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中的正负形在艺术品和空间中的应用浅析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un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负这一造型理念出自于中国道家思想中太极思想,将整个画面划分为阴阳相交两级,构成一个一虚一实正负图形。基于这一思想,下面笔者结合其造型理念,就造型的正负形在艺术品和空间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造型;正负形;艺术品;空间;应用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89-1
  一、正负形设计内涵的分析
  在设计中所指的正负形是由以往图底关系转变而来的,大约于1915年左右就以卢宾名字命名,因此又被叫做卢宾反转图形。卢宾对正负分离效果实施了总结,其主要如下:第一,被包裹于某一条轮廓线内的这一面总被看作是图,附近围裹面则被看作是底;第二,从上下来看,由于下部相对比较重,因此很容易被当作图,而上部比较轻则容易被当作为底;第三,从图形状来看,比较对称或者规则的形式一般容易被当作为图,而其他则被看作是底;第四,从质地来讲,对于致密质地则容易被看作为图,反之质地比较稀疏的则容易看作为底;第五,从颜色来看,黑色和红色容易被看作是图,白色与蓝色则容易被看作是底。
  空间与形体之间是密不可分且相辅相成的,在形体中往往占据着相应的空间。不管是二维平面空间,还是三维立体空间,空间和形体基本型必定是借助于某一物形才能界定以及显现的。此时可把形体自身叫做正形或者图,而周围空白空间则可叫做负形或者底。在空间中,负形和正形是依靠彼此来进行界定的,且二者又互相作用。通常正形为积极向前,反之负形则为消极后退。构成正负形因素比较多,其主要依赖于欣赏心理习惯以及图形具体表现。当人们在创作时,初学者一般会将精力放于正形上,对于负形不是很重视。然而事实上,在一幅好作品中负形所起作用也非常重要,若负形过于繁碎或者流动性比较强,则很容易使正形力度以及完整性被削弱。由此可见,在作画过程中,首先应该从整体出发认识画面形,处理好画面各个元素,简单地讲就是要想做好构图工作,就必须要审视且处理好画面中正负形之间的关系。
  二、造型中的正负形在艺术品和空间中的应用
  因受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不管是在平面和立面,还是在空间造型中均开始广泛应用正负形。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设计造型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于正负形来表达自身情感。下面笔者就造型中的正负形在艺术品和空间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传统剪纸与玉器中正负形应用
  将西周龙纹玉器作为例子,从该玉器的设计来看,在古代中国玉器的设计上,龙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不管是在龙纹玉器,还是在其他玉器中,均可看到有很多的龙。在不同角度观看时,所获收获也会不同,当将其组合在一起以后就会发现该玉器无一个纹路是单独为一个目的来刻画,每一条线和每一个纹路均有2-3个目的,于这个图像可看作为膀子,于另外一个图像上则可看作为翅膀。在古代玉器设计中通过正负形的应用,除了可节约大量的材料,同时还可实现以少见多这一目的。
  传统剪纸是正负形造型应用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此,将中国南北朝剪纸作为例子。从当时的剪纸来看,古代中国人就已经将无声无色的空气当作为了负形,比如老虎或者孔雀,试想一下,若未将空气当作为负形,简单地讲就是无底图,老虎或者孔雀又是怎样显现出来。
  (二)室内空间与建筑空间中正负形应用
  在园林中,借景、对景以及框景色均包含空间图底关系。对景是指依靠于互专门设计的窗口或者门洞来看某一景物,以此使人们在看某一景物时该景物就好像镶嵌于某画框里面,此时框和景物之间所存在的这种关系就是正负形。框景与对景比较相似,二者之间所存不同就在于所关注的重点不同,即对景所注重的是所对的景,框景则注重的是框的处理与变化。借景则是指将院外景色引入至园林中。在这种形势下,大部分设计师开始将这种关系将正负形中所产生的借景、框景以及对景关系应用于室内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中。
  将流水别墅作为例子,其窗和墙自身也就是一种正负形关系,白天光纤摄入到室内时,墙就会被当作正形而显现出来,此时窗户则成为了负形;在晚上的时候,打开室内灯光,此时窗户就会转变为正形,而墙则会隐退转变成为负形,以此产生一种特殊效果。在室内窗其实是墙面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很多设计师就会通过借景将窗外景色引入至室内,使室内立面更为统一且和谐,产生美化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造型中的正负形便于正确造型观念的构建,将其应用于艺术品和空间中,可使造型观赏性得到增强,增强其特殊魅力,从而使人们在视觉上能够得到快感以及满足。
  参考文献:
  [1]邓珊.浅析图形创意中的正负形构成形式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3,(09).
  [2]宋颖.真假图形———图形创意中正负形的应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08).
  [3]张域,王俊景.标志设计中正负形的创意与表现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9).
  [4]褚玥莹,黄纪霖.方寸之间有乾坤———运用广义正负形理念为指导的标志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06).
  作者简介:
  赵灵芝,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对时尚的叙述中,析出时尚界的主角——时装,并对时装的展示形式展开探讨,其中重点探讨了两种方式,一是时装发布会,二是时装展览,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解读,总结出时装的展示呈现出多样性、高科技、艺术性的特征及趋势,可以给中国时尚业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时尚;时装展示;时尚产业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104-2  一、时尚的相关概
摘要:本文将丝网版画色彩语言组织形式的研究作为切入点,归纳和总结丝网版画创作中的色彩语言在画面的组合要素,从一个新的角度打开新的视点窗口,使我们在创作中找到一些新的创作途径,启发我们的创作思路。  关键词:网版画;色彩;装饰性  中国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86-1  丝网版画是版画艺术的一种,它的表现形式是最为自由的,同时也是种注重装饰性的艺术
摘要:作为文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还是社会历史文化沉淀的产物之一,由于其属于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为人类文化的构成做出了突出贡献。按理来说,艺术设计并没有地域之分,但民族特征在艺术设计中固有的特性是自然存在的,对设计领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同时在此领域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族;地域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
影片《中央车站》讲述了一个关于寻找与救赎的故事:偌大的喧嚣的车站里,朵拉和约书亚一直在寻找,寻找父亲,寻找亲情,寻找爱。影片同时又着力刻画了朵拉与约书亚情感渐进的过程以及
摘要:传统摄影经过多年的累积形成了特有的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数字摄影勃兴的时代,传统摄影表现手法带给人们的视觉与内心的感受一直在摄影人心中。本篇论文将传统摄影与数字摄影相结合,摄影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论述传统摄影艺术的创作与表现手法。  关键词:传统摄影;表现手法;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4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87-1  一、关于传统摄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计算机也渐渐地融入到各种产业的开发与制作当中。各个行业的工业设计师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与应用也开始日益增多,依靠计算机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技术,将其称之为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也叫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在本文当中,将针对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在服装设计当中的应用与发展方面的问题做出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服装面料;服装结构;服装效果图;虚
摘要:从摄影术的诞生到今天,绘画与摄影就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摄影史中的“画意摄影”是一种摄影表现流派,可以说是一种带有模仿绘画形式的摄影表现方式。绘画与摄影,绘画与画意摄影在艺术科技的发展下,在时代设计的潮流下形成了新的视觉特征。本文通过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想法,总结探讨摄影与数字设计教学中绘画与摄影在数字时代的视觉特征。  关键词:画意摄影;绘画;数字时代;视觉  中图分类号:J4文献标识
摘要:17世纪英国作家班扬创作了《天路历程》,16世纪中国作家吴承恩写就了《西游记》。两部小说的作者都以敏锐的眼光审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和批判当时腐败的社会现状,作品都体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集中表现在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塑造评判性人物形象两方面。《天路历程》主要揭露了英国复辟时期的社会黑暗,塑造了扁形批判性社会群像;《西游记》主要揭示了天上人间黑暗无处不在,塑造了批判性典型形象。  
摘要:摄影技术发展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拍照已不再是照相机的专属功能,人们随身携带的通讯工具———手机也开始用于图片的拍摄。随着手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摄影功能也日趋成熟。手机摄影因其独有的便捷性,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和摄影领域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手机摄影;新闻摄影;像素  中图分类号:J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75-1 
摘要:《呼啸山庄》由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艾米丽·勃朗特所作,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之作。男主角希斯克利夫颇具魅力,受到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有过很多不同角度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原文剖析希斯克利夫因爱生恨,性格扭曲之成因。  关键词:虐待;绝望;堕落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93-2  《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唯一一部小说,在世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