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WF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方法。欣赏音乐不是简单的感官愉悦,而是一种创造性审美实践活动。音乐欣赏教学通过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实现对音乐美的判断与接受,从而陶冶情操,保持鲜明个性,形成完美人格。本文就如何高效地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强化音乐的育人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9
  一、加强音乐欣赏方法教学,让学生感悟方法,提高欣赏水平
  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不是一下子就可提高到很高程度的,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首先是通过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感知和体验,纯粹为了体会对音乐音响的乐趣而倾听,这是欣赏音乐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欣赏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直接从音乐音响中获得一种愉悦,这是一种近乎生理的“审美反射”,这种感受并不是来自这些音响包含的任何意味和思想,而是来自这些音响本身的愉悦感觉。单凭这种感染力就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然而又有魅力的心境中去,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直接的体验,无需经过一个理解与认识的过程。其次,学会对音乐主题的感受和表达。艾伦·科普兰曾说:“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含义,而这种含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欣赏能力,可以选择一些主体单一、表达意义明确的音乐去聆听,而后再有选择性地欣赏室内乐、奏鸣曲、交响曲等。由于欣赏者的经历、文化素质、艺术品位不同,对欣赏主题音乐含义的理解和描绘,也会不完全相同,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使自己感受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征。最后,达到心智交融的音乐欣赏水平,在欣赏中得到美好音乐熏陶,让音乐成为享受。音乐的旋律、调式、和声、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等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加强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的理解与掌握,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及其变化。
  二、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教学策略
  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往往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欣赏者被音乐所陶醉,他企图融入音乐中去,把音乐变成自我的一部分。另一种情况是,音乐被欣赏者所把握,欣赏者企图从不同角度,对音乐做出评价。作为旁观者,应该把音乐看作一个客体,在自我和音乐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线。我们欣赏一部悲剧性音乐作品时,往往会被音乐所感动的并不仅仅是其中的悲剧性内容,或许更多的是其中的艺术性。音乐不仅给我们带来悲哀,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欢乐,当我们忘却自我融入音乐之中的时候,会与音乐一同悲伤,当我们作为旁观者从音乐中体味到美的时候会得到愉悦。音乐欣赏正是在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之中,将音乐的情绪与欣赏者的情绪交融在一起。因此,音乐欣赏教学,教师要让学生达到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平衡统一。同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也往往会遇到两种情形,一种是欣赏者凭直觉直接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美感,无需用理性的方式对音乐音响进行分析,单凭感觉去完成对音乐的审美判断。另一种情形是,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充分利用理性的方式去把握音响结构中所包含的审美价值,并由此获得美感愉悦。当然这两种情形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他们往往交织在一起,构成欣赏者完整的音乐审美结构。问题是,前者多出现在非专业欣赏者的活动中,而后者则只有在经过专业训练的欣赏者群体中才可以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是专业的欣赏者,在欣赏活动中依然不能放弃直觉感性效应。因为这种单纯的直觉能摆脱概念的约束,而把丰富多彩的幻觉带给欣赏者的心灵。
  三、引导学生正确开展音乐欣赏评价
  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以及自己好恶的影响,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往往会对音乐作品做出不公正的评价。比如喜欢流行音乐的欣赏者,在他们的意识里,往往没有传统古典音乐的听觉约定,因而无法判断古典音乐所体现的艺术魅力。同样道理,对于缺乏现代音乐听觉意识的欣赏者,也同样无法认同与传统音乐的思想准则相距甚远的新派音乐。因此,欣赏者的听觉意识关系到新时代音乐的发展和生存,也关系到作曲家创造性思维的前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要客观地进行评价,逐步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四、注重良好音乐欣赏习惯的培养
  音乐欣赏习惯是个体的欣赏需要,欣赏活动是一种行动,由于欣赏需要引起欣赏行动,长期的欣赏行动便生成了稳定的欣赏倾向,这种稳定欣赏倾向的形成,是在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依靠欣赏原则和方法进行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才能开展,只有长期的音乐欣赏才能使欣赏习惯得以稳定,从而培养独特的欣赏个性。其次,音樂审美实践活动依靠音乐欣赏能力而存在,而欣赏能力的提升又依靠音乐建立在对欣赏方法的把握上,如果要审美质量就必然保证音乐欣赏过程中有正确的欣赏方法和欣赏感受。对每个学生来讲,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是循序渐进的,既需要在欣赏过程中逐渐理解其欣赏内容,也需要在欣赏过程中灵活掌握其欣赏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的欣赏策略和方法。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还需要不断地积累音乐欣赏经验。学生的音乐欣赏总是以一定的欣赏知识结构为前提的,这种有别于其他学科知识结构的音乐欣赏知识结构,同样离不开音乐欣赏经验的积累,经验性知识是形成理性知识的基础。但是,如果仅靠经验知识就很难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必要的理性知识做支持。学生在学习理性知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增加音乐知识的深度,而且需要美学、哲学、文化学、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相关知识的扩充,从而增加音乐知识的宽度。不过,无论是经验知识的积累,还是理性知识的扩充,都离不开与音乐欣赏有效的欣赏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有的放矢地积累经验和获得知识,不断提高对音乐欣赏水平。
其他文献
前言:   由于外伤、肿瘤术后及先天畸形等原因常造成颌骨组织缺损,导致咀嚼功能丧失、影响面部美观。为了满足修复治疗的需要,广大学者尝试了大量骨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组织工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教会孩子数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新的教学课标出台后,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为了配合素质教育,满足不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教师必须创建“有效课堂教学”。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也是广大教育者,一直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关
摘要: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其核心。为了加强高校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归纳为以下32个字:创设情景,激活思维;循循善誘,训练思维;设疑问难,强化思维;归纳综合,拓展思维。  关键词:激活思维;训练思维;强化思维;拓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代学者陈宪章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这些都
目的:本实验选用两种金属离子Cu2+和Fe3+,将其添加在水凝胶RADA16-NBD三维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中干预培养,通过相应的检测方法,观察及对比二者对成骨细胞增殖及成骨细胞分
摘要:美术与音乐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现代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力尝试。将音乐融入美术教育是艺术学科综合探索的开始,其意义在于使音乐智能作为发展学生美术能力的一种推动力和课程资源,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各元素与美术教育各环节的结合更广泛、更深远的认识美术、了解艺术从而实现自身艺术修养的提升,深入领悟综合艺术教育下美术教育的涵义与价值。  关键词:音
摘要:本文对探究式学习与高中政治教学进行简要阐述,着重探讨将探究式学习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方法,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思想三方面提出将探究式学习融入到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2  引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将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际,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的困境与难题,提出了全员育人融入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物质保障机制等措施,希望通过开拓思路、拓展渠道,逐步形成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全员育人;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全球化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
摘要:語文作为一种主要的交际工具,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进行终身学习。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可以对以后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是重要的基础性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对小学语
摘要:目的加强对大一新生心理状况的了解和分析,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测试大一新生的心理状况。结果通过问卷统计分析得知有25.26%的学生存在心理方面问题。有22.32%的学生可能有心理方面问题,在这些学生中有2.52%的学生有自杀的想法。另外,心理问题比较明显的多为精神上存在病理性的疾病或是不良情绪等。结论加强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