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部中厚皮片的应用(附46例报告)
【机 构】
:
解放军第二〇五医院,解放军第二〇五医院,解放军第二〇五医院
【出 处】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0年06期
其他文献
我们调查了70年代初期和80年代中期上海瑞金医院烧伤创面的细菌生态学变化。结果表明80年代中期产气杆菌增加明显;70年代初期从未检出的阴沟杆菌已占痂下组织检出菌的3.06%;另一发现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已达73.4%。前者可能与常规外用磺胺嘧啶银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全身应用有关;后者可能与创面应用苯唑青霉素有关。
我们观察了内毒素所致肠源性感染与肠粘膜形态学改变和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脱氢酶活性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循环中的内毒素主要是损伤回肠和盲肠粘膜屏障,导致肠源性细菌感染,同时回肠和盲肠粘膜中黄嘌呤氧化酶和黄嘌呤脱氢酶活性显著增高,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我们报告了25%烧伤后腹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大鼠肠道细菌迁移及其引起的内源性感染。烧伤后注射地塞米松组(n=31)肠道细菌迁移发生率为67.4%,内脏脓肿发生率为65.5%,显著高于仅注射地塞米松组(n=15)。烧伤对照组(n=15)和空白对照组也出现了肠道细菌迁移(前者为3/15,后者为1/23),但未出现内源性感染。感染的细菌为肠道中的肠杆菌(大肠杆菌占优势)和棒状杆菌。从微生态学上讨论了烧伤后肠
自1986年6月~1989年11月,我们收集绿脓杆菌100株,其血清型主要是PIV11。药敏试验表明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很高。最小抑菌浓度试验表明氟哌酸对绿脓杆菌作用最强,并且对如何减少交叉感染,降低耐药率提出一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