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华文报刊历史沿革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WEI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与米怜主编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在马六甲创刊以来,海外华文报刊经历风雨沧桑,至今已有190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华文报刊积极地与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在世界传播界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据史学家记载,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中国移民海外的人有80%流向东南亚地区,华文报刊在这些地区首先产生并发展起来。被中国新闻史学家戈公振先生称为“华文报纸第一种”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就是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地马六甲编印发行的中文宗教刊物。此刊停刊后不久,东南亚又先后出现了3份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华文刊物,分别是《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天下新闻》、《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直到19世纪80年代。后东南亚华侨才有了自己创办的华文刊物。这是由于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解除了华工出国的禁令,因而大量华工进入东南亚,同时也有一些知识分子和有经济实力的商人进入,从而为华文报刊的出版提供了读者群和物质基础。在东西方贸易频繁,并且华人聚居的新加坡,华人薛有礼创办了《叻报》,它也是东南亚地区的第一份华文日报。其后菲律宾的《华报》、新加坡的《星报》和菲律宾的《岷报》也相继发行,但由于历史原因,出版时间都不长。
  华文报刊在东南亚地区真正发展起来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其时康有为等维新保皇派人物流亡到东南亚,并积极努力地向当地华人华侨宣讲其政治思想,鼓吹君主立宪,激起了当地华侨办报的热情。短短几年间,便有菲律宾的《益友新报》、缅甸的《仰光新报》、新加坡的《日新报》、暹罗国(泰国)的《启南日报》、印尼的《苏岛日报》等众多维新保皇派报纸刊行。而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也在东南亚创办了一系列报纸,主要有菲律宾的《公理报》、缅甸的《光华日报》、新加坡的《中兴日报》、暹罗国 (泰国)的《华暹新报》、印尼的《泗滨日报》、马来西亚的《光华日报》等。与保皇派针锋相对,进行了一场大论战,宣扬民主思想,发展革命力量。在 20世纪初,由于保皇派报纸发行较早,对海外华人社会产生的影响超过革命派报纸,而革命派报纸则在与保皇派报纸的论战中成长壮大起来,并且通过论战,使其民主思想得到广大华侨的认同和支持,甚至到最后连一些保皇派报纸也改弦更张,加入了民主革命派阵营,使得革命派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些华文报纸的创办和发行,激发了华侨的爱国热情、传播了进步思想,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战后,东南亚各欧洲殖民地政治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华侨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侨民的文化水平也得到提高。加之受国内局势尤其是“五四”运动的影响,东南亚华侨兴起了新一轮创办华文报刊的高潮,其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由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23年在新加坡创办的《南洋商报》与华侨实业家胡文虎于1929年创办的《星洲日报》。“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难当头,东南亚各华文传媒捐弃前嫌,共赴国难,一批声援抗日的报刊纷纷出版发行,此时的东南亚华文报刊空前团结,蓬勃发展。这些报刊积极揭露日寇暴行,批评蒋介石的消极抗日态度,响应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呼吁国际社会制裁日本,鼓励侨胞捐款捐物、回国参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东南亚,除泰国的《泰华商报》利用特殊的关系和巧妙的手段得以公开出版外,东南亚的其它华文传媒均被关闭,许多新闻工作者也惨遭迫害。在这种情况下,东南亚华文传媒由公开转入地下,继续抗日宣传。
  二战结束后,东南亚华文传媒又恢复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日占时期被迫停刊的报刊纷纷复版,新的报刊也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从日本宣布投降到1946年底的16个月中,东南亚地区新创办的华文报刊就达230多种,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份新的华文报刊出版发行。另据统计,到1959年底,东南亚国家发行的华文报刊有340种(报纸159种、期刊181种),约占海外华文报刊总数的80%。华文传媒的品种之多、发行量之大、分布之广均属空前,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海外许多华侨、华人聚居国分别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导致海外华文报刊无论在内在品质还是在总体布局上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王士谷先生在1987年时曾将这种变化概括为以下三点:一、“这些报纸的绝大多数已从侨民的出版物陆续蜕变为当地华裔公民主办的传播媒介”;二、“以华裔新移民为主要对象的报纸迅速增加”;三、“华文报纸的地区分布发生了变化”,“由东南亚地区占压倒优势变为相对集中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两个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有80%流向移民国家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日本和欧洲地区。这种现象重新改写了华文报业在世界移民版图上的分布状况:具有百年以上华文报业历史的东南亚地区基本上呈相对稳定之势,其华文报刊绝对数量上的领先地位发生动摇;而北美、澳洲、日本及东欧诸国随着大陆新移民的迅速增长,由此带动和催生了这些地区华文报业的兴旺。甚至于在报纸数量上,这些新移民地区已经超过了老牌的华人聚居区。
  对于未来,东南亚华文报刊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克服来自其自身的局限性和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在全球化的经济大潮中方能立于不败之地。程曼丽教授所提出关于海外媒体的四个发展趋势“集团化的发展,多媒体化的发展,全球化拓展,海内外融合发展”,为东南亚华文报刊描绘了未来图景。东南亚华文报刊也将继续为宣传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传统,愈加紧密地联系天下华人割不断的血脉之情,为汉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自己独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我们这里所说的行业报新闻信息资源深度开发,是指行业报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媒体已经获取的客观存在的新闻信息资源,根据媒体自身功能、特点和定位,针对目标受众需求,以独特的角度和方法展现其内涵和实质,进一步揭示新闻信息资源所蕴涵的本质意义,从而提升新闻信息资源使用价值所进行的一系列开发工作。     公共信息:独家开发、纵深开发、拓展开发    行业报新闻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从信息分布层面上可采用三种方式
美国报刊文章中的新闻标题话语常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尤以新闻期刊的封面标题话语为甚。正像美国整个国家每天都在为全世界制造新闻、吸引全球注意力一样,它的语言,也借着新闻文化的传播,扮演着标新立异的角色。  在对《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几种主流新闻刊物的封面标题话语做了一些研究之后,发现确有与众不同之处。在此,仅以2004年出版的新闻杂志为例,总结出标题话语六个方面的特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非常看好。为了使广播能够和电视与互联网竞争并在大众传媒业占据一席之地,全世界的广播从业人员开始把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到广播系统中来。于是数字音频广播(DAB,digital-audio broadcasting)便应运而生。    广播数字化的进步    从广播工程技术发展阶段来看,音频广播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治疗儿童肱骨外踝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肱骨外踝骨折患儿26例,所有患儿均行手法整复治疗,分析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
目的探讨泪点病的诊治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2月近4年期间我院门诊4 040例(4 250只眼)的"流泪"者进行裂隙灯详细检查泪点(主要为下泪点)、眼表,并进行泪道冲洗、探通,详
自白派诗人陷入了这样一个困境 :一方面他们的幻觉和疯狂通过艺术得到解放 ,进入艺术境界使他们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不朽感 ,这自然有利于解除种种心理负担、治疗所患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