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式教学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来源 :试题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r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提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开始侧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纵向推进成为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将深度学习理念融入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改变课堂低效现状的重要途径。就地理学科而言,因其知识的综合性、内涵的地域性、空间的开放性及内容的实践性,促使教学需要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问题式教学是目前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较多的教学方式之一,但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问题式教学时常为问问题而问,忽略了问题创设的深度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更轻视了地理知识的真正价值。有鉴于此,就需要高中地理老师注意结合学生参与地理知识学习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理解,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助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改善。
其他文献
当今,我国正面临着工匠型人才短缺的困境。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工的占比,日本为40%,德国为50%,而我国仅为6%左右。中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实训教育与实习是学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肖群忠、刘永春认为,中国文化视角下,工匠精神体现为:"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要求: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仅仅依靠实习,来培养学生的工
期刊
挡墙设计在T型中间包流场控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某钢厂四机四流T型中间包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模拟“刺激-响应”的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导流孔的挡墙对中间包内钢液流动模式和各出口一致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包现有结构下的死区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远流与近流响应时间差别较大的现象,且流量的增加会恶化中间包钢液的混匀效果。优化方案通过减小导流孔的直径并设计向上45°的倾角,在中间包内产生了较大的环
为了研究提高拉速对包晶类镀锡板连铸坯中夹杂物的影响,采用自动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拉速下包晶类镀锡板连铸坯中夹杂物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将包晶类镀锡板连铸拉速从1.3 m/min依次提高到1.4和1.5 m/min时,结晶器液面波动大于3 mm的比例都小于0.40%。拉速为1.4和1.5 m/min下连铸坯厚度四分之一处大于3μm的夹杂物数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15和1.36个/mm~2,面积百分数平均
目的:探讨超声下子宫动脉血流频谱波形和子宫搏动指数对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40例同期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在黄体期实施经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子宫动脉频谱波型情况及子宫动脉流速情况,统计两组子宫搏动指数和子宫阻力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A型和0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C型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
为了研究中碳钢热轧卷边部裂纹缺陷的形成机理,制定相应工艺控制措施,降低中碳钢热轧卷边部裂纹废次率。通过在热轧中碳钢卷缺陷位置取样进行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分析以及对比轧制试验。结果表明,中碳钢热轧卷边部山峰裂纹的形成原因是连铸坯存在角部横裂纹,轧制后延伸造成;边部发纹的形成是轧制过程连铸坯窄面折叠至宽面造成。根据这一研究结果,通过调整中碳钢成分、提高连铸机精度、优化二冷配水模型、应用倒角结晶器和动态调
目的 构建一个科学、实用、全面的中医护理服务标准体系,系统指导中医护理服务标准的修制定工作,使中医护理行业获得良好的服务秩序,从而提高中医护理综合服务能力,推动中医护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的发展。方法 以《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24421-2009)为准则,参考国内外医疗服务管理标准体系的构建,运用文献研究法、借鉴法、专家会议法等研究方法,收集和整理现行、在制、预制的中医护理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板坯连铸铸流电磁搅拌辊的磁路结构及应用参数进行设计。根据连铸机辊列图,计算了铸流电磁搅拌辊的安装位置及各使用工艺参数下等轴晶率。在满足安装空间的基础上,计算了一定铁芯尺寸下的最佳安匝数、磁场强度、电磁搅拌辊各组件温度分布、辊套变形量等参数。模拟结果表明,电磁搅拌辊安装在扇形段1号段的1号位和9号位能得到47.6%~61.6%的等轴晶率。在辊套直径240 mm的尺寸下,结合绕线空
详细介绍了结晶器在线热态调宽技术在丰南钢铁公司四台板坯连铸机上的应用情况。该技术采用性能优异的液压调宽机构和液压软夹紧机构设备、高速热态调宽工艺控制模型(HS-WAM),通过优化改进结晶器上线前窄面铜板位置标定和目标宽度调节的方法、生产过程中结晶器锥度保持方法和高速热态调宽时的工艺技术参数等,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结晶器上线前,机械间隙超过0.5 mm,锥度调节精度仍可控制在±0.2 mm以内,且
贵金属纳米晶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体相及表面结构的多样性为发现新物质、合成新材料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使得贵金属纳米合成有别于传统的分子合成化学,而成为一个新兴且更加复杂的学科领域。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该领域更像是一门基于“试错”的实验科学。经过接近60年的发展,科学家们对于贵金属纳米晶表面结构的调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提出了一些理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