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带来的“凝聚力”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愉快教学是快乐教育的分支,其实质是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给予学生快乐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动力。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了愉快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愉快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习本身是严谨的,但这并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唯一因素,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人的思维是否灵活,进而是人所处的学习氛围是否轻松愉悦,并且这种氛围与学习目标存在正相关,而这即是愉快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堂过于严肃,很多一线教师甚至将这种气氛视作学生是否努力学习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长期处于压抑、沉闷的学习环境下,灵动思维受到了抑制,导致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木偶”。针对这种状况,并结合对愉快教育理论的认识,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探讨了愉快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愉快教育模式的设计思路
  愉快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营造轻松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标,通过教学资源的运用创设情境,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需求,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实践中,愉快教育模式的设计需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即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愉快的氛围。通常来说,大多数初中生的兴趣比较广泛,但生理变化使他们对异性产生一种朦胧的吸引力,导致他们的兴趣变化较大,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因此,教师需谨慎选择教学资源,确保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二是教学资源的选择,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可尽量选择一些轻松幽默的资源用于课堂。例如,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影视资料片段作为教学资源,是营造愉快氛围的重要途径。此外,教师也可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趣味故事,或课堂活动,如成语接龙、文学典故、诗句填空等,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借此学到更多知识。归纳起来,愉快教育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营造气氛,其目标都需与课堂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即:愉快教学仅是一种呈现知识的手段,其最终目的是向学生渗透知识,而不是营造愉快气氛。
  二、愉快教育模式的运用方法
  (一)影视片段的运用
  很多初中生喜欢影视作品,然而,他们很少能将影视作品与学习联系起来,换言之,他们观看影视作品的初衷是为了单纯的娱乐甚至消磨时间。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将影视作品作为教学资源,一方面用影视片段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改变他们对影视作品的认识,养成从影视作品中汲取知识的良好习惯。
  以《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教学为例。从课文特点来看,这篇文章带有浓郁的悲壮主义色彩,课文设置的主旨是让学生通过了 解当时社会背景下基层劳动者的生活,继而形成对旧社会的客观认识;但从这篇课文的创作手法来看,文章中蕴含了浓浓的“京味”,是作者对京韵口语的提炼、升华和展现。
  对此,在课堂开篇,笔者选择了2001年冯小刚导演的電影《大腕》最后演员李成儒的一段表演作为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给学生,台词从“雇法国设计师”开始,到“但求最贵”结束,时长2分钟,视频播放完毕后,学生笑成一片。
  在欢乐的气氛中,笔者提出了问题:视频中的这段话有哪些特点?
  带着问题,笔者让学生思考:视频中仅是一段调侃式的自言自语,会有哪些特点呢?在笔者的引导下,最终学生得出答案:视频中的语言充满了“京味”,是典型的京韵语言。
  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阅读课文,从课文文本入手,先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继而再探究课文的中心思想,如此,则使学生对课文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二)古典音乐的运用
  将我国古典音乐作用于当代青少年心理,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宁静祥和的感受,通过感知古典音乐的蕴意,形成古朴、沉静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下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更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在课堂开篇,笔者首先让学生阅读全文,随即提出问题:这首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在问题情境下,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认为,这首词的重点在于“我欲乘风而去”,表明了作者超脱的思想境界;但也有学生认为,这首词的核心在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说明作者在创作这首词时有着深深的感触。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先以多媒体播放了古筝曲《汉宫秋月》,让学生在古音缭绕中诵读课文;其次播放了古筝曲《但愿人长久》的最后片段,让学生体会乐曲与这首词之间的联系,最后向学生布置探究任务:感知曲境,体会词意,说出对这首词意境的感触。最终,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领悟了这篇课文的意境,即:通过浪漫主义的语调,抒发作者豪放的个人感触。
  由此,基于愉快教育模式的介入,使学生掌握了这首词的精髓,从而提高了本课学习的效果。
  三、结语
  严格来说,在快乐教育理论的框架下,愉快教学仅是其中的一环。但这一环有着无限潜力,不仅是课堂,在未来,课外也是愉快教学的触及范围,其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圆点,延伸向教学涉及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愉快教学的价值,进而,也才能发挥其效用,助力教学质量提升,以及教育理论拓展。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积极拓宽教育视野,推进德育和谐发展,需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学校德育建设过程中的实践与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视野;德育;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针对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情感自私、生活实践能力差、缺乏爱心、缺少锻炼等种种弊端,怎样正确引导,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品德修养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
上网,昼夜奋战;工作,永无消停;聚会,夜夜不散……如今,太多理由使“彻夜不眠”、“通宵达旦”类的字眼变成生活常用词。“晚睡族”的确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了生命活力,对个人的形象和健康却是一种慢性摧残。  晚睡是美肤的大敌。如今,有越来越多爱美女性开始重视睡眠的重要性了,在不得已而熬夜之后,更会想方设法进行补救。    NO1:重视晚睡前的“晚餐”  重视晚睡前的“晚餐”十分必要。皮肤在得不到充足睡眠的情
【摘要】古典诗歌是中国民族文化瑰宝,她文化内涵深厚,人文潜质丰富,韵律优美。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诗歌鉴赏,了解作品、作者的有关情况,抓住诗歌中关键的词、句进行仔细考析,运用想象、联想去感受意象,并结合诗歌的流派、艺术风格,体会诗中的情感、意境及其艺术手法的效果,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关键词】广泛阅读;知人论世;展开想象;明确特征
本文主人公赵红艳  他们曾是传统夫妻。他执掌公司、叱咤商场;她洗衣煮饭,温柔承欢。但一场疾病改变了一切。   2003年,震惊全球的非典大战中,身为医生的她不幸被感染。死里逃生后,又患上非典后遗症,全身六大关节坏死、几近瘫痪、精神崩溃、多次自杀……生命悬于危崖时,他化身泥土,承接她的倾覆,供养她的萎败。11载春秋,在他的爱里,她如婴儿重生。   2014年,她华丽变身,成为天津市巾帼建功标兵,
父亲因一场车祸,被意外夺走了生命,张敏在母亲的安排下,接受肇事者的赔偿,签下了谅解书。没想到,半年后,肇事者竟然找上门来,要钱不说,还向母亲逼婚!  肇事者竟然是母亲的情人?那父亲是怎么死的?到底是阴谋还是意外事故?随着真相的一点点揭开,未满18岁的张敏崩溃了……父亲车祸去世,肇事者找上门来  2016年11月10日晚上11点多,正在书桌上写作业的张敏听到敲门声。应该是父母回来了,她起身去开门。门
【摘要】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解读品味古诗词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进行深度咀嚼品味,还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打造高效高质的诗词鉴赏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可以说古诗词教学会一直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同时也是难点内
浙江桐庐的孙晓坤与宋宏是战友,也是一对不折不扣的情敌。十几年前,宋宏在新婚前夕被查出罹患胃癌,孙晓坤挺身而出,娶了他怀有身孕的未婚妻王爱芬。5年后,宋宏病体痊愈,孙晓坤再度成人之美,主动离婚促成他们一家团圆。   然而2013年3月,风波再起。孙晓坤的再婚妻子赵伶俐不孕,转而力争孙晓坤“女儿”的抚养权,终酿了一场惨案!前情往事惊世秘密,该不该揭开?一段善始的佳话究竟能不能善终? 再婚之家遭遇不
外企白领于卉淓,孤身在杭州辛苦打拼,她的母亲退休后,想发挥余热来照顾她生活起居。但母女俩因观念不同矛盾不断,最终,与诸多“老年漂”一样,母亲黯然回乡。本想让父母老有所安,却变成老来彷徨,于卉淓愧疚难过,并想尽办法改变现状。这对母女,会以怎样的方式和解?且看小镇潮妈征服都市的生活秀……老妈退休来团聚,幸福带刺锥痛两代人  2010年6月底,湖南省湘潭县一所乡镇中学里,讲台上的罗敏即将退休,教室后排挤
当年,老上海人万林一念之差离开上海,之后,眼见着上海日新月异机会遍地却回不去。他将“重返上海”的希望寄托在儿子万勇身上。2016年5月,万勇考取了上海一所高校的研究生。为了让儿子能在上海买房扎根,万林打起了继父宅基地的主意……未雨绸缪:要为回沪的儿子打个底  2016年5月,万林接到儿子万勇的电话:“爸,我面试通过了!我成功保送到上海读研了!”万林抑制不住红了眼眶:“我儿子重回上海了!”  时年4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文本里出现的小人物形象大多都是苦命的角色,这些苦命的可怜人往往有一种品质让我们为之动容。师陀笔下的说书人是操着贱业的“撒谎家”,苦挨着贫寒的生活,却有着对“特准”之业的热爱,而在对人物的探寻之中,则彰显着关乎伟大生命的蓬勃希望。  【关键词】高中语文;师陀;说书人;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夏衍笔下的包身工、杨绛笔下的老王,这些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