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楯”角度辨治寻常型银屑病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历史悠久,效果确切,对其病机探讨较多,但较为松散,缺乏一种简练而明晰的辨治体系.本文借《黄帝内经》中“以母为基,以父为楯”之言,以“基楯”代指“玄府-络脉”,从“纵-横”两个方向、“阴-阳”两个角度、“物质-功能”两个层面,统筹了银屑病发病机理与辨治思路,认为银屑病病机为“楯闭而基郁”,并由此提出银屑病治法“开楯而调基”即“开郁闭之玄府、调受郁之络脉”,提高了临床辨治银屑病效率,为治疗银屑病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伴ATM突变的青年难治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及效果。方法: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2020年7月收治的1例伴ATM突变的套细胞淋巴瘤青年难治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3岁,以全身多发包块为主诉就诊,入院经活组织检查、骨髓穿刺等专科检查后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经典型,Ⅳ期B组,伴t(11;14)、ATM突变。确诊后经R-Hyper-CVAD A(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瑞滨、地塞米松)、R-CVAD B(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阿糖胞苷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常规综合治疗有效率低,转归差。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能明显改善PTCL患者的生存,既往研究认为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在诱导治疗得到缓解后应接受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但目前auto-HSCT作为PTCL患者一线巩固治疗仍存在争议。对于复发难治PTCL,auto-HSCT疗效欠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文章对HSCT治疗PTCL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Peripheral T-c
目的:探讨B7-H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013年5月至2019年5月于临沂市中心医院初诊的103例DLBCL患者的石蜡包埋肿瘤组织进行检测。分析B7-H3蛋白的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与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PFS和OS的因素。结果:DLBCL患者B7-H3蛋白阳性率为68.0%(70/103)。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治疗效果、B症状、病理类型等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巩固治疗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远期疗效。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3例经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获完全缓解的高危DLBCL患者,其中40例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巩固治疗(移植组),73例化疗后未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巩固治疗(非移植组)。对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并进行比较。结果:移植组与非移植组患者2年OS率分别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例肾上腺IV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老年男性,初期表现为不明原因反复发热,通过综合不同时期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肾上腺活组织检查等结果,确诊为肾上腺IVLBCL。经过多个疗程R-COP方案联合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结论:IVLBCL较为罕见,并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PET-CT及病理活组织检查有助于对其诊断。R-C
微RNA(miRNA)通过与靶标基因mRNA的3′非编码区结合,在转录水平后调节基因的表达,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的表达水平与DLBCL的临床分期、分型、预后评估、治疗效果密切相关。miRNA具有作为DLBCL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并且因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基于miRNA的治疗有望为DLBCL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MicroRNA (miR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ff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