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改革传统的心理素质教育方法和手段为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在教学中的运用不难掌握,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心理素质教育 运用
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问题,尤其是当今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日益关注的情况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更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发展的重大问题,改革传统的心理素质教育方法、手段、内容势在必行。我在近几年来的改革中作了一些尝试,有经验也有教训,认识到案例教学法有很大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学习、研究、锻炼的方法。在这个方法里可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分析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代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虽然起源于美国,但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已有了应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方法与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如今,这种教学方法已在多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实用性
在案例教学法中,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进入情境,对学习产生一种积极期待和愉快的满足感,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迪他们的创造性;分析真实案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表现,提高研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逐步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二)更好地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在案例法教学中,师生需要更多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老师是“执导”者,但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在课堂上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做好启发、引导和点拨,这是传统教学法所难以做到的。例如,在“健康情绪的培养”这一课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一天因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大打出手,还动用凶器致使对方伤残,自己也被学校除名。事后,他极其后悔。通过举这个例子,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很快掌握情绪的定义、情绪的基本形式及情绪的功能,而且掌握宣泄不良情绪的几种较好的方法等,初步达到教学目的。通过这个典型案例,师生全身心地投入案例情境之中,分析案情,感知案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掌握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这种教与学中的沟通与协作是浑然天成的,使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都成了彩色的、可视的、活动的。教学效果自然是卓然的。
(三)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欠缺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没有热情或热情不高,理论与实践脱离;而案例教学法完全克服了这些不足,它有活生生的案例,真实、典型,让学生看到了所学理论的有用性,激发了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在案例教学的运用中也认识到案例教学不是独立的教学形式,而是讲授教学的辅助手段。案例教学法可以且必须与传统的系统讲授法结合在一起,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恰当运用。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运用
(一)选取案例
案例质量的优劣,即案例的典型性决定了案例教学运用的成败。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选取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与学生思想实际贴近的,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更好的效果。心理素质教育选取案例,比比皆是,举手投足间就可以找一个,但找一个典型的,符合教学目的要求、具有很强说服力、让学生一看便受到启发和教育的,还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为了上好运用案例法的一堂课,教师须精心选择材料,精心进行材料加工整理,然后运用于课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案例教学法也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做到教学相长。
(二)案例在课堂中的讨论
案例被精心选出之后,要在课堂上应用这一案例。讲授新课开始就首先提出这个案例及由这个案例引出的知识点,然后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可以分组讨论,让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再由其他同学去点评。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在较短时间内认识并处理大量实际问题的机会,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案例教学的实践应用性。
我在案例教学中认识到,不是所有心理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都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只是一个具体的事例而已,它必须与系统的讲授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我们所想要的教学效果,即让学生掌握理论的同时学会运用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对案例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指导,适时地对案例分析进行更加深入的点拨。有时需要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从而锻炼学生全面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是真实的、典型的,师生对案例分析倾情投入,感同身受,而且最后必须跳出这个案例,去观去想,再结合自身实际,健康的优良的方面要学习,反之,不健康的不良的方面要坚决抛弃。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导、评价,学生从书里到书外,从个人到他人,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从理论到现实都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从而极大地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他们会将这些知识运用于现实去指导生活,指导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这样教师会更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在案例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要真要精,所谓的真就是案例要来源于生活实际;所谓的精就是要有典型性、说理性。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下一番功夫,既要考虑所讲授理论的知识点,又要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是善于抽象思维还是善于形象思维。所选择案例要恰当,使学生容易接受。
(二)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放得开,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大胆想大胆说,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不要让讨论的问题跑题。在讨论中教师也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语言艺术,这会使这堂案例教学课更加生动,有趣味,让学生印象深刻,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气氛更好,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三)教师的点评要抓住中心问题,简洁明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正确结论”的标准化、程式化、固定化;而案例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答案,更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洪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教程.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黄明,郭大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与设计.教育探索,2006.3.
[3]曾峰.案例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科课程中的运用.高等农业教育,2002.11.
[4]陈万明.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原则及其运用要领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06.11.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心理素质教育 运用
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问题,尤其是当今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日益关注的情况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更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发展的重大问题,改革传统的心理素质教育方法、手段、内容势在必行。我在近几年来的改革中作了一些尝试,有经验也有教训,认识到案例教学法有很大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学习、研究、锻炼的方法。在这个方法里可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分析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代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虽然起源于美国,但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已有了应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方法与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如今,这种教学方法已在多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实用性
在案例教学法中,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进入情境,对学习产生一种积极期待和愉快的满足感,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迪他们的创造性;分析真实案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表现,提高研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逐步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二)更好地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在案例法教学中,师生需要更多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老师是“执导”者,但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在课堂上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做好启发、引导和点拨,这是传统教学法所难以做到的。例如,在“健康情绪的培养”这一课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一天因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大打出手,还动用凶器致使对方伤残,自己也被学校除名。事后,他极其后悔。通过举这个例子,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很快掌握情绪的定义、情绪的基本形式及情绪的功能,而且掌握宣泄不良情绪的几种较好的方法等,初步达到教学目的。通过这个典型案例,师生全身心地投入案例情境之中,分析案情,感知案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掌握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这种教与学中的沟通与协作是浑然天成的,使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都成了彩色的、可视的、活动的。教学效果自然是卓然的。
(三)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欠缺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没有热情或热情不高,理论与实践脱离;而案例教学法完全克服了这些不足,它有活生生的案例,真实、典型,让学生看到了所学理论的有用性,激发了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在案例教学的运用中也认识到案例教学不是独立的教学形式,而是讲授教学的辅助手段。案例教学法可以且必须与传统的系统讲授法结合在一起,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恰当运用。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运用
(一)选取案例
案例质量的优劣,即案例的典型性决定了案例教学运用的成败。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选取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与学生思想实际贴近的,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更好的效果。心理素质教育选取案例,比比皆是,举手投足间就可以找一个,但找一个典型的,符合教学目的要求、具有很强说服力、让学生一看便受到启发和教育的,还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为了上好运用案例法的一堂课,教师须精心选择材料,精心进行材料加工整理,然后运用于课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案例教学法也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做到教学相长。
(二)案例在课堂中的讨论
案例被精心选出之后,要在课堂上应用这一案例。讲授新课开始就首先提出这个案例及由这个案例引出的知识点,然后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可以分组讨论,让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再由其他同学去点评。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在较短时间内认识并处理大量实际问题的机会,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案例教学的实践应用性。
我在案例教学中认识到,不是所有心理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都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只是一个具体的事例而已,它必须与系统的讲授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我们所想要的教学效果,即让学生掌握理论的同时学会运用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对案例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指导,适时地对案例分析进行更加深入的点拨。有时需要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从而锻炼学生全面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是真实的、典型的,师生对案例分析倾情投入,感同身受,而且最后必须跳出这个案例,去观去想,再结合自身实际,健康的优良的方面要学习,反之,不健康的不良的方面要坚决抛弃。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导、评价,学生从书里到书外,从个人到他人,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从理论到现实都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从而极大地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他们会将这些知识运用于现实去指导生活,指导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这样教师会更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在案例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要真要精,所谓的真就是案例要来源于生活实际;所谓的精就是要有典型性、说理性。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下一番功夫,既要考虑所讲授理论的知识点,又要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是善于抽象思维还是善于形象思维。所选择案例要恰当,使学生容易接受。
(二)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放得开,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大胆想大胆说,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不要让讨论的问题跑题。在讨论中教师也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语言艺术,这会使这堂案例教学课更加生动,有趣味,让学生印象深刻,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气氛更好,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三)教师的点评要抓住中心问题,简洁明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正确结论”的标准化、程式化、固定化;而案例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答案,更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洪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教程.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黄明,郭大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与设计.教育探索,2006.3.
[3]曾峰.案例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科课程中的运用.高等农业教育,2002.11.
[4]陈万明.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原则及其运用要领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