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编乡土童谣“三部曲”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483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序曲:传诵乡土童谣,感受童年快乐
  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搜集优秀童谣,传唱绿色童谣,让学生走进童谣的世界,去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聆听童谣生动的语言,从而得到文学的启蒙教育和熏陶作用,为童谣习作奠定语言基础。
  1.搜集经典乡土童谣。
  我国童谣资源丰富,流传于民间的、收集成册的,古代的、现代的,儿童写的、成人拟作的,数不胜数。对少年儿童来说,资源越丰富,也就越易于搜集,也越易于体验到搜集后的成就感。由于年龄的关系,儿童辨别能力还比较低,当儿童查到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灰色童谣”时,我们教师要及时地加以筛选,当好指引者。
  2.推荐优秀乡土童谣。
  在儿童搜集童谣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向儿童推荐《中华新童谣》《中华是我家》《百岁童谣》等优秀的童谣书,激发儿童对童谣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回家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时候传唱的童谣,并让他们学会这些带有上虞特色的乡土
  童谣。
  3.传唱健康乡土童谣。
  童谣语言简洁,节奏明快,音韵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儿童的喜爱。我们把前一阶段搜集整理出来的优秀的童谣展示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晨诵中、在游戏中、在亲子互动中加以传唱。“厚积薄发”。学生在传唱童谣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与童谣进行了亲密接触,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进行曲:品味乡土童谣,积淀习作方法
  为了使学生习得创编童谣的方法,我们开设了童谣欣赏课,指导学生欣赏童谣作品,引领学生感受乡土童谣散发出的生活本真的气息之美。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去深层次地触摸乡土童谣,走到乡土童谣的灵魂深处,让学生品尝到诵
  读的快乐。在课堂结束前,对乡土童谣作纲领性的总结,
  归纳出乡土童谣的创作特点:
  (1)思想单纯,结构简单。乡土童谣一般只有四、六、八句,每句以三、五、七字居多。如《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这首童谣只有19个字,表达了爱青蛙、保护动物的思想。(2)乡土童谣语言活泼,节奏明快,读起来顺口,具有内在的音韵美。如“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北斗,鲤鱼开口”,每句句末押韵,读起来非常协调,有音韵美。当然,这样的欣赏课可以开设多节。除了欣赏课外,还可开设品味课,重点指导乡土童谣写作的方法。
  1.发挥想象力。
  儿童想象力丰富,思维最不受限制。童谣中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比喻,创造了清新神奇的意境。
  如《月儿》:“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月儿弯弯,像个银盘,转呀转呀,越转越弯。”这首童谣通过比喻,将月亮盈亏变化的自然现象写得趣味盎然,鲜明生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能使童谣更生动,更形象。
  2.发挥模仿力。
  儿童还是模仿的高手,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钟情于模拟大自然中动物的声音。童谣中恰当地运用“摹状”这种手法,会增加儿童的吟唱兴趣,提高创编能力。
  如《小青蛙》:“小青蛙,呱呱呱,蹦蹦跳跳来找家,找来找去都不对,蹲在荷叶呱呱呱。”这首童谣模拟了小青蛙的叫声,增添了情趣。除了“摹状”,还可以鼓励学生先模仿已有的童谣,更换部分的字词,初次体验童谣创编的快乐。
  3.力求节奏美。
  在传唱童谣的过程中,孩子们喜欢拍手击掌。于是,用上一些量词会使童谣读起来更加上口,也便于儿童在游戏中操作。
  如《跳绳歌》:“一根绳,两人摇,三个宝宝排队跳。”这首童谣字数工整,末尾还押韵,读起来就非常顺口。孩子们在创编时若能注意字数的协调和韵脚的和谐,那创编的功夫就学到了一半了。
  4.实现创造力。
  乡土童谣不在于“文采斐然”,而在于追求“天然去雕饰”。儿童创编的富有童心童趣的歌谣,我们应当加倍珍惜,多多加以鼓励,同时,要指引儿童用别具一格的心思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当然,童谣还有更丰富的创作手法,可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加以点拨,逐步渗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
  高潮曲:创编乡土童谣,品尝创作乐趣
  乡土童谣源自孩子们的生活,洋溢着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让学生编写童谣,不用挖空心思、妙语连珠,只要有童真、童趣即可。这种美便是美得自然,美得纯真。
  1.不拘一格,玩写结合。
  童谣描写的是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生活无疑是童谣创作的不竭之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导孩子们走向课间,走进自己身边的游戏,让游戏与童心融会交合,产生共鸣。接着,鼓励学生们把游戏的过程、感受,创编成浅显易懂的游戏童谣。学生有了一定的童谣积累,掌握了基础的童谣创作手法,此时创编童谣就驾轻就熟了。
  如一位学生写的《踢毽子》:“蓝天高,白云飘,小朋友,跳皮筋。蹦蹦蹦,跳跳跳,你跳我跳大家跳,跳着跳着像袋鼠。”
  又如一位学生写的《打篮球》:“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一起打篮球。你去那防守,我来这抢球。快快快,去防守;快快快,去抢球。一个去那守,三个来这抢。抢来球,进篮筐;守住球,传给我。大家玩得笑哈哈。”
  在玩中写,在写中玩,重现玩的欢乐,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把习作进行到底。如果说我们的习作也能达到无痕教学的话,那么童谣创编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2.拓宽视野,随口就编。
  学生品尝到“玩写结合”创编童谣的乐趣了,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创编童谣带到生活中。比如,可以创编过马路时的童谣“红哥哥,瞪眼睛,告诉我们立即停”;可以创编吃饭时的童谣“小朋友,先洗手,细嚼慢咽把饭吃”;可以创编写字时的童谣“人坐正,脚踩地,手拿笔儿写仔细”……现在,我们学校由童谣组成的文明走廊出现了,这更加渲染了随时创编童谣的氛围,养成了学生随时创编童谣的习惯。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了,观察能力提升了,写作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3.辐射家庭,营造氛围。
  创编童谣门槛低,指导起家长来也非常容易;创编的童谣趣味性强,儿童参与的积极性也就高。我们提倡在生活中创编童谣,不但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吸引住了,还带动了家长的参与。实践创编童谣的过程中,我们还收到了家长创编的童谣,他们也觉得童谣很有趣,既唤醒了他们儿时的记忆,又在无形中教育了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在指导孩子做家务时,创编了童谣《洗刷刷》:“妈妈累,腰背疼;爸爸累,手儿酸。我把碗筷来收拾,左刷刷,右刷刷,清水冲净摆放好。爸爸夸,妈妈夸,好孩子,真贴心。”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中心小学/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小学)
  (责任编辑 张振清)
其他文献
看,小象手舞足蹈的,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呀?原来教师节快到了,他精心为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一想到老师打开礼物时惊喜的表情,他心里就乐开了花。
电子宠物狗  万代公司2012年设计了一款新玩具软件,可以说是典型的虚拟电子宠物。人们只需下载TechPet手机应用软件,通过触摸屏就能够给电子宠物狗喂食啦。  谷歌眼镜  简单地说,它是一副内置在眼镜架中的计算机。这幅眼镜配备了半英寸(1.3厘米)的显示屏,人们可以用它拍摄和分享照片,视频聊天,检查约会,访问地图和Web。到2014年,市面上就能买到谷歌眼镜了。  3D智能打印机  下载或新建一
一、寿比萧伯纳 功追高尔基    1941年11月,郭沫若先生五十寿辰,当时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于重庆监狱的叶挺将军,高兴地题写了这副对联,让夫人送给郭沫若。作者将外国人名嵌入联中,使联语新颖别致。萧伯纳,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当时八十五岁:高尔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全联文字生动,对仗工稳,表达了叶挺将军对郭沫若先生的尊敬和赞誉。    二、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