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员“体态语言”艺术在足球比赛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足球裁判员运用规则控制比赛,使比赛顺利进行,有赖于裁判员在场上语言艺术的运用。裁判员使用信号、体态等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能够向所有队员和观众传达足球规则的精神实质。足球裁判员所有语言艺术的运用也充分体现了裁判员的临场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关键词: 足球比赛 裁判员 体态语言
  
  一、前言
  控制比赛的能力是裁判员全面判罚能力的具体体现。如何控制比赛、引导比赛顺利地进行和结束,是提高裁判员技术水平所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所以怎样控制比赛,用哪些方法方式有效地控制比赛,是每一个裁判员都应考虑的问题。人类有丰富的语言信息可以用以交流沟通,而在足球场这个特殊的环境当中,让裁判员用口头语言与队员交流是很困难的。裁判员的职责是执行规则,因此无暇对每次判罚都进行解释。有时即使裁判员用口语和队员交流,也不免引起误会而导致比赛失控。规则赋予了裁判员神圣的职责和权利,在足球场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裁判员应当充分利用规则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除此以外,裁判员还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肢体语言、哨声和跑动来调控比赛,有时候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其作用远远超过口头语言和文字。运用体态语言与队员交流,是对特定手势、哨声的必要补充。在足球比赛中裁判员的語言艺术除口语之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哨声、体态和跑动。
  二、合理的跑动是体态语言运用的基础
  在一场比赛中裁判员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除了要在思想上保证公正外,还必须熟练掌握规则,力求在判罚上做到准确。为了判罚准确,裁判员不仅要能跑,而且要会跑,以保证合理体态语言的充分运用。所谓能跑,是指跑动的能力;而会跑是指跑动的技巧、跑动的路线、位置的选择等。
  1.跑的目的是掌握准确的材料,即犯规的情节,要想及时抓住犯规就必须大量地跑,因此要会跑,如跟踪跑、选位跑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跑动,裁判员要始终面向着球、运动员和助理裁判员,特别是对队员的观察要放开视野,不仅要看到眼前,而且必须兼顾侧方和远方,甚至于后方也要心中有数,裁判员身后的犯规行为是可以感知的,这并不神秘,它的发生往往因果关系更为明显。如:观众的哄闹,场上队员的视线突然离开了球、情绪突然激动起来,等等,这些都是裁判员身后发生问题的提示信号,对自己背后的队员犯规处理时一定要信赖助理裁判员的配合。
  2.选择好跑的起动时间。犯规鸣哨后,恢复比赛时,在球放定之前就要起动。有经验的队员十分珍惜稍纵即逝的战机,裁判员要提前选位,如不马上起动,就会陷于被动局面。比赛进行时,球在空中飞行时,裁判员要及时起动选位,因为此时球的运行轨迹不会改变,落点已定,所以裁判员要利用这个时机抢先起动选位,靠近落点。裁判员跑动时姿势要轻松,重心向前,不要后仰,摆臂要自然大方,动作要协调优美。裁判员要做到跑到位、离球近、观察全面、判罚准确,一定要肯跑、能跑、多跑、会跑,特别是遇到复杂情况时更要保持头脑冷静,不为观众和队员左右,不受恶劣环境影响。因此足球裁判员要通过不同的场合或类型的比赛,掌握跑位和判罚的规律,不断提高裁判员的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足球发展的需要。
  3.裁判员的跑动有判罚前跑、判罚后跑。判罚前跑有利于裁判员积极选位,而判罚后的跑动不仅其判罚引人关注,裁判员的跑动更说明了其态度的坚决。如:在罚球区附近守方犯规,双方都计较罚球点,这时,裁判员判罚后应立刻跑到罚球地点,明确指出罚球点,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又如:罚球区内人数较多、双方争夺激烈的情况下,攻方队员犯规,裁判员判罚后应迅速跑到犯规地点指出罚球方向,使比赛能很快继续进行。当然,裁判员并不是在所有的判罚后都要迅速跑到犯规地点。如:明显的越位,轻微的犯规,裁判员可面向犯规地点侧向跑或倒退跑来迅速占据有利位置。总之,做好判罚后合理的跑动有利于对比赛的控制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并能使裁判工作更有利于足球运动的发展。
  三、体态语言在足球比赛中的运用
  裁判员在临场比赛中除了用特定的哨声、手势控制比赛外,还可创造性地用体态语言来调控比赛,增加裁判员与队员的交流信息量,以达到更好地控制比赛的目的。用体态语言调控比赛较口语符号更主动、更形象、更具体。
  手势是体态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手势语言简单明了,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尤其是有利手势的运用,对比赛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条款是足球规则精神实质的体现,足球规则精神其中之一就是促进足球运动的发展,而有利条款不做对犯规队有利的判罚就是这一精神的体现。裁判员依据规则精神去掌握有利,判罚反而使犯规队有利时可以不判罚,用手势示意继续比赛,这就是裁判员对规则精神的理解。对有利条款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也是体现一名裁判员水平的重要标志。虽然有利条款没有哨声的出现,但却是足球场上最好的声音,是裁判员水平的最好体现。这不仅能保证比赛有序健康地进行,更能融会规则,促进足球的发展,赢得队员,也赢得观众。
  用体态语言调控比赛,应根据场上情况运用某一方式单独进行或几种方式同时进行,与队员交流思想,及时、合理、有效地调控比赛。
  四、哨声在足球比赛中的作用
  长久以来,鸣哨被认为是一种正确的并能引起注意的好方法,哨子是所有信号中最适宜的器具,它不仅是控制比赛的关键工具,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足球比赛中经常鸣哨会使人失望,在一场好的足球比赛中,不必要的哨声是很少的。哨声的使用通常是在出现违反规则的情况下,裁判员认为有必要提醒队员注意,提醒队员不再出现这类犯规动作,让队员在以后的比赛中自觉遵守规则;有时使用哨声去认可助理裁判员的判决。裁判员应该想到,队员们在比赛进行的时间里总希望减少停顿的时间。球出界或死球时,如球门球、掷界外球、罚任意球和角球,都可以用手势或口语来有效地掌握控制比赛,应该尽量减少尖锐的声音。少鸣哨可减少比赛的停顿,这样的沉寂有时会使双方队员忽视裁判员的存在。他们也确实习惯于自己去打比赛,控制自己和自己的命运。队员是在以自己的责任来控制比赛,比赛的规则也能使他们以体育精神去比技术、比战术,裁判员只是在那里裁定比赛中使用规则的情况。
  五、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体态语言运用的影响
  一名优秀的裁判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自信心是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志,充满自信且临场心理素质过硬,裁判员就能很好地运用体态语言调控比赛,比赛顺利进行。恰当地使用红黄牌是裁判员有效控制比赛的重要手段。同时,职业道德也是足球裁判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执法过程中,裁判员一定要公正公平,绝不能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更不能心中有“鬼”。只有问心无愧,才能心胸坦荡,自信果敢,从直观上给予队员美好的印象和信任感,这是裁判员与队员联络感情建立友谊的基础,也是比赛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
  六、建议
  裁判员使用合理的体态语言调控比赛,可谓无声胜有声。在足球比赛中,球场情况瞬息万变,因此,裁判员要加强足球规则、裁判法的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所谓“艺高人胆大”,只有水平高,才能做出各种合理、正确的手势和判罚。体态语言既能增加队员对裁判员的信任感,又能使裁判员体现出自信、从容、威严的表情。这种表情正是调控比赛顺利进行的有效的体态语言信息。同时,裁判员应加强临场鸣哨和跑动的实践,提高引导比赛顺利完成的能力,服务于队员,服务于观众,服务于足球,促进足球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加元译.控制比赛的要素.足球裁判员.
  [2]曹镜鉴.浅谈足球裁判员判罚后的跑动.
  [3]刘丹宁,夏风炎.足球裁判员应用体态语言调控比赛.
  [4]刘新刚,丁文.试谈足球裁判员的“跑位”问题.
  [5]崔宝印.足球规则中有利条款的掌握与运用.
其他文献
以“创新”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而且要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通过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殊流程“创造”出能够不单纯受役于现有模式之规范,而且在综合素质上真正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素质,要注重指向三个方面:其一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二是学生知识的再认识能
一、设计理念    朋友是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处于社会,就不得不和身边的人打交道。能成为朋友,和睦相处,带给你的不仅是好心情,而且还有实质上的帮助。如果无法成为朋友,甚至常常发生摩擦,这必然会导致情绪低落,影响工作学习。而孩子天性活泼善良,朋友更是不可缺少。但是小学生,自尊心强,爱耍性子,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会因为小事引起矛盾。长期揪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很难找到更多的朋友。经过调查,半个学期下
摘 要: 本文以CET-4 新题型快速阅读为出发点,推荐两种解题技巧:略读和寻读,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大学英语快速阅读教学的现状,提出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 CET-4 快速阅读 解题技巧 教学对策    从1987年10月的大学英语四级第一次国家统考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这20多年中,四级考试曾经历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改革。最重要的一次就是2005年2月的改革,国家教育部通知:
摘 要: 余华的《兄弟》受到评论界的褒贬评价,带来一片喧哗。就余华的创作风格和他的写作手法,我们要对《兄弟》有客观的看法,不要让批判的声音淹没了优秀作家的才华和信心。本文从文本的重复、深刻的“简单”、背后的启示等三个方面认识这部作品的辉煌之处,在苍茫中寻找那本应该真实的星光,发现文本的真正价值是影射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真实。  关键词: 《兄弟》 “重复” “简单” 启示    《兄弟》的问世,无论
摘 要: 《黄土地》是中国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陈凯歌的代表作,其独特的色彩、构图音乐及镜头运用具有鲜明强烈的形式感,而在这形式背后又蕴含着深沉的主题内涵和深刻的文化反思。本文试图通过对影片的分析,探讨它的美及其深层意蕴。  关键词: 《黄土地》 形式感 主题意蕴    《黄土地》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在成长中的第五代中国电影人的尝试和探索。陈凯歌是中国第五代导演旗手级的人物,作为第五代导
摘 要: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阅读与理解、阅读与写作三大关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三大关系,也是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误区的领域。本文认为其背后隐藏的根本原因是对阅读主体即学生的忽略,并从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理念和途径三方面提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三大关系 阅读主体 思考和建议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顾黄初先生指出:“阅读,是人们通过语言符号(
摘 要: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理论阐述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阶段及自律阶段,并揭示了由他律走向自律的并然性。这对幼儿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但在现行幼儿德育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在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的启示下,对培养儿童道德由他律走向自律的方法作一探索。  关键词: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他律 自律    一、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概述   
在沈从文的文学艺术世界里,水富有独特的艺术蕴藉。《边城》里的水,烘托着人物的心理活动,暗示着人事的悲剧结果,也联结紧凑着小说的结构。边城乃至于湘西的水,哺育了湘西人的生命,长养了他们的知识、智慧和爱心。对那些湘西山水世界里的人,沈从文倾注了无尽的感动和欣赏。以水来知人,以人来知愁,更以愁来知人,或许这是走近《边城》,走近湘西人,走近沈从文的一条小径。  读沈从文的作品,尤其是湘西系列的作品,约略粗
在语文教学中,美育已被列为教学的目标之一。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感熏陶感染学生,净化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感情。语文课恰恰就最具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形象诱导的特色。语文课本中百分之七十的课文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些名家名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有很大的美学价值,这对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美、形象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的美学教育十分有利。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总习惯于“及时”给学生作评价,给学生“指点迷津”,它起到了传统意义上的“解惑”之功,但这种及时评价,有时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一种说法的定性,一方面会抑制学生新想法的出现,另一方面会阻碍学生原有思想的深入,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对问题理解单一、肤浅,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因此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