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育人者的成长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2784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昌区中山路小学是武汉市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拥有近六十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前身是一所部队寄宿制学校,有着严肃而活泼的办学传统。在这所有着良好办学传统的学校里,有着一支耀眼的育人队伍——德育团队。在这个德育团队中,有一位武汉市功勋班主任,一位武昌区功勋班主任,一名武汉市十佳班主任,十二名武汉市百优班主任,和十六名武昌区十佳百优班主任,还有四名武昌区首届学科带头人。为什么在一所普通的小学土壤里会孕育出如此灿烂的育人之花呢?
  厚重的育人传统奠定育人基础
  中山路小学历来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形成了以生活德育为核心的德育传统。以德为首,是学校历任管理者的共识。在20世纪八十年代就依据学校办学历史创办了以教会学生学会生活为主旨的“小白帆生活学校”,这所“学校”中,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来自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孩子组成一个大家庭,自己买菜做饭,整理内务,共同学习、生活,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体会独立生活的艰辛,学生们大带小,互帮互助,体会自理、自强和成长的快乐。这个德育活动在中山路小学坚持了近三十年,在六任校长的接力式打造下,现在已经成为学校的经典教育品牌,在省市乃至全国均有一定影响。在育人传统的精心打造中,学校逐渐形成了“快乐学习 幸福生活”的办学理念,育人的相关荣誉也纷至沓来:全国雏鹰大队、湖北省六有六创新示范学校、武汉市有效德育工程示范学校、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在这个品牌德育活动的坚持与发展中,学校也培养出一大批热心育人工作,钻研育人艺术的德育人。
  羊群走的好需要头羊带,中山路小学领导班子历来非常重视德育工作,支持过德育干部的经历。在中山路小学的育人团队里包括拥有二十多年育人经验武昌区首届德育学科带头人,兼任武昌区德育学会副会长的书记王炯;有坚守德育阵地二十多年,坚持精心打造学校育人特色的德育副校长沈青;还有一群各具带班特色的优秀班主任:妈妈似的武昌区功勋班主任杨正容老师,朝气蓬勃的武昌区十佳班主任青年标兵宋菁老师……这群优秀的育人老师将自己的青春和全部心血都献给了中山路小学的德育工作。这些优秀的育人老师占到学校育人队伍的60%。其中武汉市功勋班主任周经炼老师,她的“育班三养”(陪伴养情,阅读养心,活动养性)带班理念在市区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宁静的守望”育人理念影响了身边许多班级和家庭。
  科学的师生评价引领行动方向
  为了全方位整合提升学校德育工作,从2010年开始,学校开始进行德育评价研究,仿照团中央推出的雏鹰争章活动开展了以“小白帆争章”命名的争章活动,将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校园生活表现,家庭表现以及在社区的表现用给予奖罚章的形式予以记录,给予奖罚章的依据由参与奖罚章的人共同认可制定,一段时间可进行调整更换。这种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最大程度进行了整合,将德育的领域全方位覆盖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所有的教师、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全部参与到育人活动中,真正地实现了全员育人。
  我们还建立了科学高效的育人管理评价机制,将老师育人工作进行分类量化考评,将难以量化的育人工作通过一日常规考评,班级育人活动开展以及方方面面的评师评教工作加以融合并开展过程性评价,每个学期评出学期前五,以及进步前五的班级,让正副班主任共享此殊荣。每当有高层次的评优评先,学校都会从这些校级考评优秀的班级中进行推荐,这种公平合理的评价方式让老师们都心服口服,并且充满了向上的动力。
  深入的课题研究提升育人实效
  我们老师开展育人工作往往是一种经验型的,如何引导老师们从经验型转变成研究型呢?依靠老师们自主转变很难,学校在“十二五”时,结合学校育人工作,专门申请了武汉市规划课题的德育专项课题《小学分层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策略研究》,依托课题研究逐步指导老师们用研究的方式改进育人工作,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这种用教育的数据说话,关注教育行为反思的研究型育人方式,在促进老师育人专业发展上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得凭感觉干工作的老师们在育人工作中更有条理,更加理性也更加高效。通过研究,还极大地转变了老师们的育人观念和方式,老师们树立了大的整体育人观,将教育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班级,老师们立足于班级,把教育视野放宽到整个学校,放宽到学生家庭和所处社区,这种教育视野的改变,促使了教育方式的变化,老师们更加注重班科配合,注重家校联系,让更多科任老师关心自己班级,参与班级活动,让更多家长参与班级管理,走上班级讲台。这一系列的变化,让学校育人氛围更加和谐,让家校联系更加紧密,集合所有的力量,为着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断努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山路小学育人队伍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中山路小学这块肥沃土壤的不断浸润与引领。相信在一代代德育人的不断传承和引领下,这块土地会孕育出更为绚烂的德育之花。
  【谢玉萍,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小学校长;沈青,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小学德育副校长】
  责任编辑/邱 璇
其他文献
在大量的创造性实践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不断提升,并与学校鲜明的人文教育特色相融合。我们努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地为创新性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京市北京中学成立于2013年9月,是经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创建的一所公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学校致力于人格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培育学生“仁智勇乐”的必备品格,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  学校坚持实践与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学校与家庭密切互动。在网络条件下,如何通过家校互动构建“成长共同体”,这是一个新课题。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以课题为抓手,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家校网络互动平台    1.班级飞信平台   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个软件。对于网络环境下家校互动,飞信具有其他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它可以和家长进行一对一沟通,及时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它可以面向全体快捷发布信息,对方无论
“学习不只是为了技能的获得,更重要的是通过技能去改变些什么。我们学习制冷专业的学生,会在节假日去镇上的老人家里,为他们义务修空调。其实他们很开心的,因为帮助了别人,因为觉得自己有用。”岭东职业技术学校的副校长刘为民在提到自己的学生时,神情意味深长。  技术培养不是岭东职校的育人宗旨,人的素养才是他们的终极关怀。窥一斑而知全豹,南沙全区始终将人文关怀作为教育根基。2016年5月9日,记者一行来到广东
:李局长,您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作为南沙教育的决策者,您对德育工作有着怎样的认识?  李爱华: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强化和精练,更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深入阐释,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为重大、更为深远的使命。面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要不辱使命,紧抓“立德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有这样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成才需先成人,德育对人才的培养起了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纵观当前的教育,我们不难看到重智育轻德育,德育内容空洞、形式僵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用真理、真言、真行教化学生,如何用真情、真心、真诚感化学生,如何让德育富有
杭州市娃哈哈小学(以下简称“娃小”)是杭州市第二批文明学校,作为领袖成长试点学校,娃小以“一切为了学生,促进每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生本教育理念为先导,引领着娃小人用智慧和勤奋叩开理想的大门。“领袖成长”不是要将孩子培养成为领袖,而是让每个孩子通过领袖成长的各种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豁达的心态和具有领袖气度的内在气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娃小人将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与学校内涵
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每个儿童在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这样的表述有一定道理,但也容易误导家长和老师,让他们觉得所有的儿童都一样,都可以按照成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养,从而忽视了儿童内在的人格差异和与生俱来的特质。也正因如此,当有家长提出某种教育方式对自己的孩子无效时,得到最典型的回答是:你一定没有找到正确的实施方法,而不是“也许它并不适合你的孩子”。举一个学校和家庭中常见的例子:对儿童实施惩
近日,英国的智库机构“政策交流”发布了其對英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这一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报告,较为客观地概述了政策实施近一年来各方面的反映和效果。报告表明,在绩效工资实施之前,教师薪酬主要随教龄增长而增长,只有校长等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才与绩效相关。新政策则将全体教职工的薪酬增长部分与年度考核情况关联,由校长根据考核情况决定每位教师工资增幅。因此,绩效工资政策的调整与改革真正体现了教师工资、奖金与其在
池 莉  作家出版社  2008年6月第一版    池莉在《来吧孩子》中,记录了一个母亲在女儿18年的成长过程中如何陪伴和教育的历程。也许正是她的“不为”,成就了女儿的“有为”。池莉对孩子的成长可谓倾注了满腔心血,但在原则问题上她又显得极其智慧,我对她的一些教育观点很是认可。    感悟尊严    池莉一再提到,让孩子懂得做人需要尊严是很重要的。在女儿亦池的成长过程中,她们也碰到了一些未曾想到的阻
在我国,劳动教育不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而当前劳动教育地位旁落的根本原因,正是在于人们对社会主义教育本质的认识模糊不清。  主张加强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为伟大的历史唯物主义者,马克思高度肯定劳动创造人、创造历史的重要意义。作为经济学家,马克思强调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强调多劳多得、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而作为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