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可行路径,大数据技术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文章全面研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大数据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层逻辑,分析在大数据等新技术作用下,城市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共同推进信息化城市到智慧化城市、再到新型智慧城市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在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背景下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体系.
其他文献
《威尼斯商人》在中国舞台上极受欢迎,也是上演次数最多的莎剧之一,该剧的各种改编样态形成了跨文学、跨媒介的《威尼斯商人》在中国的文化共同体.早期的文明戏演出、戏剧协社1930年演出的《威尼斯商人》、1937年梁实秋亲自宣传的南京国立剧校演出的《威尼斯商人》等,代表着《威尼斯商人》在现代中国舞台实践的三次高潮,由于改编演出的立场与视角不同,呈现出以律法为主的立场、以鲍西亚为主的女性话语视角、以夏洛克为主的民族主义视点等不同面相.《威尼斯商人》的中国化改编与演出,不但使莎剧在中国焕发出新的生命,也推动着现代中国
国家干预论是当前经济法理论的重要基础,亦是经济法理论发展的瓶颈所在.国家干预论在调整对象论的框架内追求经济法的独立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入"市场失灵"理论,最终将"干预经济"确立为国家的经济职能与经济法的根本使命.但是,国家干预论面临着解释力不足和指导性不足的双重困境,因为它立基于教条化的理论框架与进路,不完整的经济法世界观以及非客观的经济法历史生成论.经济宪法进入经济法学的视域是实现理论转型的开始.经济的宪法治理,即"经济宪治",应成为经济法学的理论基础.经济法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现宪法确立的经济秩序,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