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简要论述了凤梨生长习性,对光照、温度、水分、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的要求,种植、水肥管理、催花处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技术和生产中常见的自然开花、卷心、缺镁、烂心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 凤梨;环境因素;栽培技术;常见问题
凤梨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美洲热带雨林地区。目前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观赏凤梨为凤梨科观赏植物(以下简称凤梨),其株形优美,叶片和花穗色泽艳丽,花形奇特,花期可长达2-6个月,凤梨不仅花艳叶美,而且病虫害较少。是近年来深受广大群众和生产企业喜爱的新一代室内盆栽花卉。在宝钢厂容绿化公司投建现代化智能温室时,即将其列为重点生产品种之一。在三年多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对凤梨的生物学特性、生产技术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研究,获得一些心得体会,现介绍如下。
一、凤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光照
凤梨喜欢阴凉的环境,不能暴露在直射阳光下,但也需要适当的阳光。现在栽培的大多数品种需要的光照强度为1.8-2.5万勒克斯。
2.温度
适应范围较广,在14-35℃都可以生长。最适宜温度为夜温18-19℃,昼温21-22℃。
3.水分
理想的灌溉水是雨水或经过反渗透水,其次是河流、湖泊等地表水,水的pH值要求在5.5-6.5。水分管理要求盆底不积水,基质表面长青苔,叶杯有适量的水。
4.空气湿度
最适宜凤梨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在50-75%。一般情况下,在高温高湿期间(相对湿度≥80%),应加强通风;在高温干燥时(相对湿度≤40%)则应多喷水;在冬季低温时不能喷水,但在人感到气闷时应打开风扇增加空气对流。
二、种植前的准备
1.基质
凤梨的根系主要起支撑作用,对栽培基质的腐殖质要求不是很严格,但必须质轻、疏松、保水力良好。一般选择已调配好PH值的进口泥炭,或泥炭、珍珠岩和椰糠混合基质,按照10:1:1(体积比)将泥炭土、珍珠岩和椰糠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用1%的甲醛(福尔马林)溶液对混合基质进行均匀喷洒。搅拌后,用塑料薄膜将混合基质覆盖并封紧,以利用甲醛达到熏蒸杀灭病虫害和杂草种子的目的。15d后,可将薄膜掀掉,并摊开基质,使残留的甲醛挥发出去,7d以后方可使用。
2.温室和用具消毒
种植凤梨前半个月,用1%的甲醛溶液对温室或塑料大棚进行熏蒸消毒;用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对地面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对花盆、手铲等用具浸泡消毒。
3.种苗
凤梨种苗一般来源于组培苗或分株苗。
三、栽培管理
1.种植
凤梨种苗到货后,将凤梨种苗从包装中取出,直立在箱内,确保所有植株都有足够的通风条件。最好能在当天种植,否则,要给箱子里的植株撒点水,但不要浸透他们。然后依照不同的品种,把种苗定植在相应的7、8、9cm大的盆中。植株要放置盆子正中位置,加满泥炭用手指按压,不能压得太紧,尽量保持良好的透气性。种植后,要浇透水,保证凤梨根系和基质的良好结合。凤梨种苗不能种得太深,适宜深度为2至3cm。如果太深,基质进入凤梨的中心,成品花穗色泽会变暗影响品质,甚至凤梨将停止生长。种植约10d后,施一次单一的低浓度叶面肥,浓度为0.5g/升。N、P、K的比例为20-10-20。以后尽可能只对植株浇水,不对土壤浇水,确保植株的叶间总有水分。当植株根系形成后,新根至少长2cm,才可以有规律地给植株施肥。
2.移植
凤梨苗在小盆中生长约4至8个月后(视植株生长程度),就需要换上大盆。一般莺歌类(Vriesea)用11至12cm的盆,擎天类(Gazmania)品种用14至16cm的盆,大松果(Conifera)后期用18cm的盆。换盆时,先在盆底放一层泥炭土,再把凤梨从小盆中连土取出,摘除老叶,放在盆中央,在根球四周放入泥炭土,轻压以确保植株直立,种植深度以5cm为宜。同样注意泥炭不宜压得太紧,尽量保持良好的透气性。移盆种植一段时间后,当根球的外面有一些白色根时,就可以开始施肥。
3.水肥管理
附生的凤梨根系较弱,主要起固定植株的作用,吸收功能是次要的。其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主要是贮存在叶基抱合形成的叶杯内,靠叶片基部的吸收鳞片吸收。即使根系受损或无根,只要叶杯内有一定的水分和养分,植株就能正常生长。生长旺季1-3d向叶杯内淋水1次,每天叶面喷雾1-2次。保持叶杯内有水,叶面湿润,土壤稍干;冬季应少喷水,保持盆士湿润,叶面干燥。
凤梨施肥时应以氮肥、磷肥和钾肥为主,不同品种的土壤中最佳肥料(N∶P∶K)配比大致是:果子蔓1∶0.25-0.5∶2-3;铁兰1∶1∶2;丽穗凤梨1∶0.75∶2.5。因此,我们在生产上针对不同品种使用不同的肥料。果子蔓属用N∶P∶K比例20∶10∶20无硼复合肥一份加硝酸钾2份;铁兰使用A、B罐施肥,A罐为1000升母液中加硝酸钾35Kg,敖合铁1.2Kg,硝酸钙30Kg。B罐为1000升母液中加硫酸镁17 Kg,磷酸二氢钾8 Kg,硫酸钾12 Kg,硝酸钾14Kg,无硼花多多13Kg。生长旺季1-2周喷1次,冬季3-4周喷1次。凤梨对一些元素很敏感,如铜和氯可导致植株发黑甚至死亡;锌可以使叶尖干枯;硼则引起叶片卷曲或脱落;过多的磷也会使凤梨出现中毒的症状,如叶尖干枯。凤梨的革质叶片对镁元素的需求较多,充足的镁可使某些凤梨品种(如火炬)的叶片散发出特有的金属光泽,因此,我们在营养液中添加镁元素,一般按照钾(氧化钾)的1/10添加。
4.环境调控
凤梨最适宜温度为夜温18-19℃,昼温21-22℃,且冬季不低于14℃。湿度要保持在70%-80%之间。不同品种对光照强度需求不同,果子蔓和丽穗凤梨需要2万勒克斯,而铁兰则需要2.5万勒克斯。生产上夏季我们将果子蔓和丽穗凤梨放在透光率为70%的遮阳网处,将铁兰放在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处。要使凤梨能正常生长,需人工控制其生长的微环境。夏季可采用遮光法和蒸腾法降温,使环境温度保持在30℃以下。5月份在温室大棚上方20-50cm处加透光率为50%-70%的遮阳网,今年又在大棚侧面采用喷洒遮光剂的方法,来降低温度和光照强度防止凤梨叶片灼伤。同时,我们要求6—9月份在中午前后气温高或湿度过低时,专人值班用弥雾系统向叶面喷水,一般每隔1-2h喷5-10min,使叶面和环境保持湿润,同时加大通风量,通过水分蒸发降低叶面温度,同时又能增加空气湿度。冬季用双层膜覆盖,内部设暖气加温设备维持室内温度在14℃以上,凤梨即能安全越冬。 5.控制合理的摆放密度
密度过低浪费苗床,密度过大影响凤梨正常生长,因此,要控制合理的摆放密度。以栽培16个月的品种为例,二次移栽小苗用7-9cm盆子,我们放置密度为140盆/M2,20周之后当叶片相互重叠,看不到苗床时移稀,移稀后的密度以能看到三分之一苗床为宜。这时放置密度为75盆/M2,再过15周换直径13cm的盆子,此时放置密度为40盆/M2,15周后移稀,放置密度为25盆/M2,15-20周后成品销售。在凤梨生长过程中,还要按植株大小进行分检摆放,整个生长周期一般需分检2次。
6.催花处理
凤梨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需要较长一段时期才能开花。在栽培中,为了获得较好的整齐度和一致性,以及预期的销售时期和价格,必须进行人工催花,这是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不同的品种对催花处理的反映时间不同,我们现有的凤梨品种小红星类反映时间10-12周,紫星、吉利红星、小火炬、黄星等为16-18周,丹尼斯、中火炬为18-20周,大火炬为24周,一般冬季温度低比夏季反映时间要多一周。
催花处理前的准备 由于凤梨若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能造成凤梨催花不上色、花不齐、无花等问题,故催花前要做些准备工作,使凤梨对“催花”变得敏感,即改施高钾低氮的混合肥料,在催花前3周停止使用任何肥料,只浇清水,将凤梨体内的肥料冲洗掉,直到心叶发黄可进行催花。催花后2周内,同样只浇清水不施任何肥料。
凤梨一般用乙炔、乙烯、乙醛催花。
最常用的催花方法是采用乙炔气体进行催花处理,首先将水放满容器,用气体皮带管连接乙炔气钢瓶,另一端套上气孔石,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一般200L的水容器中释放乙炔气体45min,用鼻子可以闻到强烈的气味。一边放气,一边同时开动水泵,以便用来催花处理的管子始终充满乙炔气体。这种催花处理,一般根据植株大小和品种的不同要重复进行2-3次。催花后4-6周,如果植株对催花没有反应,应该马上再次进行催花处理。用乙炔催花结束后2周可以恢复施肥,但应以钾肥为主。
应该注意的是,乙炔气体钢瓶底部有“电石”,它会引起凤梨叶片伤害,导致叶片产生褐色斑点,引起叶片肿胀。防止“电石”从钢瓶中逸出的方法,一是当使用一瓶新气时,要漫漫拧开气阀且注意不要将气阀开到底,二是当瓶内气体快要用完时,应及时更换新的气瓶。
另外还有用乙烯利、乙醛进行催花处理,但因乙烯利、乙醛对植株处理后即停止生长,所催出的花短小,并且用乙烯利、乙醛催花只能使用一次,若植株没有反应,则不能像乙炔那样再次催花,所以,生产上不常用后二种方法。但铁兰很难使用乙炔进行催花处理,我们采用乙烯利进行催花处理。处理浓度为每升溶液含乙烯利有效成分0.75g。
7.病虫害防治
凤梨是抗性较强的植物,很少感染病虫害。镰刀菌是侵染凤梨的最常见的一种真菌,它可造成凤梨植株基部腐烂,植株倒伏和植株中心部分腐烂,可喷洒扑海因进行防治。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在幼苗期可能会有斜纹夜蛾危害;螨类可危害凤梨新叶的叶尖和使凤梨植株的中心腐烂,可通过控制浇水量和生物治疗进行防治。
四、生产中常见的问题
1.自然开花
自然开花的问题经常发生,它是由品种、植株的成熟度、环境因素等引起的,但很难预防。如小火炬(Torch),中火炬(Focus),大火炬(Conifera)较易自然开花,平均自然开花率7-10%。红星(Rana),紫星(Luna)次之,平均自然开花率5%左右。黄星(Hilda),橙星(Sunnytime),丹尼斯(Denise),新大陆(Continental)较少发生自然开花,自然开花率1-2%。温度、光照是影响凤梨自然开花的主要环境因素,温度超过33℃或低于16℃都能引起自然开花,控制温度在最适范围内可最大限度减少自然开花。
2.缺镁现象
缺镁的症状表现在叶脉周围出现一些黄色小斑点,后来叶尖先变黄,直至死亡。可通过改变施肥配比来解决,短期内可用0.5mg/公升的氧化镁溶液,喷洒于叶面。
3.烧尖现象
烧尖现象主要是由使用含B的肥料或夏季高温低湿环境因素造成的。通过改用不含B的肥料和降温增湿来解决。
4.卷心现象
卷心症状表现为中心部分叶子不能舒展,新叶只能从这些闭合的叶子里长出,最后在叶杯中部形成“直长管”即“卷心”。卷心主要是由叶杯缺水、湿度过低和化学伤害引起的。解决卷心可通过增加浇水次数,同时启动弥雾系统增加湿度,是湿度保持在70%-80%之间;使用化学品时不要在炎热天气和强光照的日子使用,也不要在叶面干燥时使用,在使用化学品处理凤梨时和处理后,要保持植物的足够湿度。
5.机械损伤
机械损伤多发生在苗床不平浇水时植株侧翻或掉下苗床、套袋和装箱子时直接手抓叶子、花穗,造成主杆弯曲、叶子损伤或花穗断裂等。浇水时小心,防止植株侧翻和掉下苗床,浇水后及时检查将侧翻的盆花及时扶正;套袋装箱时手握盆子而不要手抓叶子和花穗。仅2009年的中火炬(Focus)、丹尼斯(Denise)二个品种我们的机械损伤即达到6%。
6.催花失败
有的凤梨品种对催花不够敏感要反复催花几次,如丹尼斯,我们在2009年6月的一批催花中,虽催花3次但仍有300多棵苞片转红不够,其中,还有近百棵的苞片红绿相间,严重影响了产品品质。在2010年催花时,选择太阳尚未升起的清晨进行并注意乙炔气体的溶解时间,解决了次品问题。
7.烂心现象
施肥浓度过高和水质的好坏与多少均可引起凤梨烂心。解决烂心可通过降低施肥浓度、尽量做到介质相对干燥,叶杯中保持较少的水,若发病严重时,可采用浇灌扑海因药物治疗。
另外,我们选用的凤梨种苗多为进口种苗,并用少量同品种的分株苗、国产苗进行对比试验,实践证明相同的栽培条件下,进口种苗植株健壮,花大色艳,品质好商品价值高,而分株苗、国产苗生长缓慢,植株瘦弱,和进口苗相比表现要差一些。分株苗、国产苗虽然种苗成本低,但总体效益却比进口苗差。
[关键词] 凤梨;环境因素;栽培技术;常见问题
凤梨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美洲热带雨林地区。目前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观赏凤梨为凤梨科观赏植物(以下简称凤梨),其株形优美,叶片和花穗色泽艳丽,花形奇特,花期可长达2-6个月,凤梨不仅花艳叶美,而且病虫害较少。是近年来深受广大群众和生产企业喜爱的新一代室内盆栽花卉。在宝钢厂容绿化公司投建现代化智能温室时,即将其列为重点生产品种之一。在三年多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对凤梨的生物学特性、生产技术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研究,获得一些心得体会,现介绍如下。
一、凤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光照
凤梨喜欢阴凉的环境,不能暴露在直射阳光下,但也需要适当的阳光。现在栽培的大多数品种需要的光照强度为1.8-2.5万勒克斯。
2.温度
适应范围较广,在14-35℃都可以生长。最适宜温度为夜温18-19℃,昼温21-22℃。
3.水分
理想的灌溉水是雨水或经过反渗透水,其次是河流、湖泊等地表水,水的pH值要求在5.5-6.5。水分管理要求盆底不积水,基质表面长青苔,叶杯有适量的水。
4.空气湿度
最适宜凤梨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在50-75%。一般情况下,在高温高湿期间(相对湿度≥80%),应加强通风;在高温干燥时(相对湿度≤40%)则应多喷水;在冬季低温时不能喷水,但在人感到气闷时应打开风扇增加空气对流。
二、种植前的准备
1.基质
凤梨的根系主要起支撑作用,对栽培基质的腐殖质要求不是很严格,但必须质轻、疏松、保水力良好。一般选择已调配好PH值的进口泥炭,或泥炭、珍珠岩和椰糠混合基质,按照10:1:1(体积比)将泥炭土、珍珠岩和椰糠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用1%的甲醛(福尔马林)溶液对混合基质进行均匀喷洒。搅拌后,用塑料薄膜将混合基质覆盖并封紧,以利用甲醛达到熏蒸杀灭病虫害和杂草种子的目的。15d后,可将薄膜掀掉,并摊开基质,使残留的甲醛挥发出去,7d以后方可使用。
2.温室和用具消毒
种植凤梨前半个月,用1%的甲醛溶液对温室或塑料大棚进行熏蒸消毒;用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对地面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对花盆、手铲等用具浸泡消毒。
3.种苗
凤梨种苗一般来源于组培苗或分株苗。
三、栽培管理
1.种植
凤梨种苗到货后,将凤梨种苗从包装中取出,直立在箱内,确保所有植株都有足够的通风条件。最好能在当天种植,否则,要给箱子里的植株撒点水,但不要浸透他们。然后依照不同的品种,把种苗定植在相应的7、8、9cm大的盆中。植株要放置盆子正中位置,加满泥炭用手指按压,不能压得太紧,尽量保持良好的透气性。种植后,要浇透水,保证凤梨根系和基质的良好结合。凤梨种苗不能种得太深,适宜深度为2至3cm。如果太深,基质进入凤梨的中心,成品花穗色泽会变暗影响品质,甚至凤梨将停止生长。种植约10d后,施一次单一的低浓度叶面肥,浓度为0.5g/升。N、P、K的比例为20-10-20。以后尽可能只对植株浇水,不对土壤浇水,确保植株的叶间总有水分。当植株根系形成后,新根至少长2cm,才可以有规律地给植株施肥。
2.移植
凤梨苗在小盆中生长约4至8个月后(视植株生长程度),就需要换上大盆。一般莺歌类(Vriesea)用11至12cm的盆,擎天类(Gazmania)品种用14至16cm的盆,大松果(Conifera)后期用18cm的盆。换盆时,先在盆底放一层泥炭土,再把凤梨从小盆中连土取出,摘除老叶,放在盆中央,在根球四周放入泥炭土,轻压以确保植株直立,种植深度以5cm为宜。同样注意泥炭不宜压得太紧,尽量保持良好的透气性。移盆种植一段时间后,当根球的外面有一些白色根时,就可以开始施肥。
3.水肥管理
附生的凤梨根系较弱,主要起固定植株的作用,吸收功能是次要的。其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主要是贮存在叶基抱合形成的叶杯内,靠叶片基部的吸收鳞片吸收。即使根系受损或无根,只要叶杯内有一定的水分和养分,植株就能正常生长。生长旺季1-3d向叶杯内淋水1次,每天叶面喷雾1-2次。保持叶杯内有水,叶面湿润,土壤稍干;冬季应少喷水,保持盆士湿润,叶面干燥。
凤梨施肥时应以氮肥、磷肥和钾肥为主,不同品种的土壤中最佳肥料(N∶P∶K)配比大致是:果子蔓1∶0.25-0.5∶2-3;铁兰1∶1∶2;丽穗凤梨1∶0.75∶2.5。因此,我们在生产上针对不同品种使用不同的肥料。果子蔓属用N∶P∶K比例20∶10∶20无硼复合肥一份加硝酸钾2份;铁兰使用A、B罐施肥,A罐为1000升母液中加硝酸钾35Kg,敖合铁1.2Kg,硝酸钙30Kg。B罐为1000升母液中加硫酸镁17 Kg,磷酸二氢钾8 Kg,硫酸钾12 Kg,硝酸钾14Kg,无硼花多多13Kg。生长旺季1-2周喷1次,冬季3-4周喷1次。凤梨对一些元素很敏感,如铜和氯可导致植株发黑甚至死亡;锌可以使叶尖干枯;硼则引起叶片卷曲或脱落;过多的磷也会使凤梨出现中毒的症状,如叶尖干枯。凤梨的革质叶片对镁元素的需求较多,充足的镁可使某些凤梨品种(如火炬)的叶片散发出特有的金属光泽,因此,我们在营养液中添加镁元素,一般按照钾(氧化钾)的1/10添加。
4.环境调控
凤梨最适宜温度为夜温18-19℃,昼温21-22℃,且冬季不低于14℃。湿度要保持在70%-80%之间。不同品种对光照强度需求不同,果子蔓和丽穗凤梨需要2万勒克斯,而铁兰则需要2.5万勒克斯。生产上夏季我们将果子蔓和丽穗凤梨放在透光率为70%的遮阳网处,将铁兰放在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处。要使凤梨能正常生长,需人工控制其生长的微环境。夏季可采用遮光法和蒸腾法降温,使环境温度保持在30℃以下。5月份在温室大棚上方20-50cm处加透光率为50%-70%的遮阳网,今年又在大棚侧面采用喷洒遮光剂的方法,来降低温度和光照强度防止凤梨叶片灼伤。同时,我们要求6—9月份在中午前后气温高或湿度过低时,专人值班用弥雾系统向叶面喷水,一般每隔1-2h喷5-10min,使叶面和环境保持湿润,同时加大通风量,通过水分蒸发降低叶面温度,同时又能增加空气湿度。冬季用双层膜覆盖,内部设暖气加温设备维持室内温度在14℃以上,凤梨即能安全越冬。 5.控制合理的摆放密度
密度过低浪费苗床,密度过大影响凤梨正常生长,因此,要控制合理的摆放密度。以栽培16个月的品种为例,二次移栽小苗用7-9cm盆子,我们放置密度为140盆/M2,20周之后当叶片相互重叠,看不到苗床时移稀,移稀后的密度以能看到三分之一苗床为宜。这时放置密度为75盆/M2,再过15周换直径13cm的盆子,此时放置密度为40盆/M2,15周后移稀,放置密度为25盆/M2,15-20周后成品销售。在凤梨生长过程中,还要按植株大小进行分检摆放,整个生长周期一般需分检2次。
6.催花处理
凤梨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需要较长一段时期才能开花。在栽培中,为了获得较好的整齐度和一致性,以及预期的销售时期和价格,必须进行人工催花,这是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不同的品种对催花处理的反映时间不同,我们现有的凤梨品种小红星类反映时间10-12周,紫星、吉利红星、小火炬、黄星等为16-18周,丹尼斯、中火炬为18-20周,大火炬为24周,一般冬季温度低比夏季反映时间要多一周。
催花处理前的准备 由于凤梨若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能造成凤梨催花不上色、花不齐、无花等问题,故催花前要做些准备工作,使凤梨对“催花”变得敏感,即改施高钾低氮的混合肥料,在催花前3周停止使用任何肥料,只浇清水,将凤梨体内的肥料冲洗掉,直到心叶发黄可进行催花。催花后2周内,同样只浇清水不施任何肥料。
凤梨一般用乙炔、乙烯、乙醛催花。
最常用的催花方法是采用乙炔气体进行催花处理,首先将水放满容器,用气体皮带管连接乙炔气钢瓶,另一端套上气孔石,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一般200L的水容器中释放乙炔气体45min,用鼻子可以闻到强烈的气味。一边放气,一边同时开动水泵,以便用来催花处理的管子始终充满乙炔气体。这种催花处理,一般根据植株大小和品种的不同要重复进行2-3次。催花后4-6周,如果植株对催花没有反应,应该马上再次进行催花处理。用乙炔催花结束后2周可以恢复施肥,但应以钾肥为主。
应该注意的是,乙炔气体钢瓶底部有“电石”,它会引起凤梨叶片伤害,导致叶片产生褐色斑点,引起叶片肿胀。防止“电石”从钢瓶中逸出的方法,一是当使用一瓶新气时,要漫漫拧开气阀且注意不要将气阀开到底,二是当瓶内气体快要用完时,应及时更换新的气瓶。
另外还有用乙烯利、乙醛进行催花处理,但因乙烯利、乙醛对植株处理后即停止生长,所催出的花短小,并且用乙烯利、乙醛催花只能使用一次,若植株没有反应,则不能像乙炔那样再次催花,所以,生产上不常用后二种方法。但铁兰很难使用乙炔进行催花处理,我们采用乙烯利进行催花处理。处理浓度为每升溶液含乙烯利有效成分0.75g。
7.病虫害防治
凤梨是抗性较强的植物,很少感染病虫害。镰刀菌是侵染凤梨的最常见的一种真菌,它可造成凤梨植株基部腐烂,植株倒伏和植株中心部分腐烂,可喷洒扑海因进行防治。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在幼苗期可能会有斜纹夜蛾危害;螨类可危害凤梨新叶的叶尖和使凤梨植株的中心腐烂,可通过控制浇水量和生物治疗进行防治。
四、生产中常见的问题
1.自然开花
自然开花的问题经常发生,它是由品种、植株的成熟度、环境因素等引起的,但很难预防。如小火炬(Torch),中火炬(Focus),大火炬(Conifera)较易自然开花,平均自然开花率7-10%。红星(Rana),紫星(Luna)次之,平均自然开花率5%左右。黄星(Hilda),橙星(Sunnytime),丹尼斯(Denise),新大陆(Continental)较少发生自然开花,自然开花率1-2%。温度、光照是影响凤梨自然开花的主要环境因素,温度超过33℃或低于16℃都能引起自然开花,控制温度在最适范围内可最大限度减少自然开花。
2.缺镁现象
缺镁的症状表现在叶脉周围出现一些黄色小斑点,后来叶尖先变黄,直至死亡。可通过改变施肥配比来解决,短期内可用0.5mg/公升的氧化镁溶液,喷洒于叶面。
3.烧尖现象
烧尖现象主要是由使用含B的肥料或夏季高温低湿环境因素造成的。通过改用不含B的肥料和降温增湿来解决。
4.卷心现象
卷心症状表现为中心部分叶子不能舒展,新叶只能从这些闭合的叶子里长出,最后在叶杯中部形成“直长管”即“卷心”。卷心主要是由叶杯缺水、湿度过低和化学伤害引起的。解决卷心可通过增加浇水次数,同时启动弥雾系统增加湿度,是湿度保持在70%-80%之间;使用化学品时不要在炎热天气和强光照的日子使用,也不要在叶面干燥时使用,在使用化学品处理凤梨时和处理后,要保持植物的足够湿度。
5.机械损伤
机械损伤多发生在苗床不平浇水时植株侧翻或掉下苗床、套袋和装箱子时直接手抓叶子、花穗,造成主杆弯曲、叶子损伤或花穗断裂等。浇水时小心,防止植株侧翻和掉下苗床,浇水后及时检查将侧翻的盆花及时扶正;套袋装箱时手握盆子而不要手抓叶子和花穗。仅2009年的中火炬(Focus)、丹尼斯(Denise)二个品种我们的机械损伤即达到6%。
6.催花失败
有的凤梨品种对催花不够敏感要反复催花几次,如丹尼斯,我们在2009年6月的一批催花中,虽催花3次但仍有300多棵苞片转红不够,其中,还有近百棵的苞片红绿相间,严重影响了产品品质。在2010年催花时,选择太阳尚未升起的清晨进行并注意乙炔气体的溶解时间,解决了次品问题。
7.烂心现象
施肥浓度过高和水质的好坏与多少均可引起凤梨烂心。解决烂心可通过降低施肥浓度、尽量做到介质相对干燥,叶杯中保持较少的水,若发病严重时,可采用浇灌扑海因药物治疗。
另外,我们选用的凤梨种苗多为进口种苗,并用少量同品种的分株苗、国产苗进行对比试验,实践证明相同的栽培条件下,进口种苗植株健壮,花大色艳,品质好商品价值高,而分株苗、国产苗生长缓慢,植株瘦弱,和进口苗相比表现要差一些。分株苗、国产苗虽然种苗成本低,但总体效益却比进口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