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提倡数学美育,培养赏美能力
就数学本身而言,从简单的数、图到数学的符号、语言乃至复杂的数学系统,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
可以在定理和例题教学中赏美,例如:证明“正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是定值”,可引导学生体会这万变中之不变,是那样清晰地表现出动中有静,形式对称,数和形高度协调,美感便会油然而生,无形中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
二、讲究处理的艺术,给学生回味的机会
在教学中,应讲究对教材的处理艺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从目的性、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作些努力。比如讲“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如果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则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听教师传教式地讲课。但换一种方式处理,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一线段长为1,如果按每一次增加前一次长的一半的方式来积累,设增加部分的和为[S=12 14 18 ? 12n ?],那么,无论积到何年何月,S的值永远不超过1。同学们相信吗?”寥寥数语,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个悬而未决的结论上来,这比站在讲台上拍一百下“惊堂木”更富有吸引力。
教师平时在教学中,习惯于扮演“保姆”的角色,对问题唯恐没有讲深讲透,往往是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而学生就“生吞活剥”地“录”,其实这样反而有碍学生的独立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重点分析数学思维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适当给学生留一点没有完全解决,或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让他们对有关知识再细嚼、联想,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探索的乐趣。
三、培养良好的教态,创造愉悦的教学气氛
教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不良教态可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如表情过于严肃,学生会敬而远之;语言过于繁冗,会使学生产生不耐烦的感觉;对学生的提问,诸如“这样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自己翻书去”之类的回答,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是亲切自然,循循善诱的形象,要从表情、动作、语言甚至衣着上,带给学生自然的美,使学生在良好气氛中,得到视觉、听觉乃至心理上的享受。尤其在语言方面,教师应该用词严谨,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抑扬顿挫,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维共鸣。
课堂教学中培养兴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坚持不懈地做这个工作,就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独特的魅力,而那些“数学既难又枯燥”之说便会自行消失,会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热爱数学的行列中来。
(作者单位:襄阳五中)
责任编辑 刘玉琴
一、提倡数学美育,培养赏美能力
就数学本身而言,从简单的数、图到数学的符号、语言乃至复杂的数学系统,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
可以在定理和例题教学中赏美,例如:证明“正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是定值”,可引导学生体会这万变中之不变,是那样清晰地表现出动中有静,形式对称,数和形高度协调,美感便会油然而生,无形中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
二、讲究处理的艺术,给学生回味的机会
在教学中,应讲究对教材的处理艺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从目的性、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作些努力。比如讲“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如果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则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听教师传教式地讲课。但换一种方式处理,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一线段长为1,如果按每一次增加前一次长的一半的方式来积累,设增加部分的和为[S=12 14 18 ? 12n ?],那么,无论积到何年何月,S的值永远不超过1。同学们相信吗?”寥寥数语,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个悬而未决的结论上来,这比站在讲台上拍一百下“惊堂木”更富有吸引力。
教师平时在教学中,习惯于扮演“保姆”的角色,对问题唯恐没有讲深讲透,往往是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而学生就“生吞活剥”地“录”,其实这样反而有碍学生的独立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重点分析数学思维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适当给学生留一点没有完全解决,或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让他们对有关知识再细嚼、联想,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探索的乐趣。
三、培养良好的教态,创造愉悦的教学气氛
教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不良教态可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如表情过于严肃,学生会敬而远之;语言过于繁冗,会使学生产生不耐烦的感觉;对学生的提问,诸如“这样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自己翻书去”之类的回答,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是亲切自然,循循善诱的形象,要从表情、动作、语言甚至衣着上,带给学生自然的美,使学生在良好气氛中,得到视觉、听觉乃至心理上的享受。尤其在语言方面,教师应该用词严谨,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抑扬顿挫,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维共鸣。
课堂教学中培养兴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坚持不懈地做这个工作,就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独特的魅力,而那些“数学既难又枯燥”之说便会自行消失,会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热爱数学的行列中来。
(作者单位:襄阳五中)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