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创面胶原合成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123_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来源的富血小板血浆(PRP)促进创面胶原合成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7周龄雄性SD清洁级大鼠50只,10只大鼠用来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其余40只大鼠随机分为PRP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PRP组大鼠创面涂抹0.1 ml同种异体的PRP,对照组涂抹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创面再生愈合情况,采用Masson染色分析细胞及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Ⅰ型和Ⅲ型胶原组织mRNA的表达。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创面形成后第3、6、10、15天,PRP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0.33±3.35比18.35±2.04,55.51±2.74比36.83±2.34,79.64±1.40比56.92±1.44,86.88±2.12比65.80±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6~50.48,P值均<0.05);Masson染色显示PRP组的创面胶原形成快、纤维粗壮、排列致密;与对照组相比,PRP组细胞Ⅰ型胶原蛋白(1.92±0.09比1.18±0.11)和Ⅲ型胶原蛋白(1.16±0.05比0.74±0.11)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9,P<0.01;t=17.62,P<0.05);与对照组相比,PRP组在创面形成后第3、6、10、15天的Ⅰ型胶原蛋白(5.17±0.11比1.79±0.18,6.97±0.09比1.96±0.08,6.00±0.26比2.10±0.05,4.95±0.11比3.58±0.09)和Ⅲ型胶原蛋白(2.35±0.08比1.44±0.05,3.08±0.05比1.84±0.06,3.48±0.07比2.36±0.09,4.42±0.07比2.77±0.10)的mRNA均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7~188.37,P值均<0.01)。

结论

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可通过促进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合成加速创面愈合。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不同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变化。方法2014年6月至9月在国内34家医院进行研究;按以下标准纳入6 638例住院患者:(1)所患疾病为恶性肿瘤(2 487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1 358例),神经系统良性疾病(1 043例),骨性良性疾病(451例),呼吸系统良性疾病(395例),心血管系统良性疾病(227例),甲状腺乳腺良性疾病(179例),内分泌系统疾病(149例)等进行调查;(2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简称A型夹层)手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院内死亡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急性A型夹层手术后出现AKI应用CRRT治疗的60例患者。男性4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0±14)岁。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信息、围手术期资料、CRRT期间临床指
主动脉弓部重建是主动脉手术中最具挑战性的操作。主动脉弓部的解剖畸形包括牛型主动脉弓、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单发椎动脉,对手术方式选择和脑保护方法有直接影响。主动脉弓部重建术的风险和手术难度较大,严格掌握指征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手术中动脉插管和脑保护策略直接关系到手术能否成功。本文对主动脉弓部重建过程中上述问题作一简要综述,希望对心血管外科医师能有所帮助。
期刊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前纵隔脂肪清扫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远期疗效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腺切除+前纵隔脂肪清扫术的7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2例,女性40例;手术时年龄10~70岁,平均39.5岁。采用χ2检验对性别、手术时年龄、术前病程、术前是否服用激素、改良Osserman分型、胸腺病理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施行二次手术的14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手术后并发症的患者。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41~76岁,平均(57±12)岁。首次手术为升主动脉替换术3例,升主动脉+右半弓替换术4例,马方综合征合并夹层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手术)3
胃癌术后恰当的淋巴结检出数目及准确的阳性淋巴结个数是实现患者精准分期的必要保障之一。在NCCN指南推荐的最低15枚淋巴结检出数目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检出可使患者更多获益。手术因素、患者、肿瘤病理学特征、术后分拣均可影响淋巴结检出数目。相比于传统触摸法,去脂技术和亚甲蓝染色能提高淋巴结检出率;纳米碳示踪法有利于显示淋巴管脉络,有助于检出微小淋巴结。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表明,由手术医师参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重要分支动脉时,病变更加复杂,严重时可导致重要器官灌注不良综合征甚至器官功能衰竭。目前对夹层累及分支动脉的病理解剖、分型、分期及病理生理改变的认识已渐成熟,但尚不够完善。此外,对于此类复杂病变的处理策略也呈现多样化,某些方面可能还未形成共识,而充分了解复杂病变的解剖和病理生理改变对外科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随着主动脉疾病基础研究、影像技术及外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时不同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接受主动脉根部处理的351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2例,女性79例;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52±13)岁。根据主动脉根部直径、瓣叶结构及夹层受累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接受主动脉根部重建术218例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抽吸减容术与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联合应用抽吸减容术与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的49例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31~70岁,平均(52±10)岁。均有盆腔或腹股沟区手术史,其中接受过宫颈癌根治术32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11例、卵巢癌根治术1例、良性肿瘤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