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我爱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eisd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爱阅读”是统编本教材二年级语文园地中的最后一个栏目,围绕每个单元的学习主题选编相应的阅读材料,有童话、诗歌、寓言故事等,给学生带来了积极阅读的动力。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我爱阅读”这个栏目正是顺应了这个要求,对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拓展。“我爱阅读”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衔接,也是打开学生自主阅读的一个窗口。如何依托“我爱阅读”这个栏目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
  一、游戏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二年级学生非常好动,很喜欢游戏活动。课堂教学中如果用一个短小好玩的游戏来调节学习气氛,就如同给沉闷的环境注入清新空气似的,学生立刻会感到非常兴奋,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由于语文园地编排的内容比较多,“我爱阅读”栏目的教学过程一般放在第二课时的后半阶段,因此,在教学时适时插入一个游戏活动,可以调节课堂学习气氛。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爱阅读”的阅读材料是《手影戏》。手影戏是我国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表演起来非常容易,只要有一个光源把手部动作投影到屏幕上就可以了。大部分学生在课外或多或少地见到过这种表演形式,在课外也有过玩这个游戏的经历。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阅读材料之前,我先出示了几幅手影图片,让学生观察手部的动作以及形成的阴影来认识简单的手影戏效果,例如竖起来的两个大拇指就是兔子的长耳朵,其他凹凸变化挤在一起的手指就可以成为兔子脸部的侧影。学生看到这些图片,都在座位上跃跃欲试,不由自主地模仿图片,兴致勃勃地学做动物。我选了几个学生上台,利用投影仪的光源让学生当场表演小鸡、兔子、猫等动物的侧影,比一比谁做的手影最逼真。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对阅读材料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后面再去自读课文,找出宁宁一共做了几个手影等学习活动,始终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
  有趣的游戏介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像拧紧的发条,迸发出强劲的动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欢的游戏开启学习之旅,不失为一个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好方法。
  二、同伴交流,分享读书乐趣
  “我爱阅读”栏目作为联结课内外阅读的一个通道,引起了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而教材单元的主题不同,阅读的侧重点也就不同。由于這个栏目的内容只是语文园地的一部分,课堂上没有过多的时间对阅读材料进行精细分析,所以其学习方法就要与精读课文不一样。我主要是采用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分享读书的乐趣。
  课堂上,我出示了阅读《手影戏》需要掌握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不理解的内容有哪些,读完以后与同伴交流读书体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有条理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开展以四人为一小组的学习形式进行讨论:宁宁和那个男孩后来为什么都变出了鸽子?由于学习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大家对同一话题都能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如霸道的兔子欺负小鸡、猫向兔子扑去、狗咬猫、大熊吃狗、老虎吃熊等,一场场动物大战愈演愈烈。动物之间的争战也暗示着两个男孩之间互不相让,一场争吵如山雨欲来。较量的转折点始于宁宁的思考——“干吗要跟人吵架?”宁宁想到对待别的小朋友应该友好,他之所以想到要变出鸽子,是因为鸽子代表着和平。而那个男孩看到宁宁这样做,马上明白了宁宁的心思,所以也变出鸽子和宁宁一起玩耍。鸽子的出现代表两个孩子已经友好相处了。
  同伴之间的热烈讨论使大家的思维得到了碰撞,因而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同时,课堂上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也会不知不觉延续到课外阅读中。如果以后学生有机会共读一本课外书的话,他们就会继续采用自主交流学习的方式去共同体验和分享读书的快乐。
  三、引导点拨,学会读书方法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起着引导学生高效开展课堂学习活动的作用。虽然“我爱阅读”栏目的学习目的是要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任学生“自由生长”,还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及指导,教会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掌握自主阅读的学习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可以从最基本的方法开始。首先要掌握阅读的顺序,然后边读边思考,把精彩的语句用直线画下来,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在自己有感想的地方写上批注,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真正的“对话”。《手影戏》一文中有很多句子都写得非常好,如第2自然段通过“一屈一伸、照、映、一顿一顿、一张一合”等词语把手影变出的一只正在找妈妈的小鸡崽描写得栩栩如生;第4自然段中“哼,谁怕你?”这一反问句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宁宁的不服气;第6、7自然段中的拟声词“呜哇,呜哇”“啊呜,啊呜”写出了大熊与老虎的凶猛,意味着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一场激烈的恶战马上就要开始;第9自然段中的“嗯”字写出了宁宁对手影游戏的反思,意识到针锋相对的手影较量会导致矛盾激化,所以他主动让步,变出一只象征和平的鸽子;第10自然段中那个小男孩的“愣”写出了他的思想产生了触动,用“也变出了一只鸽子”来表示友好。文章用词生动,充满了浓浓的童真童趣,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这些精彩词句画出来,采用多种方式去感悟文中蕴含的意思,这样就会在阅读中明白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要宽容相待才能玩得愉快的道理。
  自主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对阅读材料中不感兴趣的地方可以采用浏览的方法快速阅读,而对感兴趣的地方则要多读几遍,细细品味文本的韵味,感悟语言的优美,摘抄下来并背诵,增加语文素材的积累。学会读书的方法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持久力。
  四、迁移运用,延展读书之旅
  课文给出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长远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产生从一篇阅读材料引向一类阅读材料的欲望。阅读完教材所给的材料以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外,在广阔的阅读天地中延展读书之旅,获取更多的阅读乐趣。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童心”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虽然体裁不同,但都充满了想象,非常富有童心童趣。《手影戏》是该单元主题的延续,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手影戏变出的各种各样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来激发想象力。课堂的学习时间有限,所以我就启发学生把阅读的目光迁移到课外,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去阅读。如喜欢儿童题材的学生可以去阅读《皮皮鲁传》《淘气包马小跳》全集等儿童小说;喜欢手影戏内容的学生可以去网上搜寻关于手影的资料展开深度阅读;对课文所揭示的关于宽容的意义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阅读《六尺巷的故事》《三八线的由来》等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学生读完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以后,还要乐意向同伴推荐,说出推荐的理由后共同阅读,我也能集中精力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一段时间以后,全班学生对所读的课外阅读材料就有了很多共识,研讨的时候话题也就有更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展,教师也要精心组织。除了向学生推荐优秀作品以外,还要定期开展活动,对学生的读书效果作一个反馈总结,如举行故事会、读书交流会、演讲等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得到有序的发展和提高。
  “我爱阅读”栏目虽小,课本中也没有出示该栏目的阅读要求,但是我们教师要善于与教材的编者进行“交流”,要精准把握这个栏目的编排意图,并能够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让学生从小喜欢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为日后的深入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始终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现今,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大多采取赏读式教学,指导童诗写作用力不多。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时,着力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童诗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转换视角,自主搜集整理民歌、童谣,像诗人那般动笔撰写、分享童诗,让童心童趣在童诗写作中飞翔。  一、感受诗歌魅力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分为“诗
统编本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在小学低年级安排了大量的识字任务。因此,引导学生积极识字、识好汉字,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能力,成了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学中,我循着课标提出的“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等要求,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展了多元识字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一、图文结合:在视觉刺激中趣味识字  低年级学生对色彩斑斕的图画异常感兴趣,而统编本教材为每一课的生字学习匹配了相应的插
统编本教材积极吸收和悦纳了其他版本的编写理念,具有很多创新的设计。其中,小练笔作为读写结合的重要体现,为整套教材注入了一丝清风。由于是首次将小练笔作为专门的题型纳入教材,很多一线教师在操作上就会出现各种困惑。比如,小练笔要不要专门进行教学?小练笔与课文、单元要素、单元习作有着怎样的关联?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对话编者理念,洞察教材小练笔的设置用意  纵观统编本教材,小练
培养猜想能力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但猜想与普通的想象不同,猜想需具有一定的依据。统编本教材也注意到这一点,及时将猜想纳入到了阅读教学之中。比如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就是一个特殊的预测单元。这种与众不同的课文结构,也意味着在教学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而单元解读是第一步。分析该单元,发现其由三个板块构成,即单元导读、课文呈现与实践任务。笔者结合单元内容以及特点进行解读。  一、解读单元
2010年4月17日是黄德智一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作为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之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广州市2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31岁的黄德智是最年轻的一位。毕业于高职院校仅9年的黄德智获此殊荣,既体现了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肯定,也反映我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1998年,黄德智就读于番禺理工学院(番禺职业
梦,有零碎的记不清楚的梦;梦,有迷失路途危及性命、醒来冷汗浃背的噩梦;梦,也有美梦。你做过吗?相信谁都做过美梦。  这里说的是宋朝小皇帝赵昺曾逃难到广东湛江南海硇洲岛(某些辞书误写“碉洲”), 投降元军的宋朝大将张弘率领水陆军围追宋忠臣陆秀夫丞相、张世杰的部队,在江门、斗门、新会皇帝赵昺移驻的崖山等地方血战时的故事。  时值六月,雾红像血,一只被炮火打得帆碎桅断的小战船,从沦陷的东莞东江冲出重围,
雕塑家罗丹语:“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习作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习作素材的慧眼。生活中处处有素材,让习作走进生活,融入生活,生活便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  一、观察生活,激活素材  中国文学宝库之四大名著,哪一个不是取材于真实的生活?《红楼梦》真实地再现曹家由盛至衰的过程;《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鼎立的那段历史……于是,观察生活便是我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第一步。  “
《在柏林》是统编本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虞大明老师执教时,基于学生的学情,充分运用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不断搭设思维支架,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表达方法进行质疑、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活动,一步步走向深度学习。  一、质疑猜想,给思辨以梯度  虞大明老师在教学时敏锐地把握了这篇小说的特点,逐段出示,巧设悬念。在简介柏林和微型小说的特点后,虞老师出示第1自然段文字引导学生质疑:“你想问什么?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思想,以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为“活教育”的三大纲领,并制订了相应的17条教学原则,强调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强调教师应“教活书”“活教书”等,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以“活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活学活用,还可以让课堂教学因“活”而美,充满灵动与活力。  一、活用教学资源,形成活的学习
立意、选材和细节描写被认为是通常范畴下的习作三要素,所以评判一篇文章的优劣也基本上是从这三个角度来入手的。读与写是不分家的两兄弟,一直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故称之为读写一体。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两种教学形态,一种是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读懂课文,一种是通过课文学习“听说读写”。我们把第二种教学形态称为“表达本位”式教学形态。这种教学形态,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表达本位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