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子化寒流袭来,台湾高校日子不好过。在本地生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抢招境外生成了各大专院校的一致行动。据台教育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度台湾高校在境外共招收了110182人,其中近四成是陆生,可谓台湾大专院校的“大补贴”。眼下,一场招揽陆生的大作战正在台湾高校间上演。
陆生养活好几个中型学校
20多年前,台湾开始教育改革。为了让人人都有学上,台湾的教育部门鼓励广设大学,结果高校数量猛增,从19 9 4年的23所增加至现在的160所,大学的录取率也从过去的不到30%陡增至如今的近100%。现在难的不是考上大学,而是考不上大学,2008年甚至有学生创造了以7.69分考上大学的“神话”。
高等教育资源过剩,不仅那些少受政府资助的私立高校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公立大学的日子也不好过,大家纷纷通过招收境外学生来“开源”。2011年,台湾87所私立大学开放大陆招生。20 1 4年,公立大学也加入大陆本科招生行列,招生学校增至133所。2015年,陆生成为台湾高校境外生的主力军,大陆赴台就读的学生总数达419 27人,远高于第二名马来西亚的14946人,占台湾大专院校境外生总数的38%,可以说是台湾大专院校的“大补贴”。一位大学校长甚至表示,这个数字“已经可以养活好几个中型学校了”。
自2016年起,大陆还将进一步扩大开放陆生赴台就读“专升本”,招生名额由之前的1000名增至1500名,试点省份也由2个增至8个,包括广东、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和湖北。可以预期,赴台就读的陆生数量将会越来越多。
陆生是台湾高教最大市场
虽然台湾大选后两岸关系形势不明,但岛内各大专院校不讳言,大陆学生与台湾同文同种,仍是台湾高教最可能争取的市场,“大家都在抢生源”。不少学校的招生人员也表示,陆生是台湾高教最大市场,“再怎么说也要努力招满”。
台湾学者朱学恒说,对于陆生,除了怕台湾自己吸引力不够之外,有什么好怕的呢?只想别人开放、自己不开放,高墙和孤岛心态最终损害的还是台湾的竞争力。台湾中正大学传播系教师罗世宏也表示,世界各地都想尽办法吸引优秀人才,很多海外高校每年都会以高额奖学金到大陆抢高考状元,台湾还要继续把优秀陆生往外推吗?
其实,陆生需要的并不多,只希望能得到公平对待,如果不是处处设防,赴台就读人数肯定会更多。不少台媒都呼吁台湾当局及早赋予陆生应有权利,鼓励他们前来求学,切勿任由民粹泛滥,让两岸教育交流遇冷、民众心寒。
陆生养活好几个中型学校
20多年前,台湾开始教育改革。为了让人人都有学上,台湾的教育部门鼓励广设大学,结果高校数量猛增,从19 9 4年的23所增加至现在的160所,大学的录取率也从过去的不到30%陡增至如今的近100%。现在难的不是考上大学,而是考不上大学,2008年甚至有学生创造了以7.69分考上大学的“神话”。
高等教育资源过剩,不仅那些少受政府资助的私立高校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公立大学的日子也不好过,大家纷纷通过招收境外学生来“开源”。2011年,台湾87所私立大学开放大陆招生。20 1 4年,公立大学也加入大陆本科招生行列,招生学校增至133所。2015年,陆生成为台湾高校境外生的主力军,大陆赴台就读的学生总数达419 27人,远高于第二名马来西亚的14946人,占台湾大专院校境外生总数的38%,可以说是台湾大专院校的“大补贴”。一位大学校长甚至表示,这个数字“已经可以养活好几个中型学校了”。
自2016年起,大陆还将进一步扩大开放陆生赴台就读“专升本”,招生名额由之前的1000名增至1500名,试点省份也由2个增至8个,包括广东、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和湖北。可以预期,赴台就读的陆生数量将会越来越多。
陆生是台湾高教最大市场
虽然台湾大选后两岸关系形势不明,但岛内各大专院校不讳言,大陆学生与台湾同文同种,仍是台湾高教最可能争取的市场,“大家都在抢生源”。不少学校的招生人员也表示,陆生是台湾高教最大市场,“再怎么说也要努力招满”。

台湾学者朱学恒说,对于陆生,除了怕台湾自己吸引力不够之外,有什么好怕的呢?只想别人开放、自己不开放,高墙和孤岛心态最终损害的还是台湾的竞争力。台湾中正大学传播系教师罗世宏也表示,世界各地都想尽办法吸引优秀人才,很多海外高校每年都会以高额奖学金到大陆抢高考状元,台湾还要继续把优秀陆生往外推吗?
其实,陆生需要的并不多,只希望能得到公平对待,如果不是处处设防,赴台就读人数肯定会更多。不少台媒都呼吁台湾当局及早赋予陆生应有权利,鼓励他们前来求学,切勿任由民粹泛滥,让两岸教育交流遇冷、民众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