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华:让世界读懂中国的环保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imaj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8月的纽约,沥沥小雨。而联合国总部大厦里,一场中国志愿者的环保书画展正如火如荼,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来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与联合国友好大使基金会联合举办的“自然·生命·家园——张安华环保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在这里进行。
  联合国友好大使基金会主席为张安华颁发“优秀环保艺术家”证书。此次华人个人独立环保作品首展,展示了中国人关心环境保护的时代理念,展现了中国人热心环保公益事业的良好形象,与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发出加强环境保护的有关承诺和呼声予以了有益的响应。
  “今天的中国人正在为加强环境保护所做的各种努力广泛地告诉世人。与国际社会一道,树立保护环境的信心,做好加强环境保护的工作。”张安华在纽约画展上,告诉《人民周刊》记者。
  作为首次在联合国总部举办个人环保画展的华人,张安华是一个“老环保”。他的生命里有两个家园,一个是用绘画摄影的世界环保家园,一个是他以志愿者身份来保护的真实的祖国家园。
  不为现场参观者所知的是,在华能,他是高级经济师;在央视演播厅,他是环保专家;在2014年“两会”,他提出“治污需长期投入,关键在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媒体广泛解读为:专家对京滓冀雾霾问题的深入探究。
  他的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到环保志愿中。在这个世界,他在缓慢的创作时间里完成这些作品,前后花费十年。这些作品也是张安华与环保志愿的一场相遇。这里南北两极冰川融化、干旱、水污染以及森林砍伐给世界各地带来的灾难场面——都充满了一个中国环保志愿者眼里的自然、生命和世界的气息。
  敲开联合国总部大厦之门
  9月12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项新研究发现,如果我们用尽地球上所有剩余的化石燃料,那么南极几乎所有的冰都将融化,这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高达61米,足以淹没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城市。
  此次展览的40幅作品将视线对准了这一世界环保危机,其中20幅摄影作品,是作者分别到南北两极考察时所拍摄,均是反映气候变暖导致南北两极冰川融化,进而给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的作品。其他作品则是反映干旱、水污染以及森林砍伐给世界各地带来的灾难场面。该展览持续至8月27日。
  “当前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需要全人类共同付诸行动积极加以应对的时候。”张安华在谈及为什么在联合国总部举办此次作品展的初衷时,告诉本刊记者,积极采取行动实现联合国确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展现中国人有志于加强环境保护的意愿和决心,是此次环保作品展的初衷。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环境问题研究队伍中的一员,多年参与中国雾霾专项调研的张安华发现,在国际社会里,有部分人对中国人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努力存在误解和偏见,他认为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将中国政府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以及就环保问题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有关承诺和发出的有关呼吁,予以积极响应,进行努力宣传,并且付诸相关行动,不断为共筑中国梦凝聚国际社会的正能量作出努力。
  十年环保志愿者
  2015年6月5日世界环保日,辽宁东港市,“万里边疆环保行”发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中国华能集团高级经济师张安华,此次“万里边疆环保行”起点在东港、终点在广西的东兴。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活动,实地了解中国边境地区的环境现状,引起人们对边境地区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将边境地区保护环境的好经验进行宣传,对其保护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反映,努力为边境地区的环保工作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
  截至今年8月底,他已经走过了30余个具有一定特殊意义的城镇、口岸、哨卡、港口等边境之地,完成了“万里边疆环保行”计划的百分之九十的行程,而这一环保公益活动,仅仅是张安华十年环保志愿者的一个缩影。
  “200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专业时对环境保护问题有了一些认识,产生了一些想法,希望自己能够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张安华从2002年开始关注环保问题,先后在中国的北京、江西、黑龙江、新疆等20余个省市自治区以及肯尼亚、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南极、北极等地留下了环保足迹。
  途中,他撰写了60余篇环保类文章,并出版《排污权交易可持续发展潜力分析》《能源与环境》《电力与环保》等环保类著作3部,在联合国内罗毕秘书处、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发表环保演讲20余次。
  近年来,他更多采用文学、美术、摄影、书法等艺术形式积极反映环境问题,不断呼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努力践行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目标,逐渐成为著名的环保志愿者和优秀的环保艺术家。
  高级经济师的跨界
  很难想象,一个华能国企的高级经济师,如何创作了包括文学、戏剧、摄影、美术、书法等环保主题内容的大量作品,并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戏剧文化奖”等重要奖项,这种跨界内容的不断切换,以及时空资源的合理分配,张安华是怎样做到的呢?
  “有幸能够得到许多领导、老师和朋友的不吝指教和热心帮助,使自己能够不断获得有益的知识援助,不断得到宝贵的智力支持,从而不断提升了自己的办事效率,拓展了自己的生命时空,有幸能够完成一些平常看来难以完成的事情。”张安华告诉本刊记者,自己确实牺牲了许多应该休息的时间,牺牲了本可更好善待自己的一些机会,许多工作是靠“笨鸟先飞”来完成的。同时,牺牲了许多应该进行社会交往的时间,甚至可能使许多同事、亲朋、领导等因交往不够而产生了误会,使自己总是心存一种无奈的愧疚。
  但是,“必须继续在愧疚中前行”,他对记者做了一个坚定的手势,要继续去完成一些既定的人生目标,尽量以自己所做事情的社会效益去弥补一些心中的愧疚和遗憾。
其他文献
虚拟装配是虚拟产品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此。在运用Pro/Engineer软件建立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零件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虚拟装配方法,
以双丙酮醇为原料合成2-甲基-2,4-戊二醇,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搅拌速率等对2-甲基-2,4-戊二醇合成和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了合成2 -甲基-2,4-戊二醇适宜的工
采用焙烧法、微波法固固相同晶取代反应对斜发沸石骨架进行磷改性,并用化学分析、XRD、FT-IR和29Si、27Al、31P MAS NMR等手段对其化学组成和骨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
分析时空数据库及典型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版本的时空数据库的概念,阐述了借助于版本和现有空间数据库实现时空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在现有条件下实现的可行性,给出了一种实现方案。结合具体应用,利用组件(简称COM)技术和成熟的关系型商业数据库,实现了一个具有基本功能的时空数据库系统,此系统现在已经服务于内蒙古区情地理信息系统。
【编者】本刊2010年第1期刊出《武者眼中的中国武术之困》一文,介绍了一位在武术界郁郁不得志、倡导实战的习武者,文章发表后引起了界内极大的反响。那么,在这位武者——谷庆华的眼中,实战的武术是什么样子的呢?该文的作者就此再次采访了他。    2010年“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厦门邀请海峡两岸及港澳、新加坡等地选手,甚至包括驻华使馆的外交人士,在集美区龙舟池各试身手。就在这龙舟池,就是这龙舟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技术,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智能程序。它利用知识和过程来解决复杂问题,能对那些需要专家知识才能解决的难题给出专家水平的解,是一种
书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可能会给千百个答案。我在中间选择两个,一个是生命前行时候的推动力,一个是生命回望时的坐标。  有很多人问过我,在你的生命历程中,哪一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我永远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新华字典》。没有《新华字典》,我走不进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当中,并从文化的意义上开始一步一步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新华字典》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当我拉开上世纪80年代的书架,会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