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中挖掘 在课堂中渗透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关于过程和方法部分,提到学生不仅应学到物理知识,而且应学到科学方法.
  强调要“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破解教学难题的利器.本文以“电流的热效应”一节课为例,谈谈如何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1 逆推法
  本节课是这样引入的:上周六,小明的爸爸出门前嘱咐他好好写作业,不要看电视.爸爸回来时看到他在认真写作业,电视机也没打开,很高兴.可是用手一摸电视机后盖后发现,小明刚看过电视.
  小明爸爸运用的方法就是逆向推理法,简称逆推法.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都会发热,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反过来,如果导体发热,排除了加热等其他可能,就说明导体中有电流通过.
  2 控制变量法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数有关呢?
  可能与电流、电阻、时间或其他因素有关(学生猜想).
  当研究一个量可能跟多个量有关时,一般要用到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设计实验.由此,我们设计的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其中,R1=R2=20Ω, R3=10Ω.
  当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跟R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比较R2、R3产生的热量,因为这时I和t都相同.
  当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跟I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比较R2、R3产生的热量,因为这时R和t都相同.
  当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跟t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比较任一电阻先后产生的热量,因为这时只有t不同.
  像这样,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3 转换法
  电流通过三个电阻放出的热量的多少如何比较呢?如图2所示,我们用相同的烧瓶,里面装相同的煤油,闭合开关后一段时间,比较液柱上升的高低.由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多少转化为液柱上升高低”,这一转化举措顺利破解了难题.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称为“转换法”.这里说的转换是从等效思想出发进行的转换.运用“转化法”实施教学,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物理知识.
  4 放大法
  事实上,上面的实验,用玻璃管中的细液柱显示热量高低的方法就是运用的放大法.物理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测量,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放大方法,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量进行放大后再进行测量.
  5 比较法
  在设计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很容易填写表1的数据,采用比较法,
  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表1).
  6 归纳法
  上述结论是从特殊(个案)案例得出的实验结论,还需要归纳概括上升到一般规律: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物理学家焦耳就按照刚才大家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很多年、经过大量实验才得出了我们刚才得出的结论.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即从具体的个别事物的认识中概括出抽象的一般认识的思维方法和推理形式.它的本质在于人类认识过程中由观察到概括,由感性到理性、由部分到全体、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升华.
  7 物理-数学方法
  前面,我们只是得出的定性结论,焦耳通过大量实验于1840年最终发现:
  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一规律被称为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Q=I2Rt
  焦耳定律用数学公式表达后,既简单准确,应用起来又方便.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从经典物理学到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无一不是在数学的帮助下完成的.可以说,数学方法与实验方法对物理学好比鸟之双翼,须臾不离,缺一不可.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表达物理规律、处理物理问题时,有其独到的功能,有时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能使问题的求解变得简单方便.初中阶段常常运用数学知识来推导物理公式或从基本公式推导出其它关系式,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又可以帮助他们领会物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物理科学方法是科学素质的翅膀,是获取科学知识的手段.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方法,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牢固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果说知识是土壤,能力是果实,那么科学方法则是摘取硕果的金色阶梯.
其他文献
[摘 要] 研究发现,优秀的项目学习案例更加注重目标、待解决的问题、资源、推理论证和反思调整等批判性思维要素的应用。批判性思维导向的项目学习实践框架,主张将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融入以问题解决过程作为主要线索的项目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过程,将教学设计重心放到如何促进学生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上,把握学习目标设计、问题分解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指导方法/策略设计、项目学习评价设计、学生实践导学案设计等教学
[摘 要] 随着互联网 教育的不断深度融合,信息技术逐渐被引入到高校课堂教学中。根据“交通工程学”的课程特点,分析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應用到“交通工程学”的教学实践中,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理论和实践多角度全方位融合交叉。该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兴趣,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也
初中物理课堂认识到了传统课堂的限制,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故事化、趣味化、生活化教学模式主张将学生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强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要认真的研究故事化、趣味化、生活化教学的方法,进行多样化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做好课堂的导入、讲课和课后的巩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1故事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引入  初中物理讲述的物理知识大多是比较单调枯燥的,因此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新课改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现象,如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减负增效就会变成空话,因此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势在必行,下面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效率、减负增效谈谈笔者的认识.  1 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的基础  备课的充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上课的自信程
一直以来努力于让自己的每一堂物理课都能成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本节课正是在和谐高效教学论的指导下,在经历了从备课到上课的二次改进后,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 课堂实录(教学过程精彩片段描述)  1.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精彩片断1  教师进行“覆斗实验”的演示:拿出一个玻璃漏斗,将下口用橡皮塞塞住,灌满水,覆上硬纸片,倒置,纸片和水不下落.学生惊讶不已.  师
[摘 要] 该文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基础、课程联系和毕业生去向的现状,应用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STS教育理论,找出困扰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难点,指出现有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及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构建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并就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连续四届学生的教学实践验证了该
[摘 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也是管理类本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根本要求和目标。培养拥有高质量职业能力的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管理类本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出现了新特征、新变化、新要求。该文基于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求,对如何培养管理类本科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为如何高质量培养管理类本科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参考,
教学模块是指具备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向和特定教学功能,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板块.任何一堂课都是由数个教学模块相继构建而成:一方面,一定的教学模块会体现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一种或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由于设计理念、操作方式和方法、教学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针对某一教学功能,我们往往又能设计出具有不同特质、不同教学效果、多样的教学模块.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从表面层次来看,集中表
物理是中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该类学科的教学效果日益被强调,初中物理课程的探究教学,其实质是指为学生营造开放、生动的教学环境,并使其能够在该环境当中充分发挥出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进而拥有全新的初中物理学习体验.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五个方面论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运用探究教学的模式.  1正确把握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原则  笔者认为,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合多媒体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的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多媒体的利用能够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结合初中物理《重力》知识的教学,对多媒体的应用进行探讨.  1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设计  1.1教学设计理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