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存在的误区
在不断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认为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以下误区:
1.评价多元化处理不当,导致评价的繁琐和失效
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但是,评价方式多元化如果执行不当,很容易出现评价的过分繁琐。我们在小学英语公开课上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评价。有贴小红花的,有贴小苹果的,红五星的等等。学生每说对了一个答案,老师就要匆匆忙忙赶回贴东西的地方加个标志,不仅操作麻烦,而且浪费了很多时间,人为地减少了学生发言的机会。
多元化评价的处理不当还会影响到评价自身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让家长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不能明确地了解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在部分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上已经出现这样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
2.活动课重形式,轻实效
小学英语教学以活动课为主,但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上经常有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如:有教师使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得到花的学生必须说几句重点词句,游戏当中的学生都是兴奋异常,欢呼声、尖叫声此起彼伏。但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真正关心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下一个拿到花的人是谁”。
有些活动还让学生对事物认知产生了偏差。如:在一堂小学英语课上,教师在教生词“soft“(柔软的)时,为了展示体验性教学原则,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抓一抓毛绒玩具熊,老师一边做抓摸的动作一边说“soft”这个单词。但是课后调查却显示,学生把这个词理解为:抓一抓。这样的活动设置只重形式,但却产生了体验的偏差。
3.学习方式上的认识误区
这次课程改革之所以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改变过去单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个性,更充满活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以下认识误区:
(1)自主──自流
为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小学英语教师让学生自学课文,却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指导,对自学的结果也没有反馈;课堂对话操练时,合作伙伴由自己挑,结果造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2)合作──合组
一些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
(3)探究──学究
本次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年级的所有学科知识都适用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小学英语可以进行探究性学习,但必须在学生已经有一定量的英语语言积累的基础上(3-8册)。小学三年级低段英语(1-2册)教学中,就应较少地使用探究性学习。
二、造成认识误区的原因以及对策
以上就是现阶段我区实施小学英语新课程中出现的认识误区,就这些认识误区的出现,我认为,主要有以下的思想错位:
1.形式──本质
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上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造成教学改革只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这种形式化的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在你的课堂中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师、任何教学都必须要反思和考虑的。
2.继承──创新
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事实上,任何改革都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离不开继承,创新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摆正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取得一种平衡,强调过去所忽视的并不代表全盘否定过去所重视的。课程改革不能走极端,非左即右的思想是极其错误的。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在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处理好形式与本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遵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从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持续发展为本,就能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以上的认识误区。当然,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个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出现各种认识上的误区应属正常,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探索,那么,我们在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一定会走得更加稳步和扎实。
在不断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认为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以下误区:
1.评价多元化处理不当,导致评价的繁琐和失效
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但是,评价方式多元化如果执行不当,很容易出现评价的过分繁琐。我们在小学英语公开课上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评价。有贴小红花的,有贴小苹果的,红五星的等等。学生每说对了一个答案,老师就要匆匆忙忙赶回贴东西的地方加个标志,不仅操作麻烦,而且浪费了很多时间,人为地减少了学生发言的机会。
多元化评价的处理不当还会影响到评价自身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让家长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不能明确地了解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在部分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上已经出现这样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
2.活动课重形式,轻实效
小学英语教学以活动课为主,但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上经常有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如:有教师使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得到花的学生必须说几句重点词句,游戏当中的学生都是兴奋异常,欢呼声、尖叫声此起彼伏。但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真正关心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下一个拿到花的人是谁”。
有些活动还让学生对事物认知产生了偏差。如:在一堂小学英语课上,教师在教生词“soft“(柔软的)时,为了展示体验性教学原则,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抓一抓毛绒玩具熊,老师一边做抓摸的动作一边说“soft”这个单词。但是课后调查却显示,学生把这个词理解为:抓一抓。这样的活动设置只重形式,但却产生了体验的偏差。
3.学习方式上的认识误区
这次课程改革之所以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改变过去单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个性,更充满活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以下认识误区:
(1)自主──自流
为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小学英语教师让学生自学课文,却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指导,对自学的结果也没有反馈;课堂对话操练时,合作伙伴由自己挑,结果造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2)合作──合组
一些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
(3)探究──学究
本次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年级的所有学科知识都适用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小学英语可以进行探究性学习,但必须在学生已经有一定量的英语语言积累的基础上(3-8册)。小学三年级低段英语(1-2册)教学中,就应较少地使用探究性学习。
二、造成认识误区的原因以及对策
以上就是现阶段我区实施小学英语新课程中出现的认识误区,就这些认识误区的出现,我认为,主要有以下的思想错位:
1.形式──本质
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上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造成教学改革只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这种形式化的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在你的课堂中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师、任何教学都必须要反思和考虑的。
2.继承──创新
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事实上,任何改革都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离不开继承,创新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摆正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取得一种平衡,强调过去所忽视的并不代表全盘否定过去所重视的。课程改革不能走极端,非左即右的思想是极其错误的。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在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处理好形式与本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遵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从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持续发展为本,就能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以上的认识误区。当然,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个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出现各种认识上的误区应属正常,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探索,那么,我们在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一定会走得更加稳步和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