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路轻点拨,豁然开朗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403379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古诗词与议论文教学中知识性讲析不少,不少学生难以快速领会要点,教师可在适当时机借助先行组织者策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轻松地突破重难点。可以根据新知识的抽象性强弱,来设计先行组织者,以“渐进分化”“逐级归纳”“整合协调”策略来优化教学。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教学重点;逻辑性;新旧衔接
  如果说高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们毕生耕耘的一亩三分地,那么古诗文教学与议论文写作教学往往是教师们着意加以侍弄的两片园子。在古诗词教学与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有许多知识点要教给学生。那么,教师怎么教,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方法有不少。其中,可以借助先行组织者策略来搭细枝添支架,巧引路轻点拨,让重点突出,让苗肥叶壮。
  古诗词教学除了重审美崇体味,也要让学生对技巧会辨别能鉴赏,而议论文写作更是有说理的全局性思路设计与局部说理技巧的展开,要让学生能领悟、会运用。这样知识性强的内容特别需要教师的讲授,而教师时常感到苦恼的是,讲析后学生似乎都懂了,可让他们练练手,又发现他们其实并没有懂多少。究其原因,恐怕有三:第一,教师授课前不了解学情,对重难点的确定不太准确。教师大多从教材出发确定重难点,有时太过想当然,恐怕确定的重难点学生可能会觉得太易或太难。第二,教师对重难点的突破缺乏设计。有时此课的教学重点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安排化难为易的策略,这会导致学生对新知识难以顺利吸收。第三,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建构不够关注。教师不太留心学生新旧知识间的互动,没有细心地让学生从已有的认知过渡到陌生的新知上。而对于后两点,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给教师们很多的借鉴。
  什么是先行组织者策略呢?
  先行组织者策略,即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采用引导性材料有两个目的,一是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可利用的固定点,即唤醒学习者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旧观念。二是说明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从而将学生从旧知识牵引到新知识上。鉴于引导性材料在教学重难点之前展示,因此称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对讲授性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拨开了当今教改的乱花浅草重重迷雾,向我们揭示学生吸收新知识的思维规律之一,即重视认知建构的有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的形式千变万化,但类别只有三种。鉴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和“并列组合关系”三种关系。因此先行组织者可分为三种类别:1.上位组织者,它在抽象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材料;2.下位组织者,它低于原学习材料的理论;3.并列组织者,它可以既不高于也不低于新学习材料,也能揭示与新材料的联系和区别。相对应的,使用先行组织者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也有三种:“渐进分化”“逐级归纳”“整合协调”。笔者学习了先行组织者策略理论,尝试在古诗词教学与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加以运用,试析如下:
  一、当新知识是某已知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小分支时,可以采用上位组织者,运用渐进分化策略使学生明晰新知识在已知理论框架中的位置。
  知识是有体系的,就如一棵参天大树,有树干、有分支、有细丫。人的认知结构图式也有系统,有分类。当新知识处于某个已学理论的下级层次时,我们应先温习这个已学的上级概念,即上位组织者。
  采用上位组织者引路,可以把握规律,站在高处,直接把目光投向课文要点。例如,在教《念奴娇·赤壁怀古》前,想要让学生尽快地了解赏读的路径,可以先由题目判断这首宋词归属的类别——“怀古咏史诗”,先温习“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和意图(借古讽今、借古咏怀、借古阐理)。怀古咏史诗的特点意图就是上位组织者,温习它让学生明白了诗人追念遗迹必然有所兴寄,那么苏轼咏哪些古事,欲抒怀还是议理,学生赏读起来也就有了方向。
  采用上位组织者引路,会经常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建构更为严谨。例如,要让学生学习写《琅琊溪》(欧阳修)诗中虚实相生写法的鉴赏文字,可以先温习其上位知识:虚实相生的定义及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虚实相生,“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表达技巧的答题思路是:先点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此手法的使用,继而再品味此手法的艺术效果。学生温习了虚实相生的定义,应能很快地寻找诗中实与虚的体现,再遵循鉴赏模式应能轻松地写出鉴赏文字。
  综观上述例子,怀古咏史诗的特点与意图、虚实相生的定义、表达技巧的答题思路,都是新知识的上位组织者,它们相对于具体的诗词作品来说,概括性更强,包容性更广,常常是规律性知识的体现。使用上位式先行组织者时我们可以用“渐进分化”策略,将先行组织者知识一步步分化,使之越来越具体、深入,从已知到新知,由一般到特殊,由抽象到具体,循序渐进,理解新课要点。
  二、当新知识抽象性较强深奥难懂时,可以采用下位组织者,运用逐级归纳策略来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领会新知识。
  当新知比较抽象时,可以寻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现象中求同寻异,归纳出有规律性的知识。而这感性通俗的例子,在抽象与概括程度上都低于新知识,隶属于新知识,它们就是新知识的下位组织者。例如,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常常不知不觉地偷换概念导致中心偏离。因而本课的重难点是要对议论文的论点作概念界定。鉴于新知识比较抽象,因而采用下位组织者,即举若干具体的语段,让学生从中分析归纳,从而发现规律。如可以举以下习作中的例子:
  “袁隆平在野外工作,有开阔的视野,明媚的阳光……开阔的视野对学习对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试问前后两个“视野”的内涵是否一致?
  有对比性的事例,能让学生明白:前者的“视野”指眼睛能看到的空间范围,而后者的“视野”为比喻义,比喻思想或见识的领域,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这样提供一抽象性低、形象生动的材料,让学生对比分析,求同寻异,层层归纳体会出抽象性高的新知的方式,就叫作逐级归纳策略,它在教学中颇为常用。选取下位组织者要选取典型形象,能让学生一望而能意会,从而将新知纳入认知结构中。   三、当新知识与旧知识似是而非容易混淆时,或新知识特别陌生又能从生活中找出与之相类的材料时,可以采用并列组织者,用整合协调策略,使学生求同求异掌握要点。
  世间事物事理往往有相似或相反之处,科学艺术也常常从生活现象中得到启发而有所发明创新。如张旭看见公主与挑夫争着过路,又观公孙大娘舞剑,从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神韵;军事家从自然界中的变色龙更换保护色,学习如何伪装我方军备基地。在教学中,我们要思考该如何将新知识化抽象为具体,那么引用与之有相似点的先行组织者,必不可少。
  如在教《声声慢·寻寻觅觅》时,教学重点是:关注意象品味出情感主旨。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味意象传达多层次情感的效果,我们可以选取词人早年运用相同意象却表达不同情愫的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来比较辨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有对“花”的情景描述——“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流”。“红藕香残”从色彩上、气味上写出了荷花的鲜艳清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景,表达词人心中的甜蜜的忧伤,只是淡淡的轻愁。而《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有关“花”的表达——“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即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此时又愁损容颜,表现了词人如今多么的孤独憔悴,黯淡落寞。而《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有关雁的表达——“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表达少妇落寞相思之愁。《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了在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听到孤雁间或的悲鸣,这雁似乎是“旧时相识”,寄托了国破夫死、物是人非、漂泊流离、老境凄凉之苦。借《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花”与“雁”的意象作为并列性组织者让学生比较赏析,学生能很快地领悟到两首词中“愁”的内涵是不同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李清照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愁得轻浅。而《声声慢·寻寻觅觅》表达的是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愁得深重。
  以上宋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并列组织者,这材料与新知识,无类属关系,在抽象概括程度上不相上下,而两者之间有某种相似或相反的属性,我们可以借之来引导学生辨析新知识。而这求同辨异的过程就是运用整合协调策略,让学生从并列式先行组织者的特点,迁移到当前学习内容的要点上, 从而深切地领会新知识。
  综上所述,古诗词与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知识,有广度,有深度,如何讲析,使学生高效率地吸收,是教师们很在意的。要让学生有意义学习,教师需要借助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提示我们估计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可以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中寻找固着点,寻找有意义、有实质性的关联,在学生新旧知识间,搭桥引路,使之天堑变通途,豁然开朗。让我们常借先行组织者,巧牵搭轻点拨,让学生心领神会,兴致盎然。
  参考文献
  [1]张丽冰.对先行组织者策略的一些认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1):21.
  [2]赵莹.论先行组织者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D].苏州大学,2014.
  作者简介:叶素英(1974— ),女,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在考场作文评价中,“有文采”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层的语言标准。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高深的立意,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  怎样才能写出魅力四射、文采飞扬的语句呢?以2010年各地中考满分作文为例,阐述技法七招,以期对备考的莘莘学子有所帮助。    一、善于修辞添文采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使文章“气象峥嵘、色彩绚丽”的有效方法。运用比喻,
地球上的非再生能源即将耗尽  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清洁燃料的供给能力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基础之一。  地球上的非再生能源还没有彻底勘探清楚,人们已知的非再生能源的种类和数量还没有完全确定,新的煤田、天然气田和可燃冰资源不断被发现,所以较准确地估计非再生能源的耗尽时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可以肯定非再生能源的耗尽是有时间的,而且消耗在不断加速。从现有的消耗速
摘要:在高中阶段对《鸿门宴》《项羽之死》等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时,对项羽人物形象的剖析常常陷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状态。虽然基于其重情重义的逢迎,或是基于残暴贪婪的批驳是人性的真实流露,但作为从教者必须高屋建瓴,以历史思维和人文情怀,从性格形成与家世、年龄、禀赋等多维度予以关照,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思路进行客观推演和理性评价,才可能实现对项羽人格的合理解构。  关键词:二元对立;性格形成;动态观察 
对面路旁的人家养了一只鸡,一只黑色的鸡;一只鸭,一只白色的鸭。  我从未见过如此奇妙的关系,两只不同家禽跨越了种族的情感。  初见它们那天,正下着牛毛细雨。灰蒙蒙的天,布满乌云。  那只白鸭伏在地上,伏在一棵大树投下的浓荫之中。片刻之后,它好像看见了什么,抖擞起精神,扑扇着双翅,快乐地“嘎嘎”叫着,迈着笨拙的步子,朝前奔去。鸭蹼在红地砖上拍出轻微的“啪啪”声,在幽静的小径上,显得格外响亮。  不远
摘要: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课堂上只是简单重复别人的思想和见解,那么教师就相当于“跪着教书”。如果希望学生将来成为一个“站直了的人”,那么教师就必须具有独立思考精神和批判意识。而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意识、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摆脱教参依赖症,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多读书,勤反思,厚集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关键词:独立思考;语文教学;教师  最近重读王栋生老师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
在晴空万里的白天,火红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而在群星闪烁的夜晚,北斗泛光,银汉竞辉,深邃的宇宙璀璨夺目。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天地泾渭分明,中间似乎一片空白。这对吗?错了!地球和其他星球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在这个大气圈内,空气质量足有3 140万亿吨!  大气圈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空气圈层。它的全部或一部分通常称为大气层或大气。大气圈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地球外壳的最
“盘缠”,现代人叫“路费”,虽属名词,但其构成要素却是动词性的“盘”和“缠”。路费为何既要盘又要缠呢?这就得从我国古代的货币谈起了。  我们现在使用的主要是纸币,俗称钞票,分量轻,携带方便,有时出门带张银联卡,连钞票都省了。而古代的货币,主要是方孔圆形的铜钱,分量较重,古人为方便携带,常在孔里穿上绳子,把它盘起来缠在身上,这就是后人称路费为“盘缠”的原因。成语“腰缠万贯”(一贯为一千枚铜钱)就是形
编者按:4月23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全国公务员工作暨学习贯彻公务员法座谈会工作部署,对做好2020年公务员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在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上,山西、上海、江苏、广西、重庆、陕西党委组织部作了交流发言。现将重庆市委组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强基础、育队伍、树品牌、促融合”为抓手,为
摘要:古文断句作为考查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一项内容,其与翻译共同囊括在阅读理解中,是决定学生是否实现有效阅读的关键一项。因此,“断句”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必修课”,引导学生准确断句同样也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古文阅读;古文断句;初中語文;阅读理解  有人说,语言在哪里停顿,意义就在哪里生成。所以,不可低估断句的价值,断句会使语言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尤其是古文阅读,如何断句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