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词块” 化零为整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教学中,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的词汇表往往呈现单个词汇及其单一词义,同学们如果只记住词汇表中的孤立词汇,只知道词汇的某一个常用语义,而不是全面地了解词义,掌握相关的语用知识,在运用时是不能灵活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的。如果将单词置于具有特定语用功能的词汇语块中来学习和记忆,则有助于词汇意义整体上的建构,有利于提高表达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一、重视单词和词块的结合
  
  单词是词块的基础,对词块的分解和重组起着根本的作用,有效的词汇学习应该是单词与词块结合的学习。词块是比单词大的语义单位,是指那些兼具词汇和语法特征,有特定话语功能的语言结构,通常由多个词项组成,且整体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了解其内在构成成分,无需进行句法规则分析。大量的实践已证实,注重词块学习对于同学们提高语言运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同学们在词汇复习中既要注重单词,也要加强对词块的识别和记忆,在练习时应尽可能多地运用词块说出或写出正确的句子以表达意思或思想。经常训练使用具有语用功能且符合语法规范的词块有助于提高同学们记忆和处理词汇的效率,降低诸如翻译、书面表达等题型中语言使用的难度,逐步提高语言使用的正确性。
  
  二、建立自己的词汇手册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词汇量虽大,但实际上只有课标中规定要掌握的词汇才要求识记并灵活运用。因此,同学们可建立自己的词汇手册,从课文中、从课后的练习中、从相关的语言材料中提取出运用频率高,形式、结构和意义比较固定,运用语境比较确定,兼具词汇和语法功能的词块加强循环识记和训练,以实现在使用时的快速提取。以下是《牛津初中英语》教材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中出现的常见词块,同学们在复习时可参照此分类进行自我整理和自主学习。
  1. 复合词块:in the past,in the center,in the park,in the bowl,in one’s home town,in the sitting room,in your life,at present,at different times,since 1990/then,at weekends,in some ways,from time to time,next to,for a long time,(four) years ago,a new tourist attraction,over the years,in service
  2. 高频搭配:get some information,get married,get lost,turn...into,take action,come back,feel a bit lonely,find out,hear about,decide to do sth,talk about,travel by plane,move into,move out of,take sb to school,lend...to,have an interview with sb
  3. 习语:used to do,as well as,as often as,as good as,because of,on my own,not...any more,by the way,for example,in fact
  4. 句子框架:It’s nice to...,make...happy,What about you?I’m sure...,I hope that...,I’m afraid it’s...
  
  三、坚持撰写学习日记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五级目标指出,初中毕业的学生在词汇方面应达到如下标准: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同学们要熟悉课标要求的词汇并不难,但要实现能使用这些词汇进行得体的交际,在说、写、传递信息中能自如地形成表达思想的语言结构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同学们在词汇复习中还可尝试撰写学习日记(Learning diary),每日围绕What I have learned和What I find useful这两个问题来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提高词块使用的频率。What I have learned主要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复习和总结;而What I find useful则主要记录课本以外文章中好的词块和精彩句段。坚持撰写学习日记可以促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通过组织信息、表达观点、发表见解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提高词汇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我庆幸,今天没有错过;我知道,这里也是我的舞台。  一身朴素的上衣和洗得发白的裤子搭配,站在属于她的田间舞台上,调皮的阳光给她披上金色,黑黝黝的土地托起她娇小的身躯,然后,她转头看向我,脸上的皱纹泛开了花:“贝儿,快来看呀!”  难得周末,本在家里看电视的我,不忍心拒绝姥姥的热情呼唤,恋恋不舍地离开综艺节目,心里嘀咕:“又是啥‘作品’啊?” “快看呀,这是什么?”她笑盈盈地提着一串圆润饱满的黄灿灿
很多事,大家循规蹈矩地做惯了,却从未想过用另外简单的办法也能完美地解决问题,而这两者之间往往只隔着区区几分钟的思考时间。  同桌的数学一直很棒,在我看来极其繁琐的公式定理,她总是信手拈来,搞得妥妥的。  “这道题我又不会哎。”我托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说道。  “先用三角函数,再用勾股定理,将三角形翻折,最后解一个海伦公式就好了。”同桌非常热心。  又听到那些令我头大的专业术语,我烦躁地在卷子上画着圈
摘 要:在初升高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难度的提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随着新课标发展,对高中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要求也相应提升,基于初中生的语文文言文学习特点,无法紧跟高中文言文学习。为了完善系统的语文教育教学,需要提高初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衔接,由“自主、探索、创新、合作”出发,具体论述了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部分衔接路径。   关键词:文言文;初高中;衔接路径   一、以了解作家作品为切入点,深入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可见统计与概率是数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并且统计与概率的学习能让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随机观念,这也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统计与概率是历年中考的必考考点. 虽然题型多样,但题目偏重于基础知识技能的考查,难
一、形容词的构成  1. 名词 ful,如:help→helpful;use-useful; thank-thankful  2. 名词 y,如:cloud →cloudy;wind-windy; cloud-cloudy  3.动词 ing, 如:interest →interesting;excite-exciting  4.动词 ed, 如:interest →interested;worr
一张张图片,一面面浮雕,似乎在哭诉着同胞们的无辜以及残忍的侵略者的种种暴行。中华需要腾飞,中华儿女需要腾飞。  ——题记  在这乍冷的冬季,寒风中夹杂着江南水乡的温润气息,浸润着缱绻的花香,纷落下迷离的雨。  透过细密的雨帘,伴随着若有似无的香气,每一株高大的法国梧桐都化成记忆中隽永的傲梅,绯红的花朵藏在繁密的枝叶中,沾染了些许湿润的雾气,血一般的红梅愈发灼灼其华,渲染出一幅氤氲着水墨气韵的画卷。
让我想一想,为什么外公那么喜欢画桥呢?  灰白色和浅黑色相间的桥身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斑驳,几条深绿色的苔痕从砖缝中钻出,一条一条似乎是特殊的装饰物,为桥壁增添了一丝生机。一只乌篷船从桥洞中缓缓驶过,狭长的船身在水面划出一道道涟漪。  外公并不擅长画桥,却总能在纸上画出一座座江南古桥。  我曾问过外公这当中的原因,他只是淡淡地回答道:“因为它们很美,所以我要把它们画下来。”  哦,外公出生于江南水乡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中考试卷必考方法,旨在考查同学们思维是否缜密.然而有些考题分类讨论之后,却又面临着取舍关要过,这是怎么回事呢?请看苏州卷压轴题.  (2015·苏州,10分)如图1,在矩形ABCD中,AD=a cm,AB=b cm(a>b>4),半径为2 cm的⊙O在矩形内且与AB、AD均相切.现有动点P从A点出发,在矩形边上沿着A→B→C→D的方向匀速移动,当点P到达D点时停止移动;⊙O在矩形
摘 要:以项目活动“骨头”为例,展现项目开展的全过程。   关键词:问题导向;项目学习;实践方法   项目学习是指让儿童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围绕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兴趣,进行的一系列相关联的探究活动,并将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达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因为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而备受关注。近日,我园大班的孩子围绕“骨头”开启了一段项目学习之旅……   第一阶段:兴趣萌发明问题   1.催化事件 
同学们都知道诺贝尔奖是世界级的学术大奖,但诺贝尔奖项中有文学奖,却无数学奖. 1932年,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简称ICM)通过决议,决定设立“菲尔兹奖”,在每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2~4枚金质奖章,用以表彰数学家取得的杰出数学成就.  “菲尔兹奖”已被公认为数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奖项之一(另一个是“沃尔夫数学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菲尔兹奖得主之所以享有无上荣耀,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