的战绩结束了最后一次上海大师杯之旅,也以66胜15负,4个冠军,一个大满贯的糟糕表现结束了整个赛季。
没有费德勒的半决赛,不可避免地少了很多关注的焦点。但我们应该庆幸,费德勒的出局只是让我们感到遗憾,而不至于感到失望。他整场的表现足以赢得我们为之喝彩的掌声,因为他的顽强、他的坚韧,他的永不放弃,还有,他的优雅淡定。
费德勒的出局只是让我们感到遗憾,而不至于感到失望。他整场的表现足以赢得我们为之喝彩的掌声,因为他的顽强、他的坚韧,他的永不放弃,还有,他的优雅淡定。
2008年的男子网坛以德约科维奇澳网盛装登顶作为最夺人眼球的开篇,接着却依旧上演费纳二人转,好在,大师杯上演的颠覆之作又赋予我们继续寻找新偶像的动力。
翻开单打大师名单,四张新鲜面孔,穆雷、西蒙、特松加和波特罗,最年长的西蒙不过23岁,还有21岁的二年级生小德。曾几何时,我们还在感慨和费德勒身处同一时代生不逢时,如今,费德勒早已王座不保,甚至连第二的位置也得看德约科维奇的脸色。


双打赛场同样充满了颠覆,泽蒙季奇和内斯特这对跨国搭档不仅击败了人气超高的布莱恩兄弟,也一并完成了世界排名的大逆转,在赛季末的最后一刻成为年终第一。
诺里的救赎
德约科维奇如释重负跪倒在地,双手将球拍高高地举向天空,以一种宗教仪式般的方式与过去六个月惨淡的冠军荒挥手作别,同时也宣告一位大师中的大师诞生于亚洲东方。
看台上死忠的塞尔维亚球迷摇曳着国旗一边欢快地摆动一边歇斯底里地大吼着“Serbia、Serbia”。德约科维奇接过奔驰车钥匙,按响三声车喇叭,既像是对球迷的回应,也像是贝尔格莱德红星奔向未来的启航声。
获胜后,诺里把护腕、球衣,甚至两把球拍扔向看台,感谢球迷的全力支持,而颁奖典礼上,行动转化为言语,“我从未在任何地方享受到这种总统般的待遇,每天回酒店都有很多球迷在门外等我,有些人站了20多个小时,每天我都能得到至少三件礼物!”
夺冠后,德约科维奇与费德勒的世界排名积分差距缩小到10分,而冠军排行榜只落后2分而已。事实上,若不是小组赛第三场他输给特松加,世界第二将再次易主。随着穆雷的崛起,大家热议小德被踢下前三的危险,但现在,他又重新回到争夺世界第一的行列。
接受完球迷的掌声和摄影师的洗礼,小德跨过挡板,来到亲友团身边,和教练、女友和朋友们一起分享水晶奖杯的荣耀,女友叶莲娜拍了拍诺里的头,仿佛老师表扬自己的得意门生。的确,德约科维奇交了一份近乎完美的2008答卷。
澳网惊艳后,德约科维奇在北美硬地和欧洲红土一路强势,直到汉堡成为分水岭。来到上海前,大家看好的是穆雷和费德勒,而不是这个去年三场全败的世界第三,但诺里却以并不完美的状态和超乎想象的低调重拾尊严。即便在夺冠之路上,他没有遭遇费德勒或穆雷,甚至连续第三次输给特松加,但你不能否认,他绝对配得上分贝最高的掌声。



“这个冠军对我意味良多,我甚至愿意把它和大满贯奖杯并列,因为这个赛事只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八名选手才能参加。毫无疑问,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比赛的质量,每个人都有很多动力在年终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整个赛季。”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小德总结陈词。
可以说,这样一个冠军,对德约科维奇原本虎头蛇尾的2008年,堪称最好的交待,而对他迎接2009年澳网卫冕战役,无疑是莫大的鼓舞。
小人物的快乐
达维登科并没有表现出人们想象中的失落,漫天飞舞的五彩纸屑中,他的一抹清澈微笑点亮了整个颁奖典礼。俄罗斯人一改过往的呆板形象,自嘲中流露出的幽默,成为大师杯上的最大发现。
“奔驰公司就由德约科维奇来感谢吧,反正这辆车也不会让我开走。”达维登科的赛后感言不仅化解了胜负论英雄的紧张气氛,同样也逗乐久久不愿散场的观众。自从三年前进入法网半决赛继而跻身世界Top 5之后,达维登科的成绩一直很稳定,但无论是形象还是性格都略显保守的他甚至没有稳定的赞助商,也许是经历了去年的“疑似赌球”事件,让劳模彻底看清,人生如梦,何不干脆释怀。
26岁的达维登科以心如止水的淡定心态保住了中生代最后一丝颜面。面对劳模,炙手可热的特松加、波特罗、乃至穆雷,都灰头土脸地吃了败仗,唯一能够击败他的只有德约科维奇,但不要忘记,小组赛上正是俄罗斯人以一枚偌大的鸭蛋给了塞尔维亚红星一记响亮的耳光。
首次亮相大师杯的穆雷和西蒙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历史数据表明,凡是费德勒所在的小组,其他三人头破血流地争夺另外一张四强席位即可。因此,两位新人能将神一般的费大师拉下马,实属不易。无怪乎击败穆雷闯进决赛后,达维登科调侃道:“为了战胜费德勒,穆雷连冠军都不要了。”
比起小组赛三战三胜的穆雷,西蒙的上海之行更加传奇,谁能想到,这个本届大师杯上最瘦弱的身影却创造了最大的冷门。与西蒙同乘一架航班飞抵上海的特松加,在关键时刻并没有如同胞一样神勇翻盘,不过网坛阿里华丽的全场强攻依然为观众们带来最震撼的视觉冲击。
渐散的大时代
费德勒输掉首场比赛后,大多数人对他的出线形势依然乐观。他们自有道理,2007年大师杯,费德勒便上演首场告负后全胜的好戏。只是今年小组赛最后一战的对手穆雷并不好对付,受到背伤困扰的天王在比赛中又一次表现出对抗年轻一代的力不从心。
“Let Roger in”的标语和呐喊震撼全场,却不能动摇穆雷击败费德勒的决心。穆雷没有食言,他毫无保留地全力狙击了费德勒。虽然先后错失七个赛点,但最终,穆雷用正确的“比赛态度”换取了想要的结果,完成了对费德勒的绝杀。
一场原本可以战术性放水的小组赛,正是穆雷的“舍身刺费”,让我们认识了这支日后将称霸网坛的“苏格兰潜力股”。 较之美网决赛,穆雷在大师杯与天王的对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他本可以放生费德勒,如果他会更“聪明地”考虑接下来的半决赛的话。但他深谙全力以赴应对费德勒的价值所在,对于一个志存高远、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来说,与高手的每一次对决都是一次价值连城的历练。
七年大师杯,费德勒第一次没有闯过小组赛的关卡,带着一胜两负,小组第三的战绩结束了最后一次上海大师杯之旅,也以66胜15负,4个冠军,一个大满贯的糟糕表现结束了整个赛季。
没有费德勒的半决赛,不可避免地少了很多关注的焦点。但我们应该庆幸,费德勒的出局只是让我们感到遗憾,而不至于感到失望。他整场的表现足以赢得我们为之喝彩的掌声,因为他的顽强、他的坚韧,他的永不放弃,还有,他的优雅淡定。
费德勒的出局只是让我们感到遗憾,而不至于感到失望。他整场的表现足以赢得我们为之喝彩的掌声,因为他的顽强、他的坚韧,他的永不放弃,还有,他的优雅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