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大量的冰川,但绝大多数是人不能靠近和登临的。至目前,我国科学探险家们登临过的冰川也只有150座。而对于我们寻常人来说,登临这些冰川更是望之莫及,只有个别距离较近、海拔相对较低的冰川可供探险旅游,“七一冰川”就是这样的一座冰川。
“七一冰川”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祁连山的西段,是我国科学家发现最早并登临最早的冰川,其瑰丽神秘而又不拒人千里,让喜欢高山旅游的人感到格外亲近。
一
不久前,笔者与几个朋友相约,去祁连深山登攀和游览了“七一冰川”,得到的感受很是独特。
“七一冰川”属长达1000多公里的祁连山中的深山冰川,藏卧在嘉峪关市西南向120公里外的祁连山谷中。祁连山是我国最大最长的山脉之一,据说有大小冰川3000多条,冰储量达1145亿立方米,“七一冰川”只是祁连山众多冰川中离城市最近的一个。它与新疆的“天山一号冰川”并称为亚洲距城市最近的冰川。不同寻常的是,“七一冰川”以它的最早面世,还有它标志着中国冰川研究起点的特殊地位而独立于世。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发现于1958年。
上世纪50年代,为了河西走廊开发建设的需要,甘肃省和中国科学院商定,大规模展开祁连山冰川考察,计划在半年时间内,基本摸清祁连山冰川资源的分布和数量,为以后大规模融冰化雪,增加河西走廊灌溉水量创造条件。于是,在短短10天内,组建了一支百人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这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冰川考察队,当时还聘请了一位苏联冰川专家做顾问同行。
据中科院研究员、我国冰川学元老施雅风介绍,他当时担任考察队副队长。1958年6月下旬,他们从淘金人那里得到一个很好的线索,全队立即出发,赶到嘉峪关,并很快进入祁连深山扎下一个营地。经过精心准备和一夜的休息适应,第二天也就是7月1日早饭后,全体人员带足水和干粮,拄着冰镐循沟上行。
越走海拔越高,到达海拔4000米的时候,一些人出现高山缺氧反应,但大家坚持继续前进。将近中午,他们翻过一座陡峭的小山,一条巨大的冰川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冰舌婀娜有姿,冰河晶亮,向南延伸远去,一眼望不到头。
大家兴奋地从冰舌处爬上冰面,一边向上攀登,一边进行各种测量、取样和考察工作。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艰难攀登,一部分人顺利登达冰川的至高点,经测量冰峰的海拔为5145米。这条冰川,上宽下窄,上面由4个粒雪盆组成,下面伸出一条很长的冰舌,是一条冰斗形山谷冰川,经请教同行的前苏联冰川专家道尔古辛教授,冰川的厚度大约在100米左右。后来从航空照片上测算,这条冰川总长为3.5公里,最宽的地方2.4公里,估算至少有1.6亿立方的储水量,相当于北京十三陵水库蓄水量的两倍。
因为考察发现的日子是7月1日,又是中国第一次对冰川的考察,这条冰川就被命名为“七一冰川”。
二
我们这次旅行,也是循着当年科考队进山的路线走的。从嘉峪关市启程一路西南行,穿过浩瀚戈壁和荒原后,进入祁连山的褶皱山峦地带。再经过崎岖山路的两个多小时颠簸之后,就到了去“七一冰川”的登山启点,这里海拔3700米,多数人在这里都不会有高山反应。
从营地到冰川那里的上山路长达4公里,并不很险陡。但即使是身体好的人,到冰川那里也得爬上两个多小时。
“喂——噢——”爬在前面的人,忽然兴奋地向后进的人骄傲地呼喊着。这时,晴朗的天空突然变脸,山头急行军般飘过来大片黑沉沉的云团,压在头顶上,让人立时感到一阵气闷,并产生莫名的恐惧。
行前就听说,去冰川的路上天气会一日几变,可领略“一日四季”的奇妙景色。在登山中,还果真是如此,时而飞云惊雷暴雨倾盆而下,倏忽又舞台换景般晴天朗日,到后半程海拔更高的地方,则是寒风刺骨天上冰碴纷落……一路上,只见两边山坡上有不少奇异的野草和那些红、黄、白各色叫不上名儿的山花,还有长满了黄色藓皮的奇特的巨石、毛茸茸的从石缝里钻出来的雪莲……在这人迹罕至的祁连深山的高处,每一样东西都是那样新奇。
最后半小时是最艰难的,路越来越陡越窄,海拔已超过4千米,空气变得稀薄,天上忽然摔下铜钱大的拌和着冰碴的雨点。大家有些慌恐,而且突然感觉很冷。这时头痛、胸闷,多数人程度不同地有些高山反应。艰难地爬上一个乱石密布的山岗时,看到一座石碑,上面刻着“七一冰川”四个大字,终于到了目的地,这里海拔4800米。
虽然气喘得厉害,每迈一步都是一次艰难的努力,但一侧脸,久仰的“七一冰川”就出现在眼前。站在山谷的高处,俯看脚下的冰川,那极至的白,那动感十足的奇特的身躯,一目了然,冷峻、壮美而浩瀚!伏卧在黑石峡谷里的冰川,俨然一条白色的巨龙,从远处蜿蜒而来。冰舌部晶莹秀丽,冰帘、冰柱、冰斗和清湛的融水,构成一幅绝美的奇景。向上,冰川几十米上百米渐次增厚而远去,消失在了茫茫深山的白云间……这是天工与地球的孩子,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杰作!据冰川考察人员测定,“七一冰川”的冰舌部海拔4302米,冰峰海拔5145米,最厚部位深达120米。
捷足先到的一些年轻人,已经下山,爬到了冰河的冰面上打着滚儿,大呼小叫地疯叫着。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冰川往往有不少冰隙,有的深不可测,只是被表面的积雪覆盖着看不见,如果不小心踩在冰隙上,会掉下去没命的,新疆的“天山一号冰川”就发生过一位日本小姐掉进冰缝身亡的事。冰川对人的诱惑力太大了。向导急忙高声喊:“小心冰缝,有危险……快下来!”但这时,谁会把向导的话当回事呢!
冰川更高海拔处的攀登,是专业登山探险人员的领地,向南去远处就是这条冰川的最高峰,海拔5150米,人迹罕至。
下山并不比上山容易,我们又遇到下大雨,路一片泥泞,非常滑,稍不留心就会跌下山谷去,人们互相拉着手,小心翼翼地侧身挪步下行。但正因为险象环生而更显刺激,来此一游的人乐此不疲。
三
自1986年嘉峪关市将“七一冰川”列为旅游景点,修了登山便道,建了游人借以避雨的房屋,并立了石碑之后,上山登游冰川的人渐渐多起来,到1992年,粗略计算,慕名而到“七一冰川”游览的游客达到1万多人。其中不乏西来旅游到嘉峪关驻足时听到这一景点,而突发奇想兴致盎然改变旅游计划,前去登山的台港人、日本人和西方人。
由于这一景点海拔高,条件简陋,安全性低,当地政府和热衷于旅游开发者认为,前来旅游领略冰川奇观者还不够多。于是从2002年起,嘉峪关市对“七一冰川”再度进行了旅游开发和包装,建设了通达山下的车行道路,有些地方做了护坡,重建了4.3公里的上山人行道,部分地段搞了人造台阶。在山脚下设立了旅游服务营地,建设了接待、救护用房及其他相关旅游配套设施,有一些服务项目提供给前来登山者,譬如用餐吃手抓肉(可以保暖和增加登山所需热量)、住宿、购物、医疗救助等。前来旅游或探险登山的人,在这里休息准备,吃饱肚子,穿上防寒的衣服,就可以开始爬山了。现在,前往“七一冰川”旅游的人可以更短的时间到达山下,并享受到周到的旅游服务,登山变得容易了许多。当然,上山也开始收门票了,每人35元。近几年,这里确实热闹了许多,一到夏秋季节,来旅游的人翻倍增长,专业的登山探险者、业余的探险驴团驴友,也是纷至沓来,不绝于山。
在冰川那里,向导向我们介绍,现在冰川已经开始退缩,冰舌所处的位置比前些年高多了。后来采访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专家得知,我国科学家近年通过实地观测和分析发现,“七一冰川”确实在萎缩!主要表现为“冰川物质出现严重的负平衡、冰川零平衡线位置不断升高”,尤其近几年的冰雪消融量远远大于积累量,冰川物质亏损严重,冰面已出现显著的减薄状态,这是近30年来所有观测资料中负平衡值最大的年段。专家们指出,这反映了大气变暖对冰川的影响,如果气候变暖趋势继续,冰川的萎缩还会加剧。这是个不幸的消息,因为人类对大气候的变化无能为力。一方面要开辟旅游发展经济,一方面要保护自然生态,人类真是两难。不知道若干年后,“七一冰川”还会在原地、离我们那么近吗?奇伟瑰丽的“七一冰川”,有太多的魅力,也充满了悬念。
旅游小贴士
七一冰川
交通:最好包车前往,从市区到冰川约130公里,开车约两小时。早晨出发,当天即可回城。 特别关照:由于冰川一带气候多变,纵然是在炎夏时节,你也应带上雨具和防寒衣物,以备不时之需
七一冰川最佳旅游季:7、8月份去七一冰川是最佳时间。因为当地春天很晚,7、8月份满山都是花花草草,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拍到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