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辅导员要做新时期的“低碳翁”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阐述了碳排放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及危害,就在青少年中如何开展“低碳”教育进行了思考和实践,并提出一些建议,如树立“关联型”节约环保意识、转变奢侈消费观念、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建设“绿色”生态校园等。
  关键词:低碳教育;节约环保;饮食消费;生态校园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105-02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黑色高碳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因此而引发的环境污染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为人们所关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人们不能回避的现实。所以,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已经被提到经济建设日程上来。
  中学科技辅导员理应在科技教育中开展青少年的“低碳”宣传教育,通过对在校学生低碳环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来诠释低碳生活及其推行的必要性,寻求培养学生环保、低碳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做好新时期的“低碳翁”。
  一、利用“低碳”教育,树立节约环保意识
  树立节约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低碳环保意识,并努力践行,是中学科技辅导员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之一。与此同时,推广低碳生活,改变青少年习以为常的消费和生活模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加强低碳经济教育是必要的。
  (一)树立“关联型”节约环保意识
  无节制地使用餐巾纸,是人们多年来的生活习惯之一。那么,餐巾纸与碳排放有什么关系呢?大家都知道,造纸的原材料是植物;而植物是消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高手”,据科学家研究,大约1万平方米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中一天可以消耗1吨二氧化碳,放出0.73吨氧气。另外,在造纸过程中还要消耗一定的电力能源,间接地排放二氧化碳。这样说来,纸的消费越大,被砍伐掉的树木则越多,而植物排放的氧气就越少,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就会大大增多。所以,减少纸的消耗与减少碳排放是呈正相关的,我们称之为“关联型”节约环保意识。
  “低碳生活”提倡与鼓励人们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树立“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进而控制或者减少个人及设备的碳排量。比如,树立“节约用水,就是节约用电,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理念;尽可能地减少或放弃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选择并购买节约建筑材料、节能省电、建造与使用成本等方面都优于大户型的小户型住房;购买与使用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私家车,尽可能地减少用车量;多用电话、电子邮件、电子传输软件等即时通信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外出和休息时关闭电脑及显示器。
  “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让青少年理解“少用纸巾就是减少碳排放”生活理念,而且利于青少年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观念,认识消费与节能、消费与碳排放、消费与地球环境变化的关系。
  (二)大力开展节约环保活动
  反对浪费、厉行勤俭、艰苦奋斗从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傳统和作风。为此,学校科技活动中心开展了以“节约·低碳·发展”为主题的科技实践活动,推动以低碳生活为核心的绿色环保教育活动,通过公益宣传,提倡节俭风尚,杜绝奢靡风气;提倡文明餐桌,杜绝舌尖浪费;提倡节能环保,杜绝资源浪费;提倡低碳办公,减少资源浪费。科技辅导员应多宣传科学思想、科技知识、实践经验、先进典型和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并介绍相关的先进实用技术、科技成果和节约小窍门,以提高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促进资源节约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帮助中小学生掌握资源节约的基本知识,提高相关本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共同努力。内容包括普及性教育活动和竞赛性教育活动,具体如下:
  1.普及性活动
  ①组织学生观看节约环保教育影视片,如《人与自然》《我们的地球》《自然》等;②保护森林、拒用一次性筷子万人签名活动;③清明节扫墓的“鲜花代替香烛”活动;④“少用纸巾,重拾手帕”联名倡议活动;⑤超市购物多用环保袋,不用一次性塑料袋;⑥在开关、水龙头处书写节电、节水提示语活动。
  2.竞赛性活动
  ①环保垃圾袋设计、制作比赛;②手帕艺术创造比赛;③低碳生活文艺小品表演赛;④风能利用创意大赛;⑤创建“无烟型”家庭征文比赛。
  二、普及“低碳”教育,转变奢侈消费观念
  奢侈消费就是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如购买大排量汽车、家庭安装大型中央空调系统、无节制地使用电梯、频繁地更换衣服等,这些生活行为大大加剧了碳的排放。
  据科技人员测算:按每辆私家车平均每天行驶50公里,每百公里耗油8升计算,一辆私家车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吨左右;1.5匹的空调,每小时的排碳量在0.45千克左右;大多数家庭中,电冰箱是最耗能源的电器,它一天的碳排放量大约是1.3千克;而飞机是世界上碳污染最严重的交通工具,仅上海至北京单程每人的排碳量就达到152.67千克;甚至看1个小时的电视,也会有近8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私家车进入家庭,也不可能禁止人们乘坐飞机,更不会限制人们观看电视,而是提倡人们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出行要有选择性地乘坐交通工具。如果将“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含义片面地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那么就会导致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尽管学校离家不远,却要求家长用汽车来接;只有几层楼的阶梯,却一定要乘坐电梯;今天天气并不热,非要打开空调……这些行为是对地球环境的不负责任。
  所有资料表明,能源消耗、碳污染严重,基本上与我们的奢侈生活方式相关联,因此,加强青少年的低碳教育,转变奢侈消费观念势在必行。
  三、实施“低碳”教育,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物,从而导致肥胖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因此,倡导低碳饮食、平衡膳食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所谓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减少肉类食物的摄入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是因为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速度比较快,使人容易产生饥饿感而增加食量,进而容易导致人体发胖,并且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能在人体内转化为脂肪贮存,结果导致体重增加。而减少肉类食物的摄入,是因为在肉制品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电力、石油等能源,间接地导致碳排放。《全民节能减排手册》中指出:每人每年少浪费0.5千克猪肉,可节能约0.2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7千克;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猪肉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35.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1.1万吨。另外,肥胖者或减肥群体又要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各种球馆等)中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就是增排温室气体。
  种种资料显示,改变饮食习惯、平衡膳食结构对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我们科技活动中心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园中的各种媒体,向广大青少年宣传低碳饮食知识,传播平衡膳食理念,推广科学饮食方法,培养健康消费习惯。除此之外,以弘扬低碳生活、健康饮食的科技实践活动也随之展开:①中学生饮食习惯的调查与研究;②低碳养生食物的调查与研究;③探秘绿色食品的选择与消费;④如何看待中华美食文化与低碳生活方式。
  四、推进“低碳”教育,建设“绿色”生态校园
  环境是一种资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低碳经济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低碳生活有利于环境的优化,低碳教育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因而将低碳教育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对推进“绿色”校园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建设绿色校园就是要将低碳教育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创建一个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绿色教育氛围,养成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和行为,关心环境,爱护环境。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众所周知,綠色植被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因而增加绿色覆盖率就是间接地减少碳排放。优越的绿色校园环境是所有师生所崇尚的。通常,校园环境指的是物理环境(如教室、走廊、花坛等),包含学生生活的全部学校环境。为了加深学生对环境的认识,我们采取各种方式,赋予环境以人文意义,以便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如利用葡萄、紫藤等攀援植物建设一些绿色走廊,使学生直接呼吸新鲜空气;让学生“领养”校园的植物和花卉,使学生认识植物及其重要性;开展制作人工鸟巢及林地安放活动,让学生知道保护鸟类就相当于保护树林,最终也是为了减少地球大气中的碳。这种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会促使青少年环境道德观念的形成。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低碳教育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把低碳教育融入学科教材中,深度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与方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理念,使环境保护上升一个新高度。例如,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可从人口的粮食消费、汽车的能源消耗、工农业生产用电等方面编写碳排放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计算,绘制统计图,编制统计表,探讨人口和汽车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碳排放的增加,由此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了地球环境的恶化。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可通过实验的方式论证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对植物的危害,如用香烟烟雾熏不同植物、“温室效应”实验、光合作用实验等。
  当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已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低碳经济产业也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所以加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低碳教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银娥.低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2):41-44.
  [2]帕迪利亚.科学探索者:天气与气候[M].胡跃明,曹增节,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曹 俊,张晓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低碳环保意识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160.
其他文献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成为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这一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套路,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将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掌握学习的节奏和
摘 要:新一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改对传统高中教育模式形成巨大冲击,当然也对小学教育有着深刻影响。一系列的改革,最终还是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教师是将新课改由理念付诸实践的关键因素,新课改需要新时代的教师。新课改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所处的地位,并在新课改中不断自我更新。教师
一直以来教师在品德课上注重传授道德知识,却忽视了道德实践的重要性,导致学生道德实践能力低下、知行不一。而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编写提倡活动型教学,在设计中引进鲜活的信息,
银行和高校合作、多方筹资、负债办学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是对高校贷款的规模以及高校自身的偿债能力估计不够.应该从学校一定时期的收入限度及贷款的使用效益上来分析高校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引导措施,既能够通过教育内容使学生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得以矫正,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未来社会环
摘 要:随着初中英语课改工作的不断开展,初中英语教师渐渐认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并且积极将其贯彻执行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但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在长期的經验积累和技巧总结的基础上凝炼出来。文章结合实际教育教学案例,探讨了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技巧,希望可以给实际教学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