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时下,“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低碳”生活到底什么样?听起来似乎离农民的生活很远,但在扶余的乡村,农民的生活与“低碳”时尚“不谋而合”,节能减排理念逐步深入到了农村,新能源利用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扶余的新农居不仅样式新颖,而且更注重节能环保,房屋墙体上粘贴了苯板等新型保温材料,“50墙”变成了“37墙”,这种新农居与老式瓦房相比,三间房子就节省了1万多块红砖。屋顶美观耐用的彩钢瓦取代了用泥土烧制的红瓦,保护了有限的土地资源。落地式大玻璃窗吸收阳光效果好,使屋里亮堂堂。不少农户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不用电、不烧柴,农民不用进城就洗上了热水澡,经济实用还干净。太阳能的推广使用,满足了农民一年四季使用热水洗澡、洗衣服、洗菜等生活需要。据测算,每台热水器每年吸收热量供应的生活热水,相当于214公斤标准煤、163立方米天然气、1748度电产生的热量,可节省费用近千元。
作为北方农村取暖用的火炕,如今在扶余县也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样式和构造。节能炕不再是用红砖搭建的了,而是用铁焊制的,它最大的优点是节能,一天烧三捆玉米秸秆,屋里平均温度达15℃,而且热的快,热的时间长,炕下和炕墙散发出的热量又温暖了屋子,不用再安装暖气了,还使房屋免去了烟熏火燎。“炕热屋子暖”这话一点也没错。扶余县的农民还把老式火炕进行改造,在炕沿下的炕墙内搭一条过烟火的通道,建起一面火墙。然后在外屋或屋外掏一个灶口,取暖时,只需把玉米秸秆或碎柴草填进去点燃,大约20分钟后,炕面上就热乎乎的,屋里的温度也有10℃。扶余县许多农民还对小锅炉进行改造,不再像以往那样,只烧煤炭,木板子,现在烧的是花生皮子,有不少农户用上了节能炉,这种炉子烧的用玉米秸秆制成的颗粒燃料,既用于生活取暖,又用于农业生产。取暖设备的更新换代,既使废弃物得到了有效利用,又美化净化了村屯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扶余县农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也正在改变,方方面面都讲究起环保、节能、绿色、健康,农民重拾手编的篮子、用边角余料缝制的布袋赶集购物,屋里炕边、窗台摆几盆鲜花,美化生活、净化空气,节水、节电等节约意识逐渐增强,不用少用塑料袋的人越来越多。用扶余农民的话说,这“低碳”并非有多么深奥,其实,“低碳”就蕴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越环保,越节约、越低耗,才越低碳。咱们应更新观念,把“低碳”理念根植于心,融入实际生产生活中,做新时期的新农民,把新农村建设的更加美丽整洁,让“低碳生活”越过越“时尚”。
扶余的新农居不仅样式新颖,而且更注重节能环保,房屋墙体上粘贴了苯板等新型保温材料,“50墙”变成了“37墙”,这种新农居与老式瓦房相比,三间房子就节省了1万多块红砖。屋顶美观耐用的彩钢瓦取代了用泥土烧制的红瓦,保护了有限的土地资源。落地式大玻璃窗吸收阳光效果好,使屋里亮堂堂。不少农户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不用电、不烧柴,农民不用进城就洗上了热水澡,经济实用还干净。太阳能的推广使用,满足了农民一年四季使用热水洗澡、洗衣服、洗菜等生活需要。据测算,每台热水器每年吸收热量供应的生活热水,相当于214公斤标准煤、163立方米天然气、1748度电产生的热量,可节省费用近千元。
作为北方农村取暖用的火炕,如今在扶余县也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样式和构造。节能炕不再是用红砖搭建的了,而是用铁焊制的,它最大的优点是节能,一天烧三捆玉米秸秆,屋里平均温度达15℃,而且热的快,热的时间长,炕下和炕墙散发出的热量又温暖了屋子,不用再安装暖气了,还使房屋免去了烟熏火燎。“炕热屋子暖”这话一点也没错。扶余县的农民还把老式火炕进行改造,在炕沿下的炕墙内搭一条过烟火的通道,建起一面火墙。然后在外屋或屋外掏一个灶口,取暖时,只需把玉米秸秆或碎柴草填进去点燃,大约20分钟后,炕面上就热乎乎的,屋里的温度也有10℃。扶余县许多农民还对小锅炉进行改造,不再像以往那样,只烧煤炭,木板子,现在烧的是花生皮子,有不少农户用上了节能炉,这种炉子烧的用玉米秸秆制成的颗粒燃料,既用于生活取暖,又用于农业生产。取暖设备的更新换代,既使废弃物得到了有效利用,又美化净化了村屯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扶余县农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也正在改变,方方面面都讲究起环保、节能、绿色、健康,农民重拾手编的篮子、用边角余料缝制的布袋赶集购物,屋里炕边、窗台摆几盆鲜花,美化生活、净化空气,节水、节电等节约意识逐渐增强,不用少用塑料袋的人越来越多。用扶余农民的话说,这“低碳”并非有多么深奥,其实,“低碳”就蕴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越环保,越节约、越低耗,才越低碳。咱们应更新观念,把“低碳”理念根植于心,融入实际生产生活中,做新时期的新农民,把新农村建设的更加美丽整洁,让“低碳生活”越过越“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