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琴人才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te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读到《鲍蕙荞倾听同行——中外钢琴家访谈录(第三集)》(以下简称“访谈录”),全书视野开阔,高瞻远瞩。本书访谈15名中国钢琴家的艺术之路引人注目,访谈的学术论点和美学思想及其指导意义值得重视,呈现出我国钢琴人才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令人欢欣鼓舞。
  中国钢琴家的追求与信念
   中国人一定要自信,要相信艺术是最能打动人的东西。——杜泰航
   学琴,就像一种朝圣般的经历。一个伟大的传统要像火炬一样传下去!——陈巍岭
   真正的艺术是真理的表态。——陈宏宽
   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材的任务是何等艰巨啊!——盛原
   听众不是来看杂技的,是要心灵被感动。——王犂
   音乐的真谛和灵魂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这些才是本质的。要把心里的音乐弹出来才是最重要的。——李青
   艺术家就应该对自己永远不满意。——王羽佳
   ……
   上述这些真知灼见,都是艺术家们长年累月修炼后的心得,并非故弄玄虚的清谈或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精神与智慧的箴言,发人深省,弥足珍贵。
  “艺术在‘自虐’中净化与升华”
   钢琴家邹翔出于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把练习全套利盖蒂练习曲视为对自己现阶段生命状态的一次质的提升和冲击”。他的“这种拼劲、钻劲”被其弟子笑为“不是人类”(鲍教授笑称他是“外星人”),我看这是“夸父追日”般的精神。而邹翔笃信“只有作曲家和作品是伟大的”。
   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克服了一切艰难和干扰(“拒绝了所有的商业演出”),潜心苦练。于2013年3月23日,在北京音乐厅首演利盖蒂全套《练习曲》(共三册,18首)。为了将全套利盖蒂练习曲搬上我国的音乐舞台,邹翔在一年中进入了“闭关式”练习,其中之艰辛是不言而喻的。好在五年前,他经受了在我国首演全套梅西安《20首凝视圣婴》“马拉松”式独奏音乐会的考验。
   通过两次“炼狱”般的历练,邹翔让“艺术在‘自虐’中净化与升华”并日臻成熟。邹翔说:“希望在未来能真正出现一些大师。这需要一批批有才华而且真正热爱音乐的演奏家坚持弹下去,40岁、50岁、60岁甚至更长……”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波兰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1887—1982),其公开演奏的生涯长达约83年之久。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在92岁的耄耋之年,比以往更加热爱生活。”这位20世纪伟大的钢琴家,为中国钢琴家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艺术之路任重道远。
  打破“钢琴神童”的神话
   台湾钢琴家陈宏宽曾经“是科技方面的天才儿童”。一、二年级学芭蕾,三、四年级学合唱(四年级时“还学了小喇叭”),五年级学打击乐,六年级学中胡。在学校的管弦乐队、民乐队、鼓乐队和合唱队“都待过”,曾去菲律宾演出,吹小号,吹圆号。自认为“在学校里学钢琴也不出色”,而“小号是全台湾第一把交椅”。14岁开始才正式学钢琴,16岁时“感到了音乐的美妙”,“决定放弃科学”。同年,在德国钢琴比赛中获得第2名。此后,陈宏宽包揽了世界九大国际钢琴比赛中七项大赛的奖牌及三项大赛的最高奖项。其中包括布索尼(Busoni)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和阿图尔·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國际钢琴比赛金奖。钢琴家陈宏宽的艺术成长之路,打破了“钢琴神童”的神话。
  中国钢琴界的“巴赫第一人”
   钢琴家盛原是享誉世界的美国钢琴家罗萨琳·图雷克(Rosalyn TurecK,1914—2003)的弟子。早在盛原到美国留学之初,先跟随米考夫斯基教授学习了6年,“弹了很多东西,但巴赫、贝多芬的不多”,而且弹得“都不好。”1998年,盛原上了两次罗萨琳·图雷克大师班之后,决心拜图雷克为师“从头跟她学巴赫”。图雷克那时住在英国,盛原每次从纽约飞到伦敦,在当地住一周。如此往返奔波,先后学了图雷克专著《巴赫演奏指南》中的全部乐曲以及“协奏曲”“帕蒂塔”“平均律”等等。
   2003年,盛原在美国加州举办了全套巴赫作品音乐会。米考夫斯基教授听后说:“你弹得很好,但第一,比不上你弹肖邦;第二,比不上图雷克弹巴赫。你还是等老了再学巴赫吧。”还说:“你弹肖邦可以和任何大钢琴家弹得一样好,但你弹巴赫永远弹不过图雷克。”
   盛原对巴赫音乐那种虔诚朝圣般的追求,毫不动摇,坚持不懈,继续钻研演奏巴赫的作品。2005年10月,盛原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一场巴赫作品专场音乐会,演出非常精彩,受到听众出乎意料的欢迎。2007年,盛原在纽约举办了一场巴赫作品专场音乐会获得成功。“老米”听了音乐会的录音后,感动得潸然泪下,对盛原说:“现在你的巴赫弹得和你的肖邦一样好了!”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盛原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了5场名为“完全巴赫”的系列音乐会,曲目包括巴赫的《平均律(第一卷)》《二部和三部创意曲》,《法国组曲》第5、第6首,《英国组曲》第3首,《帕蒂塔》第2首,《意大利协奏曲》《D大调托卡塔与赋格》《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和《哥德堡变奏曲》等经典作品,盛况空前。
   鲍蕙荞在听了盛原的“好几场‘巴赫专场’独奏会”后,称赞他是“中国钢琴界的‘巴赫第一人’。”盛原不仅翻译了图雷克的专著《巴赫演奏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出版),而且成为一名宣扬巴赫音乐的艺术传教士。①
  “大器晚成”与“文武”全才
   无独有偶,张奕明也是打破“钢琴神童”神话的一个典型。张奕明原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学生,从小业余学钢琴。25岁那年决心“十年寒窗”,远涉重洋拥抱“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②的日子:入美国一所综合大学的音乐系,之后转入费城天普(TempIe)大学攻读5年制的博士学位。师从哈维·威丁Harvey Wedeen钢琴)和兰伯特·奥尔斯基(Lambert Orkis)早期钢琴,现代音乐及室内乐)。如此“另类”的学历,造就了张奕明在东、西方音乐领域里,为我国的钢琴艺术事业做出了崭新的贡献。    2012年起,张奕明戏称自己成了一名中国钢琴作品的“淘金者”。近年来,张奕明演出、录制了赵元任、萧友梅、黄自、李荣寿、沈仰田、李树化、李嘉禄、黎英海、陆华柏、钱仁康等五十余位华裔作曲家的钢琴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钢琴一百多年来各个时期的代表作。③张奕明对其中一些作品“爱不释手”,而对葛甘孺的“喜爱已然超过克拉姆了”。
   张奕明和葛甘孺联手录制的一张CD(含4首风格迥异的“键盘”作品),即将由Grand Piano唱片公司发行。2017年4月,张奕明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中国钢琴百年作品拾遗音乐会”,演奏了17位中国作曲家的26首乐曲。其后,由沈援之主录的专辑《林间:民国时期中国钢琴作品精粹》(CCD-3672,2018),由中國唱片公司出版发行。2018年,张奕明和广州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曹光平钢琴协奏曲《孔子·西施·阿Q》(夏小汤指挥)。2019年,张奕明演出并录制了郭祖荣的6首钢琴奏鸣曲。④张奕明的专著《民国钢琴志》、编著《民国钢琴散曲集》于2017年由海南出版社相继出版。
   为了撰写研究汪立三的博士论文,张奕明以满腔热情和作曲家本人及其亲人、同事对话。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核对钻研作曲家的手稿。完成博士论文,也只是汪立三研究的一部分。由张奕明演奏录制的汪立三钢琴作品全集(3CD)已于2015年由拿索斯唱片公司在全球发行(NAXOS 9.70248-50)。2019年5月7日,张奕明策划的纪录片《空白祭——寻找汪立三》在星海音乐学院举行的第一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上首映。张奕明对汪立三全方位的研究,对中国钢琴作品广泛的探索,乃至推动我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和创作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鲍蕙荞倾听同行——中外钢琴家访谈录》第四集即将出版。“访谈录”系列的出版,不仅在我国钢琴界乃至广大音乐爱好者中均获到了广泛的赞誉。读者从中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并且对我国的钢琴演奏、教学乃至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加强不同钢琴流派和风格之间的对话,促进当代国际乐坛的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访谈录”第1集出版至今已近二十载,笔者作为一名读者,对钢琴家鲍蕙荞教授为出版这一套“访谈录”,所付出的智慧与辛劳表示由衷的敬意与谢忱。
  ① 经鲍蕙荞教授帮助,我同钢琴家盛原、张奕明取得了联系,获得了
  本文所需要的一些补充材料,为此一并致谢。
  ② 见“访谈录”第303页。张奕明引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③ 2019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钢琴音乐周。7月20日,夏里柯(旅居香港的拉脱维亚作曲家)“广东风格钢琴作品讲学音乐会”《柳摇金》(Op.23 No.2)、《澳门摇篮曲》(Op.19)、《从北到南穿越东亚》(世界首演),演奏:张奕明;7月21日,“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文人音乐”,主讲:蒲方,《感旧》(李树化曲 1932年)、《西楼怀远》(刘雪庵曲 1936年)、《第四钢琴奏鸣曲》(郭祖荣曲 1952年)、《圆明园漫步》选曲【1.《晨思行 》2.《雨中行》】(倪洪进曲 1982年)、《箴言》(蒋祖馨曲 1987年)、《秦王饮酒》(汪立三曲 1981年)、《唐人诗意二首》(徐振民曲 1998年),演奏:张奕明;7月23日,葛甘孺钢琴作品讲演音乐会,主讲:葛甘孺,演奏:张奕明;7月23日,华人女作曲家中国当代双钢琴作品音乐会,《姐妹》 作曲:高原,演奏:沈璐、张奕明。
  ④ 张奕明演奏的郭祖荣钢琴奏鸣曲:《第一钢琴奏鸣曲》(b小调 1950年)、《第二钢琴奏鸣曲》(E大调 1950年)、《第三钢琴鸣曲》(e小调 1951年)、《第四钢琴奏鸣曲》(C大调 1952年)、《第五钢琴奏鸣曲》
  (d小调 1954年)、《第九钢琴奏鸣曲》(F宫调 1960年)。
  卞祖善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时事政治小论坛”就是在时事政治课堂教学中,为转变过去那种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旧有程式,避免出现那种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尴尬局面而采取的一种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时事政治;小论坛    时事政治教学,是卫生职业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项很有意义的内容。在课堂上,选择一种积极、正确、有效的方式开展时事政治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及时地向学生宣传党
摘要:语文作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积累素材,培养学生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教会学生使用素材,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重要性;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6-02  每逢每周作文课上要求学生写作文时就听到学生叹气的声音,那无奈而又无助的表情常常刺痛我的心灵。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常常不知道该
第一次听周晓琳唱歌剧,早在2007年10月的《诗人李白》。竞已是在十一年前!十一年来,又听过、写过周晓琳多少戏?前不久读了她写的一篇文章《马可·波罗:<一个实践者的心得体会>》,终于下决心采写这个人物。因为她这一代“80后”的歌唱家,能用文字能清晰而准确表达自己思想观点、艺术理想的还不多见。那晚,在东二环边一间清幽却不安谧的茶室,第一次和周晓琳相约访谈。  她让纯真少女心驰神往  “我是很小就开始
摘要:“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读和写是语文学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读写迁移,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写的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迁移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
一、校歌的本质和精神特征  如果说,国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号角。校歌应该是一所学校的精神火炬。是全体师生发自肺腑、引以自豪的心声。是一座学府穿越时空、传之久远的有声旗帜。在校园文化中,有它独特的,无可替代的精神凝聚力和艺术魅力。  好的校歌或校园歌曲,甚至可以跨越校园,走向民众,成为一个历史时期民族文化标志。比如,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中,所引用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凯丰词,吕骥曲)就激发了
作为一名曾在世界歌剧舞台上取得过骄人成绩的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自从2001年回国任教以来,除了潜心教学,为中国的声乐事业培养新世代人才之外,还凭借过人的精力、深厚的艺术功底继续活跃在国内外歌剧、音乐会舞台上,塑造了大量优秀的艺术角色。近年来,有感于艺术歌曲在当前我国的声乐表]和教学领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张立萍联手一批志同道合的音乐家,展开了一系列普及推广“艺术歌曲”的活动,以推动声乐事业全面、健
沈心工原名沈庆鸿,字叔逵,1870年2月14日生于上海,1896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他创建的“学堂乐歌”开了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先河,被李叔同称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学堂乐歌”作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开端,为中国音乐普及教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范例。自1903年由日本归来后,沈心工在交大附中及附小(当时称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及中学)执教近三十年,呕心沥血、废寝忘食
摘要:河北省今年刚刚开始实行高中新课改,老师们经过培训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新课程,但是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到底怎样有效的实施依然是老师们讨论的中心问题。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不仅要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同时也要提高教学质量。在此,我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新课程的实施情况。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实施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从2003年开始的,河北省从今年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虽然暑假里接受了学校和上级各有关部门对
苏古笃,亦称色古笃,汉语又有火不思、浑不似、胡拨、琥珀等称谓,是纳西族传统弹奏弦鸣乐器,主要流传于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聚居区。该乐器主要应用于民间白沙细乐、洞经音乐等传统器乐合奏中,是一件重要的色彩性乐器。在以往研究中,由于苏古笃与火不思存有渊源关系,因此大多学者认为苏古笃与蒙古族的火不思是同一乐器。①日本学者林谦三被认为是最早对苏古笃(火不思)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其后,毛继增、桑德诺瓦、莫尔吉胡、
季的羊城细雨蒙蒙,温和而湿润的空气,就像中提琴的音色一般阴郁柔美。2013年9月1日至5日,首届“星海杯”全国青少年中提琴邀请赛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方音乐学院及其他艺术院校的八十多名青少年选手参加了比赛。比赛由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中国中提琴学会联合主办,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承办。  中提琴是一件特殊的乐器,在弦乐家族中,它的影响、地位、作用都不同于小提琴和大提琴。中提琴的特点是温和而忧郁,有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