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浆异常反应3例及处理

来源 :中国输血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1999年,甘肃省有3家采浆站在应用血浆分离机对供浆者进行单采血浆中,曾出现3例异常反应.经检查系热原及溶血反应,紧急处理后恢复.笔者旨在加强血源管理,严格把好器材质量关和提高采浆工作人员责任心方面予以警示.
其他文献
由于ELISA检测方法学本身的局限性及试剂的质量水平的限制,为最大限度减少输血后丙肝的发生,国外输血系统已逐渐采用核酸检测替代抗-HCV ELISA检测[1,2].
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中以3、4个核苷酸为单位的STR,因其含量大、且具有高度多态性而被作为遗传标记,用于人类遗传学、法医学研究,为基因定位、基因诊断
近年来通过输血传染HCV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输血后肝炎(PTH)的90%为丙型肝炎,国内报道76%丙肝患者与输血有关,我们将2002~2005年银川地区HCV在汉族人群及汉族与少数民族中感染情
ELISA法是目前血站的主要检测手段,但因其影响因素较多,结果相对不够稳定,因而室内质控就成为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由于ELISA检验方法的特殊性,直接引用常规室内质控方法[1]有
抗-G具有抗-D和抗-C特异性,二者不可分离,有C或D抗原的红细胞几乎都有G抗原。抗-G可引发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我们在为1名RhD(-)患者配血时发现结果异常,经鉴定患者血清
临床上对误服剧毒药而中毒者,一般采用洗胃灌肠,清除消化道毒物,并立即输注相对应的解毒药,但对服毒剂量大,并吸收入血液的危重患者,常规抢救方法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