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月11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首届“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倡议书》,其中第二条倡议“点燃激情,做价值引导的旗帜”的内容为:校长应该像一面旗帜,走在队伍的前列,引领教师队伍前行。校长应该用热情去点燃热情,用理想去生成理想,用信仰去唤醒信仰,用爱去营造爱。笔者对这一倡议颇为认同,因此希望广大校长能够积极响应“名校长”倡议,努力做价值引导的旗帜。那么,校长应该怎样做价值引导的旗帜呢?
引导教育热情——用热情去点燃热情
如果把一块煤球投入烧得很旺的火炉中,它很快就能被点燃。如果用木柴来生火,那么煤球就不那么容易被点燃,这就是“火炉效应”。校长应该善于运用“火炉效应”,用自己的教育热情之“火”来引燃老师们的教育热情。校长引导教育热情,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校长有办好学校的强烈愿望。一名校长,是否具有办好学校的强烈愿望,是能够从他的举止言行中显露出来的,老师们是能够看到的,也是能够感受、感觉到的。如果校长有这种强烈愿望,它就能够点燃老师们的教育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如果校长没有这种强烈愿望,它就难以点燃老师们的教育热情,相反还会扑灭老师们原有的教育热情之火。
第二,校长有激情澎湃的年轻心态。作为校长,一般不会太年青,不少校长年龄甚至偏大。不管是什么样的年龄,校长都应该有激情澎湃的年轻心态。这种年轻心态,带来的是一种工作的气量、胆量甚至是“不自量”,带来的是一种工作的朝气、勇气甚至是“霸气”,带来的是一种工作的干劲、闯劲甚至是“邪劲”。校长的这种激情澎湃的年轻心态,必能点燃老师们的教育热情,使老师们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三,校长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激情。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校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学校办成“特色学校”。学校怎样才能有特色?必须标新立异,必须与众不同,必须使人耳目一新!这就需要校长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激情,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办出特色来。校长的这种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激情,能够点燃老师们的教育热情,使老师们愿意创新、敢于创新、能够创新,从而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第四,校长对每一名教师都满怀热情。如果一名校长对老师们热情关怀、热情帮助,对老师们真心尊重、真心信任,对老师们真心欣赏、真心鼓励,与老师们热情招呼、热情问候,与老师们心心相印、情意浓浓,那么,校长的热情必能感动老师、感染老师,使老师们感谢校长、感激校长,从而焕发出强烈的工作热情,热情澎湃、激情飞扬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引导教育理想——用理想去生成理想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也有人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能生活。”还有人说:“只要教育还坚守一份理想,整个民族的精神就会昂扬向上。”这是强调理想、教育理想的重要性。校长应该善于用自己的教育理想去生成老师们的教育理想。校长引导教育理想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校长有成为教育家的理想。我们的时代是呼唤教育家的时代,也是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作为一名校长,应该有自己宏大的教育理想,这个宏大的教育理想,就是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能否有这样的教育理想,反映了校长是否有大气魄、大胆量、大目标。校长如果具有这样的教育理想,就能够生成教师的教育理想,使教师也具有宏大的教育理想;否则,一个气魄小、胆量小、目标小的校长,一个不敢想、不敢创、不敢闯的校长,就谈不上生成教师的教育理想。
第二,校长有培养一代新人的教育理想。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校长只有真正树立培养一代新人的教育理想,才能顶住应试教育的压力,才能避免教育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才能避免违背教育宗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避免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从而造就出一代新人。校长具有培养一代新人的教育理想,才能生成教师培养一代新人的教育理想,从而使教师真正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引导教育信仰——用信仰去唤醒信仰
教育信仰是教育者对于教育事业、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它表现在教育者对其从事的教育工作怀有无上的热情和持久的精神动力。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他的教育信仰的体现。雅思贝尔斯说:“教育需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只是教学技术而已。”作为一名校长,应该有自己的教育信仰。校长的教育信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教育事业的崇高信念。我们许多优秀校长,之所以能够长年累月辛勤耕耘在教育园地里,不计名利,不辞劳苦,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教育事业,是因为他们有着对教育事业的崇高信念。正是这种崇高信念唤醒了老师们的信仰,使千千万万的优秀教师如饥似渴地学习,一丝不苟地教书,诲人不倦地育人。
第二,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心。虽然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学校问题错综复杂,学校发展困难重重,但是我们许多校长无所畏惧,不怕头绪多,不怕问题杂,不怕困难多,仍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教育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心。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心唤醒了老师们的信仰,促使老师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艰苦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投入到耐心细致的作业批改中,投入到繁琐的班主任工作中。
第三,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为了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许多校长经受住了各种利益的诱惑,经受住了许多失败和挫折的考验,表现出了勇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百折不挠、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表现出了对教育事业的狂热情感和执著追求。正是这种执著追求唤醒了老师们的信仰,使他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以满腔的热情、无怨无悔地、矢志不渝地从事平凡而伟大的教师职业。
引导教育之爱——用爱去营造爱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法国的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富兰克林说过:“希望被人爱的人,首先要爱别人,同时要使自己可爱。”校长的教育之爱除了爱学生、爱教育,就是爱教师。作为一名校长,应该对老师们奉献出教育之爱,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教师。爱的前提是尊重。有人说:“一切真挚的爱,是建筑在尊敬上面的。”校长如果没有对老师们的尊重或尊敬,也就不会有对老师们的爱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关注的是老师们会不会尊重校长,而往往忽视校长会不会尊重教师。爱决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爱是相互的。校长尊重教师,就是用爱去营造爱,自然就会得到老师们对自己的爱。
第二,理解教师。泰戈尔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而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爱。校长应该加强与老师们的沟通。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校长往往“离群索居”,很少走到老师们中间,更谈不上与老师们心贴心地交流、情对情地沟通。校长应该主动与老师们沟通,沟通的过程,就是彼此了解的过程,就是彼此理解的过程,就是彼此亲近的过程,也就是用爱去营造爱的过程。
第三,关心教师。校长要关心老师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要关心老师们的要求、愿望和利益,要认真倾听老师们的心声和呼声,要善于发现老师们的优点、优势和成绩,要关心老师们的成长、发展和成就,要关注老师们的感受、苦恼与幸福。校长只有关心教师,才能赢得老师们对校长的关心,也就是用爱才能赢得爱。
第四,赏识教师。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爱的智慧是赏识。一个不知道赏识的校长,必然缺乏爱的智慧,也就是不会爱。校长应该用赏识的、欣赏的、赞许的眼光,而不能用轻蔑的、挑剔的、吹毛求疵的眼光来看待老师们的工作;应该用赏识的、鼓励的、称赞的、赞美的语言,而不能用讽刺的、挖苦的、否定的、污蔑的语言来评价老师们的成绩。校长对教师的赏识,带来的结果不仅仅是老师们的心情愉快,还包括校长的赏识之爱能够营造老师们的爱,使老师们学会赏识校长、赏识同事、赏识学生。
第五,宽容教师。爱的艺术是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长对教师应该有宽容之心。校长多一分宽容,老师们就多一分感激;校长多一分宽容,老师们就多一分反省;校长多一分宽容,老师们就多一分自律。一名对教师要求过于苛刻、“不近人情”的校长,由于缺乏爱的艺术,也就难以去营造老师们真挚的爱。
第六,奉献教师。爱的精髓是奉献。真诚的奉献是一种真诚的爱。校长对老师们应该有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校长应该做老师们教育教学困惑时的“及时雨”。为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服务是校长的职责!校长应该充当“及时雨”的角色,及时帮助老师们解决教育教学的各种疑难、困惑和问题;校长应该做老师们专业成长之路的“铺路石”。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动力,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校长应该充当“铺路石”的角色,关注老师们专业理论的学习,关注老师们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关注老师们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发展,关注老师们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关注老师们的心理健康,为老师们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帮助。
总之,校长应该做价值引导的旗帜,去引导老师们的教育热情,引导其教育理想,引导其教育信仰,引导其教育之爱,使学校教育沿着正确的价值方向前进!
引导教育热情——用热情去点燃热情
如果把一块煤球投入烧得很旺的火炉中,它很快就能被点燃。如果用木柴来生火,那么煤球就不那么容易被点燃,这就是“火炉效应”。校长应该善于运用“火炉效应”,用自己的教育热情之“火”来引燃老师们的教育热情。校长引导教育热情,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校长有办好学校的强烈愿望。一名校长,是否具有办好学校的强烈愿望,是能够从他的举止言行中显露出来的,老师们是能够看到的,也是能够感受、感觉到的。如果校长有这种强烈愿望,它就能够点燃老师们的教育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如果校长没有这种强烈愿望,它就难以点燃老师们的教育热情,相反还会扑灭老师们原有的教育热情之火。
第二,校长有激情澎湃的年轻心态。作为校长,一般不会太年青,不少校长年龄甚至偏大。不管是什么样的年龄,校长都应该有激情澎湃的年轻心态。这种年轻心态,带来的是一种工作的气量、胆量甚至是“不自量”,带来的是一种工作的朝气、勇气甚至是“霸气”,带来的是一种工作的干劲、闯劲甚至是“邪劲”。校长的这种激情澎湃的年轻心态,必能点燃老师们的教育热情,使老师们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三,校长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激情。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校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学校办成“特色学校”。学校怎样才能有特色?必须标新立异,必须与众不同,必须使人耳目一新!这就需要校长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激情,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办出特色来。校长的这种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激情,能够点燃老师们的教育热情,使老师们愿意创新、敢于创新、能够创新,从而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第四,校长对每一名教师都满怀热情。如果一名校长对老师们热情关怀、热情帮助,对老师们真心尊重、真心信任,对老师们真心欣赏、真心鼓励,与老师们热情招呼、热情问候,与老师们心心相印、情意浓浓,那么,校长的热情必能感动老师、感染老师,使老师们感谢校长、感激校长,从而焕发出强烈的工作热情,热情澎湃、激情飞扬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引导教育理想——用理想去生成理想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也有人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能生活。”还有人说:“只要教育还坚守一份理想,整个民族的精神就会昂扬向上。”这是强调理想、教育理想的重要性。校长应该善于用自己的教育理想去生成老师们的教育理想。校长引导教育理想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校长有成为教育家的理想。我们的时代是呼唤教育家的时代,也是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作为一名校长,应该有自己宏大的教育理想,这个宏大的教育理想,就是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能否有这样的教育理想,反映了校长是否有大气魄、大胆量、大目标。校长如果具有这样的教育理想,就能够生成教师的教育理想,使教师也具有宏大的教育理想;否则,一个气魄小、胆量小、目标小的校长,一个不敢想、不敢创、不敢闯的校长,就谈不上生成教师的教育理想。
第二,校长有培养一代新人的教育理想。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校长只有真正树立培养一代新人的教育理想,才能顶住应试教育的压力,才能避免教育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才能避免违背教育宗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避免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从而造就出一代新人。校长具有培养一代新人的教育理想,才能生成教师培养一代新人的教育理想,从而使教师真正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引导教育信仰——用信仰去唤醒信仰
教育信仰是教育者对于教育事业、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它表现在教育者对其从事的教育工作怀有无上的热情和持久的精神动力。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他的教育信仰的体现。雅思贝尔斯说:“教育需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只是教学技术而已。”作为一名校长,应该有自己的教育信仰。校长的教育信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教育事业的崇高信念。我们许多优秀校长,之所以能够长年累月辛勤耕耘在教育园地里,不计名利,不辞劳苦,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教育事业,是因为他们有着对教育事业的崇高信念。正是这种崇高信念唤醒了老师们的信仰,使千千万万的优秀教师如饥似渴地学习,一丝不苟地教书,诲人不倦地育人。
第二,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心。虽然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学校问题错综复杂,学校发展困难重重,但是我们许多校长无所畏惧,不怕头绪多,不怕问题杂,不怕困难多,仍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教育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心。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心唤醒了老师们的信仰,促使老师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艰苦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投入到耐心细致的作业批改中,投入到繁琐的班主任工作中。
第三,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为了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许多校长经受住了各种利益的诱惑,经受住了许多失败和挫折的考验,表现出了勇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百折不挠、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表现出了对教育事业的狂热情感和执著追求。正是这种执著追求唤醒了老师们的信仰,使他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以满腔的热情、无怨无悔地、矢志不渝地从事平凡而伟大的教师职业。
引导教育之爱——用爱去营造爱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法国的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富兰克林说过:“希望被人爱的人,首先要爱别人,同时要使自己可爱。”校长的教育之爱除了爱学生、爱教育,就是爱教师。作为一名校长,应该对老师们奉献出教育之爱,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教师。爱的前提是尊重。有人说:“一切真挚的爱,是建筑在尊敬上面的。”校长如果没有对老师们的尊重或尊敬,也就不会有对老师们的爱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关注的是老师们会不会尊重校长,而往往忽视校长会不会尊重教师。爱决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爱是相互的。校长尊重教师,就是用爱去营造爱,自然就会得到老师们对自己的爱。
第二,理解教师。泰戈尔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而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爱。校长应该加强与老师们的沟通。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校长往往“离群索居”,很少走到老师们中间,更谈不上与老师们心贴心地交流、情对情地沟通。校长应该主动与老师们沟通,沟通的过程,就是彼此了解的过程,就是彼此理解的过程,就是彼此亲近的过程,也就是用爱去营造爱的过程。
第三,关心教师。校长要关心老师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要关心老师们的要求、愿望和利益,要认真倾听老师们的心声和呼声,要善于发现老师们的优点、优势和成绩,要关心老师们的成长、发展和成就,要关注老师们的感受、苦恼与幸福。校长只有关心教师,才能赢得老师们对校长的关心,也就是用爱才能赢得爱。
第四,赏识教师。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爱的智慧是赏识。一个不知道赏识的校长,必然缺乏爱的智慧,也就是不会爱。校长应该用赏识的、欣赏的、赞许的眼光,而不能用轻蔑的、挑剔的、吹毛求疵的眼光来看待老师们的工作;应该用赏识的、鼓励的、称赞的、赞美的语言,而不能用讽刺的、挖苦的、否定的、污蔑的语言来评价老师们的成绩。校长对教师的赏识,带来的结果不仅仅是老师们的心情愉快,还包括校长的赏识之爱能够营造老师们的爱,使老师们学会赏识校长、赏识同事、赏识学生。
第五,宽容教师。爱的艺术是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长对教师应该有宽容之心。校长多一分宽容,老师们就多一分感激;校长多一分宽容,老师们就多一分反省;校长多一分宽容,老师们就多一分自律。一名对教师要求过于苛刻、“不近人情”的校长,由于缺乏爱的艺术,也就难以去营造老师们真挚的爱。
第六,奉献教师。爱的精髓是奉献。真诚的奉献是一种真诚的爱。校长对老师们应该有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校长应该做老师们教育教学困惑时的“及时雨”。为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服务是校长的职责!校长应该充当“及时雨”的角色,及时帮助老师们解决教育教学的各种疑难、困惑和问题;校长应该做老师们专业成长之路的“铺路石”。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动力,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校长应该充当“铺路石”的角色,关注老师们专业理论的学习,关注老师们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关注老师们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发展,关注老师们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关注老师们的心理健康,为老师们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帮助。
总之,校长应该做价值引导的旗帜,去引导老师们的教育热情,引导其教育理想,引导其教育信仰,引导其教育之爱,使学校教育沿着正确的价值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