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声图像3D打印二尖瓣环模型可行性及精准度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ff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评估基于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TEE)二尖瓣环3D打印的可行性与3D打印模型的精准度。

方法

回顾性研究二尖瓣轻度及以下反流患者25例,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患者10例,均已接受3D-TEE检查。选取处于舒张末期二尖瓣环3D-TEE图像,以Mimics软件对其进行后处理,获取二尖瓣环标准镶嵌语言格式文件,输出文件至3D打印机,打印出3D模型。在3D模型及相应3D-TEE图像中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前后直径、前外后内直径、球度指数、周长等参数。计算3D模型与3D-TEE图像中二尖瓣环各参数测值的绝对差值。

结果

对所有患者二尖瓣环3D-TEE图像均成功进行了后处理,并通过高精度3D打印机打印出相应的模型;3D打印模型中二尖瓣环各参数测值与3D-TEE图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高,所有测值均在一致性界值范围内;二尖瓣环3D打印模型与3D-TEE图像间各参数测值的绝对差值均较小。

结论

以3D-TEE图像为数据源进行二尖瓣环3D打印可行且精准度较高。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腕关节滑膜的超声造影特征,并探讨其与临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9例腕关节受累的RA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增生滑膜的造影表现特征并使用造影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脱机分析,绘制时间-强度(TIC)曲线,获得各造影参数:基础强度(a0)、强度增量(a1)、下降支斜率(a2)、上升支斜率(a3)、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及实际峰值强度(PI-a0)、造影显影
期刊
目的总结无顶冠状静脉窦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提高产前超声对该病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检出的7例胎儿无顶冠状静脉窦的资料,总结无顶冠状静脉窦产前超声诊断要点,对比分析产后超声心动图或引产后胎儿的病理解剖结果,同时回顾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无顶冠状静脉窦产前超声诊断经验。结果7例胎儿无顶冠状静脉窦中,5例为完全型无顶冠状静脉窦,均合并右侧异构综合征,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2例为终末部分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癌结节的超声造影彩色参数成像表现,及其预测PTC被膜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行超声造影彩色参数成像分析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C患者136例,共158个癌结节。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癌结节分别分为被膜未侵犯组和侵犯组、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和转移组,分别总结比较各组的超声造
期刊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为单纯双主动脉弓(double aortic arch,DAA)胎儿临床随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诊断DAA胎儿的临床结局,产前诊断单纯DAA的复查由CT、MRI、尸检或超声心动图完成,分析临床结局的意义。结果收集产前单纯DAA病例17例,孕妇年龄19~44(28±6)岁,诊断孕周23~32(27±3)周。产前误诊1例DAA-type A型,产前诊断准确性94%。15例孕妇
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的人工智能方法评估肝纤维化时包膜线的几何特征,进而定量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肝纤维化兔模型59只,分别于第6周、第12周、第18周采集肝纤维化兔的肝包膜二维高频声像图供分析,随后获取其肝组织病理切片,依据纤维化程度分为S0-S1组、S2组、S3组、S4组。利用计算机采用人工监督和梯度优化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肝包膜线及其形状控制点,提取形状控制点的夹角均值、夹角方差以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30例行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开颅前分别应用融合超声导航功能和神经外科医生"认知融合"确定骨瓣位置、大小,记录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开颅后首先应用常规超声定位肿瘤位置,之后应用容积导航技术分别实时对比分析肿瘤相同平面的超声及超声造影与CT或磁共振图像。结果融合超声导航开颅前可快速确定术窗骨瓣的位置及大小,所有患者的肿瘤均可充分暴露于显微镜视
目的应用分层应变超声成像技术定量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颈总动脉内膜环向应变参数的改变,以揭示该类患者可能已经出现的颈动脉早期弹性功能减低。方法选取无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SLE确诊患者72例,记录SLE患者近1周内血清补体C3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C3含量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低限者49例(SLE C3+组),C3含量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者23例(SLE C3-组);选取健康志愿者38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E)技术对静息状态下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多支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胸闷等症状疑诊冠心病入住我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1例,根据造影结果将其分为3组:冠状动脉多支重度狭窄组(38例)、冠状动脉单支重度狭窄组(22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3D-STE技术自动测量左室整体纵向应变(3D GLS)、整体圆周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