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长肥瘦各有态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间从不缺少故事,只是在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记叙文的核心便是讲故事。自2015年开始,北京高考作文每年均是记叙文和议论文题目二选一。2015年北京高考作文要求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撰写一篇记叙文,试题立意高远,又力避空泛,可惜现实中仍遭遇了英雄无觅的窘境。考生文章中,两个面目模糊的“幽灵”在苍茫空阔的天地间展开一段毫无生气的对话,结尾处再盖棺论定为其贴上标签,完全没有英雄的风采,也没有“我”的情感成长。如此讲故事,实令人扼腕长叹。
  在故事中,“人”始终应该占据中心位置。若没有人的甘苦冷暖,情节再跌宕生姿,也难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因此,讲故事,实际上是讲人的故事。上演着人的悲欢离合,流动着人的情感温度,这才是好故事。耄耋老人、闺阁少女、战场英豪、普通百姓……一切人物皆可入笔。但如何让这些人物在类型特征的基础上仍保有鲜活的个性呢?这既需要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深沉悲悯,也离不开日常写作教学中的技法点拨。
  一、给“幽灵”以面目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中考试要求以“唤醒”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学生以乞丐为取材对象。其中,我校一名学生在初稿中刻画乞丐出场的片段如下:
  去年冬天,春节将至,一处地铁口却稀奇地围了不少人。我凑上前去看,是一名老人。老人旁边有个牌子,大致意思是希望卖字赚取生活费。
  文中写,老人在寒风中握紧笔稳稳地写着《劝学》,唤醒了考场失意的“我”:无惧未来,坚守理想,便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文章符合题意,主题明确,叙事清晰,可惜人物形象不够饱满,老人始终形象模糊,恍若幽灵。
  戏曲表演重视上场亮相,记叙文写作也不例外。在人物出场时描绘其外形容貌,甚至突出其中的重要细节,无疑比只说出人物名字更使读者印象深刻。发色、发型、皱纹、眉眼、身材等都能推测人物的年龄及境遇;衣着和穿戴方式可以看出身份和生活条件,进而反映性情及品位的高低;随身配饰等道具的添加则可以暗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如若再加以伤疤、一字须等明显细节描写,人物形象便更加鲜活生动。
  以《祝福》为例,鲁迅在祥林嫂出场时便对其展开了一番外貌描写: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痩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发色、脸色暗示境遇,神情透露心情,“竹篮”“破碗”"竹竿”等道具揭示身份。鲁迅抓住人物鲜明的外貌特征简笔勾勒,不加烘托,巧妙留白,祥林嫂贫病交加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除了简笔勾勒,我们还可以通过工笔细描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选择工笔细描来刻画人物,尤其需要注意顺序得当、详略有致,万不可东拼西凑、不分主次地全面描述。
  以《故乡》中对中年闰土的刻画为例: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毯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段文字既写了闰土的身材,又写了五官细节;既写了衣着穿戴,又写了手中物件,有条不紊地将中年闰土穷苦、麻木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简笔勾勒、工笔细描的基础上,巧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也能使人物形象妙趣横生、活灵活现。
  经过以上技法点拨,该学生又撰写了二稿,在人物出场处添加了一段肖像描写:
  那是一个老人,有着瘦削的脸颊,皱似树皮,眼窝深陷,干涸如枯泉,一丛灰白的胡子不规则地长着,弯弯曲曲的,估计从未打理过。他身穿一件落了灰的军大衣,脚踩一双老式黑布鞋,破旧,却不脏。没有吹拉弹唱,没有跪倒作楫,更没有随意编造的感人故事,他只是端坐着,安静地挥毫泼墨。
  二稿先抓住脸颊、眼窝、胡子三个具有鲜明特征的部位简笔勾勒了老人的面容,再细致描绘老人的穿着,并巧用比喻展开想象。与初稿相比,二稿中老人贫寒而不屈、落魄却有气节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二、给“蜡像”以生机
  外貌描写是一个好的开端,但我们绝不能止步于此。故事主人公不是一尊蜡像,而是现实生活中呼吸着的、行动着的、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在外貌描写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把人物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给予其刺激,赋予其生机。在具体情境中,人物的额头、眉毛、眼神、笑容等面部表情会有变化,手势、坐姿、站姿、步态等动作会有变化,只有描写出人物对敏感因素的细微反应,才可以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以《子夜》中对吴老太爷初到上海的描写为例:
  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他眼前是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他耳朵里灌满了轰,轰,轰!轧,轧,轧!啵,啵,啵!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
  茅盾通过“闭”“抖”“旋转”“灌”等词,鲜明生动地写出了吴老太爷初到上海的强烈不适,从而创造出一个愚顽不化的旧社会“僵尸”形象。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口头禅凸显着人物性格,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常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通过这句口头禅,一个因循守旧、害怕变革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称呼揭示了人物关系,其前后变化也能塑造人物的性格,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当于勒身无分文时,菲利普夫妇称他"坏蛋”“流氓”"无赖”,而当于勒"发财”后,他们又改称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这对夫妇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在前后称呼的变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对同一敏感因素,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反应。攫取人物的细微反应,通过对比更能凸显人物鲜明的个性。
  以《红楼梦》第四十回为例,在刘姥姥闹了笑话之后,曹雪芹描写了众人的反应:
  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服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湘云生来豪爽豁达,所以笑得无所顾忌,近乎放肆;宝玉尚在总角,且倍受贾母疼爱,“滚”字写活了祖孙的亲昵……这段文字有主有次,一人一态,比较中更彰显了人物个性,令人拍案叫绝。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记叙文写作为看图作文,图中一人立于弹簧上跳跃,旁有一行小字:“没走过弯路的人生,缺乏弹性。”我校一名学生取材韩愈的《祭鳄鱼文》,讲述了韩愈被贬官后从个人得失的考量走向了为民谋福的大爱。文章取材独到,叙事也清晰完整,可惜写到韩愈被贬潮州饱受奚落之处,却一笔带过,导致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弯路”体现得不够充分。经技法点拨后,二稿补充如下:
  “给我调往年潮州的案卷来!”
  小吏懒懒地站在下首,眼皮未曾抬起一下:“老爷呀,您是贵人,动不动讲究个什么案卷、律法,咱们潮州这儿是小地方,连识字的都没几个,哪儿讲究那些个虚头巴脑的。大伙儿说,是不是呀?”接着便是一片哄笑声,小吏们洋洋自得,眼里是对他这个贬官无尽的鄙夷。
  他的脸面再也挂不住,一甩袖子,负气而去。他走后,衙门里又传来一阵令人恶心的笑声。
  “懒懒地”"眼皮未曾抬起一下”“哄笑”"一甩袖子”“负气而去”等动作描写,以及在庄重和俚俗间自然转换的语言描写,都使得人物形象鲜活起来。小吏趋炎附势,韩愈铮铮铁骨,两相对照,更显得人物棱角分明,跃然纸上。
  三、给“傀儡”以个性
  社会越复杂,人为的约束便越多,这些约束会使人物隐瞒促使自己做出反应的内在动机。因此,言行本身并不总是真正指明了人物的个性。若要彰显个性,有时还需要插入恰当的动机分析。当然,直接揭示人物动机的分析有时也需要警惕。言行是诉诸感官的,而分析是诉诸理性的。记叙文不是新闻,我们感兴趣的不是某件事发生了,而是要看到这件事正在发生。因此,动机分析必须恰如其分,万不可长篇累牍,减缓了人物的言行,从而打乱了故事发展的节奏。
  以《射雕英雄传》为例,面对洪七公的突然出现,郭靖和黄蓉都不敢怠慢,心思却各不相同:
  郭靖心想此人好生无礼,但见他行动奇特,心知有异,不敢怠慢,说道:“我不喝酒,您老人家喝罢。”言下甚是恭谨。那乞丐向黄蓉道:“女娃娃,你喝不喝?”黄蓉摇了摇头,突然见他握住葫芦的右手只有四根手指,一根食指齐掌而缺,心中一凛,想起了当日在客店窗外听丘处机、王处一所说的九指神丐之事,心想:“难道今日机缘巧合,逢上了前辈高人?且探探他口风再说。”见他望着自己手中的肥鸡,喉头一动一动,口呑馋诞,心里暗笑,当下撕下半只,果然连着鸡屁股一起给了他。
  黄蓉机灵聪明,又见多识广,一眼就把洪七公的身份猜了个大概,态度自然谦和。郭靖虽不及黄蓉伶例,但仁厚重礼,也不敢怠慢。金庸在这里插入两段心理分析,寥寥几笔,就把两人的个性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若删去这两段分析,仅依赖语言动作描写,人物之间不同的个性便难以彰显。
  任何人的性格都是多重性格特征的总和。人物能表现出的性格特征越多,讀者就越能全面了解这个人物。在一篇记叙文中,次要人物展现一种性格特征足矣,但主要人物则不同。在每一场危局中,主要人物的多重性格特征互相冲突,最终某一种性格特征占了上风,主导了人物的行为。因此,在分析动机时,我们应该表现多重相互冲突的性格特征,从而塑造出更加饱满鲜活的人物形象。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末语文试卷要求以“都是为了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我校一位学生讲述了可可西里人民警察缉捕盗猎分子的故事,表现了人民警察为了藏羚羊奉献生命的大爱情怀。文章符合题意,警察与盗猎分子之间的较量也写得跌宕起伏,然而,警匪的形象都比较单薄。经技法点拨后,二稿修改如下:
  拉开保险,瞄准目标,达杰愣住了,虽然家境贫寒时他也动过家中的猎枪,可他从来没把枪口对准过人。透过瞄准镜他看见了身着藏族服饰的盗猎者,仿佛看到了之前走投无路的自己。藏羚羊保护区建立之后,他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若不是政府“招安”,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否禁得住暴利的诱惑。天空越发昏暗,风儿变得躁动不安,枪的扳机被达杰手中的汗浸得滑腻不堪。一声巨响突然炸裂在达杰耳旁,自己走火了吗?还是盗猎者先开枪了?一声炸雷吓得达杰寒毛直立,再看盗猎者已经在上膛了,羊群发出阵阵悲鸣,大公羊站在羊群外围,深深地低下头,用匕首一样锋利的尖角直指着盗猎者的枪口,做着无谓的抵抗。霎时间,许多假想闪过达杰的脑海:这一枪下去未必会出人命,或许只要朝天鸣一枪唬住他们,羊群就有逃生的机会。然后呢?一群荷枪实弹的盗猎者就会把枪口对向我?达杰越想越发慌,他到底为了什么把枪口指向了人,活生生的人呀!他开始后悔刚才独自追击,后悔自己没早点儿拉下盗猎者的车,他甚至后悔佩戴了警徽。太多事后悔,可眼下盗猎者已经把手指放在了扳机上。
  作文二稿将警匪合于达杰一人身上。达杰原是可可西里的牧民,若没有这份工作,为了生计,他也有可能走上盗猎之路。这种身份使他多了一层对盗猎分子的悲悯,也突出了达杰为藏羚羊奉献的可贵,从而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同时,文章重点也从枪战转为心理战,将笔墨集中于开枪射击一瞬间达杰的心理变化。二稿通过心理分析展现了达杰的多重性格特征,并将己对人性、责任、生命等思考纳入其中,使得整篇文章内容充实、立意高远、大气厚重!二稿在结尾处留下了悬念,等待读者回味、思考。
  人物是故事的灵魂,他们不该是没有面目的幽灵,不该是毫无生气的蜡像,也不该是缺乏个性的傀儡。人物若不鲜活,故事也就不生动。“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那些鲜活的灵魂无处不在,或顾盼于历史的河畔,或守望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我们独具慧眼且心怀慈悲,他们定会穿过时间、空间的限制来到我们的笔下,与我们共舞一曲时代的华尔兹!
其他文献
清朝英语教材曝光,用汉字代替英语音标  在四川成都市民尧先生收藏的一本印有“咸丰”字样的英语教材中,上面“乱码”对应着英文句子。据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专家推断,这样的英语书应该是真实的,应该属于清朝晚期。据尧先生展示的图片来看,书中画了12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是一句英语,最上面是汉语句式,中间为英语句式,最下面是注音,这些注音都是用汉字代替音标。如把“to do with my friend”音
事件回放  前不久,一张“大学生学习不刻苦是违法的”的截图被频繁转发,并引发热议。起因是有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看到了“应当刻苦学习”的字样。虽然法律专业人士出面澄清这是对法律的误读,但关于“大学生学习不刻苦”的思考并不会因此停止。  时事鲜评  从入学之初,學生获取的知识就开始被分数和名次量化,小升初、初升高的十几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达到“分数线”,换取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重重考核、严
1949年阳春三月,北平市军管会接管故宫博物院。接管仪式也是在太和殿举行,罗歌宣布请军代表尹达讲话,尹达疾步登上皇帝宝座,大声说道:  几百年来,只有皇帝才能登上这个宝座。现在,我作为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故宫博物院的军代表,也登上这个宝座。有人说,老百姓登上宝座,会头晕,会掉下来的。今天,我的头并不晕,也掉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民当家做主了,人民成为主人了。现在,我宣布:正式接管故宫,马
我很不喜欢猴子。我以为,人身上所有的恶劣德行,猴子全占了,比如好色、好吃、貪婪、强烈的权力欲,等等;而人后天修得的文明,无论是装模作样的,还是真正拥有的君子美德,猴子全然没有。  看森林里的野猴子打架,无非为了食和色;而动物园里的猴子,食物供应充足,它们打架全然是为了称王称霸,目的无非是多占有几个母猴子。  《夜航船》记载,黄帝有四个妃子,夏朝王妃增为九个,殷商二十七个,周朝八十一个,汉武帝设婕好
内容是否深刻是议论文优劣的重要标准。那么,如何让思考理性、深入?根本途径是加入“我”的元素,让“我”深入思考。下面通过一道考场作文题给大家具体讲解。  我们先来看题目:  一项关于秦腔的保护与传承的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坚信秦腔不会消亡,虽然他们自己没有学,但认为总有人会热爱的。  “总有人会”已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体验或感悟?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黑塞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说道,书籍是珍藏品而非消耗品。同样,美国哲学家杜威也曾告诫弟子胡适,傻瓜才会不求甚解地一味“吃书”。——阅读,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应是少而精的。  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過去,造纸术和印刷术还未问世,人们将那些值得流传后世的文字虔诚又仔细地写在竹简或羊皮上,一生反复品读并最终传给后人。那时,书籍是稀少的,也是神圣的。“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的古语便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书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 官员回应问题水泥只张嘴不出声  2019年3月,河南省鹿邑县鹿邑志成寄读学校扩建宿舍楼时,发现买到的来自山东省枣庄市的25吨水泥存在质量问题。面对政府权威部门出具的水泥“不合格”质检报告,涉事企业却不愿赔偿。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19年7月2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对此事进行报道。在节目播出画面中,当记者采访问题水泥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
穆旦在《冥想》一诗中写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这个世界上永远是普通人比富人多,但普通人同样可以富有,他们的“富”可以温暖岁月。凡人撷英,也耀星河。  正如引发热议的“炫富摔”,普通人摔出的不是奢侈品,却有着别样的积极意味。这场温暖的“炫富摔”中,我羡慕他们的“富有”,敬佩能够“炫富”的普通人,同样欣赏为
有的工匠,已于霓虹灯中被埋没,于机器隆隆中随波逐流。而有的工匠,仍在一间木屋中,木斧铁凿,辛苦坚守。  一个小院,一间小屋,便是裴金宝先生的全部。他是琴师,抚琴聆琴;他亦是斫琴师,识琴知琴。  当今琴道复苏,无数人争名夺利头破血流时,裴先生修琴不取报酬,教徒不收分文。他说:“修一张琴,就是和琴的对话,和古人的对话。”  每次修琴都有不一样的经历,打开琴板时,刻在琴身上的字总能拨动他的心弦。  在修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历史的车轮将人类不可避免地带入一个由错综复杂的信息、网络、大数据编织而成的时代,多样化的娱乐方式入侵着人们的闲暇时光,眼花缭乱的花边新闻占据了人们的大脑。于是有人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有人说文学势必会在多样化娱乐的强大压力下走向消亡。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这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在于看到了当今社会里,人们为寻求刺激而选择多样化的娱乐方式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是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