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三张面孔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csg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的莫言、文学世界里的莫言,以及作为中国文化符号的莫言。哪一个最接近真实
  莫言、大江健三郎、张艺谋,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再加上一位中国一流的导演,作为独家报道的记者,现场倾听他们三人尽兴地讨论文学与电影,这在我的记者职业生涯里,真是莫大的享受,也几乎是难以再现的“荣耀”。那是2002年的2月8日,地点是莫言在北京平安大街的家中,天挺冷的,屋里也不算暖和——转眼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从1996年到2006年的十年里,我有幸以记者和同事的双重身份,独家采访或者参与采访了莫言的许多重要的文学活动,包括上述三人的对话,跟随莫言、大江健三郎到莫言故乡高密过年,寻访《红高梁》创作的起源;跟随莫言到日本北海道考证二战山东劳工刘连仁的遗事;倾听莫言与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交流文学的想象力,等等。十年的跟踪报道,积累了差不多有十多万字的采访笔记。
  站在记者的技术角度看,莫言是个很好的采访对象,他的访谈,可谓字字珠玑。整理采访笔记,算是一种莫大的乐趣。
  莫言获得诺奖的消息传来后,我一直想从激动而纷乱的思维里,理出一个头绪来,试图回答我自己一直在问自己的一个问题——莫言是谁?
  太远了看不见,太近了可能看不清。因为我站在一个相对复杂的角度来看待莫言。首先他是我多年的同事,我们的名誉主编;第二,他是我记者职业中,连续关注长达十年的采访对象;同时,他也是我同众多中国人一样需要仰视的,被全球关注并注定要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的精英。
  生活中的莫言、文学世界里的莫言,以及作为中国文化符号的莫言。哪一个最接近真实?
  日常生活中的莫言,谦逊平和低调,甚至超过一般人。衣食住行,于他也就是最低限度地够用即可,比如出门,坐出租车也行,用豪车接送也绝不会让他有一丝受宠若惊。有一次他告诉我们他身上的T恤是八块钱买的,仍然被他穿得很是体面。在外地参加我们的会议,不管安排得好坏,哪怕疏漏欠妥,他也从未露过一丝怨色。随和得令我们不安。有时候跟他约篇在报上用的稿件,他发过来时,还附上两三言,说是写得不好不合用,就扔到纸篓里,再写。
  一般来说,文人尤其是大文人,多少有些特殊的个性,打交道时需要小心些。可是依我看,这些在莫言这里完全没有,他永远都是一副怎么样都行的模样。他的话不算太多,但有趣生动。会议发言或者接受采访,简明而深刻。不似有的采访对象,说了一大堆话,结果一整理,只有三言两语可用。
  前面提到的大江健三郎到北京拜访莫言,在他的书房里参观时,大江说他有一个疑问,莫言作品里对于女性的描写非常生动丰富,可是生活中,他似乎是一个与女性打交道不多的人。这种体验是从哪里来的?我也当即表示赞同大江先生的疑问。我忘记莫言具体是怎么回答的了,大意是说,完全是靠想象力。
  文学世界里的莫言,乘着想象力的翅膀,夸张而恣肆,与生活中的低调平实反差巨大。一个非常细微的生活情节,如果触到了他的思路,他会在文学世界里用想象力将其放大上万倍。
  有一次我们陪莫言在深圳罗湖看守所参观体验生活,在走道里,刚好遇到送午饭的餐车,隐约散出炖萝卜的气味。在之后的创作座谈时,莫言以炖萝卜的气味展开了自己的文学构思,他说从这种熟悉的香味,可以打开整个童年成长的记忆,一个身陷囹圄的主人公的成长史也全部打开了。
  在我看来,莫言丰富的想象力除了天赋之外,也有赖于他惊人的记忆力。在北海道二十天文学之旅的行程中,我们当记者的,录音笔和采访本几乎是不离手的,但从不见莫言用纸笔记录。在一次次的讲座、交流、对话中,莫言对所到之处所感所获,出口成章,信息之丰富准确,令人惊讶。长达一两个小时的讲座,未见他拿过任何提纲草稿。这让人不得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人出类拔萃与众不同。
  “红高梁”生长于高密东北乡,高密东北乡是莫言文学的标签。这是我理解的文学莫言除了想象力之外的第二个要素——故乡。故乡决定着每一个人迈出家门的方向,以及怎样构成了我们命运中的某些必然的力量。
  大江健三郎以同莫言到高密过年的方式来寻求莫言文学的起点,因为两位文学家都同意这样一个观点,“二十世纪的作家摆脱故乡是他们的共同情节”。故乡之所以成其为故乡,是以离开作为前提的。
  有了这个前提,重返故乡才有了最终的精神上的意义。高密之行,正是大江先生和莫言一起在实验这个重返的过程,并进行比较,从中寻求文学的起点和人生的起点。
  莫言获奖消息发布的前一天,我跟他发短信联系其他事情,得知他在高密,没敢跟他提诺奖的事情。这是莫言的“禁区”,他一直很烦记者用这个话题来打扰他。获奖之后,大批的记者赶到山东采访。此刻我们反而不愿意增加他的负担,只是托他的老乡莫言文学馆的馆长毛维杰先生转达我们的祝贺。
  从莫言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获奖热门作家到现在,莫言被无数媒体和网民讨论,有人谓之“被过度消费”。我观察到,有一些讨论已经远离文学本身,把文学作品放在一边,把莫言当做一个文化符号甚至是政治符号来讨论,形成了一些争议。比如,有人指出他不具批判精神。其实,只要是阅读过莫言全部或者重要作品的人,都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莫言的批判基于人性,早已经远远超越了某个历史时期某个社会形态,这正是他的作品能够走出中国,被各种文化各种意识形态共同认可的关键所在。
  莫言曾经质疑:既然你反对用文学来歌颂某种意识形态,为什么你却要赞成用文学来攻击意识形态?2007年他同帕慕克交流时,曾经说过,自己最害怕存在这样一种误读:“本来不是政治的东西,他们理解成政治。本来是象征的东西,他们理解成为现实。”这一点也得到了帕慕克的强烈认同。帕慕克说,“我希望读者不是从我的作品中寻找政治,而是感受文学。”
  认识莫言快二十年了,以我对他的了解,这三张面孔中,莫言本人应该是最希望人们认识文学莫言的。所以,让我们走进他的文学作品,享受阅读的乐趣,享受喧哗的网络时代里文学带给我们的静谧。在那里,去接近最真实的莫言。
其他文献
法律的修订以及司法解释将是填补法律空隙的必由之路,并牵引着司法的触角更加深入社会的肌理    任何法律从诞生的那一天起,都带着先天不足的胎记。所以,法律的修订以及司法解释将是填补法律空隙的必由之路,并牵引着司法的触角更加深入社会的肌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越是完善,司法机关就越是“有法可依”。  我们对此毫不怀疑,并始终保持着恒常的热度。97刑法修订以来,光修正案就已经有八个,司法解释更是令人眼花
如果单向从法律和道德的视角去判断,可能得出的结论会完全相反,情与法在同一物身上交织,他是他妻子的“天使”,同时在一念之间也成了某些人眼中的“魔鬼”。    纵贯线乐队有一首歌叫《亡命之徒》,歌词中这样写道“为什么这个世界就是有人穷得发疯,有人把钱当做了枕头;为什么新闻里鼻酸故事只是为了偷面包给妈妈充饥的小偷。”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对那些行偷鸡摸狗、坑蒙拐骗之人采取冷眼相对的态度,甚至淬上一口—
10月9日网友“广州正义者联盟K”的一则帖子引发围观,该帖展示了广州市城管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及其妻儿共有房产的详细列表,证明蔡彬及其家庭成员共有21套房产,包括别墅、住宅、商铺、厂房、车位,其中,18套位于番禺区,3套位于南沙区。蔡彬因此被网友戏称为“房叔”。近日官方通报,网友爆料基本属实,蔡彬在官员个人财产申报过程中存在瞒报现象,目前番禺区委已决定对其停职。  四百处长  近日,教育部语文出版社
罗航  成长档案:1999年毕业于中国公安大学,进入四川省德阳市公安局。现任四川省广汉市政府副市长、公安局局长。  法律理念:用一生的时间去做理想和正义的守卫者。  寄语:公平、正义、秩序或许是法律的本质和追求,但它需要每一个坚守信仰和理想的人去以我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Q
题目  人们常常发现,别人眼中的自己与自己眼中的自己并不一致。对这一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现象类作文命题是近年来上海高考作文题的主要类型。这一类型作文题的特点是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尽量不加入命题者的价值判断或情感导向,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写作空间。  本作文题所提及的现象是学生所熟悉的,同时也是青少年关注自我、认知自我的
《红楼梦》里妙品无数,但最让我有感觉的吃食是:元宵夜,老太太先说“寒浸浸的”,于是移进了暖阁。后来又说“夜长,有些饿了”,凤姐回说有鸭子肉粥。老太太要吃清淡的,罢了。但“鸭子肉粥”这四字,刻骨铭心的难忘。  宝二爷也夸过鹅掌鸭信,同是鸭子,却不如鸭子肉粥动人。因为又是元宵夜,又有“寒浸浸”做前缀。这就是鸭子肉粥的妙处:虽然鸭子肉粥是凉补的,但鸭肉能熬化到粥里,火功极到家了,可见酥烂浓郁、温厚怡人。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12月17日,经历二十余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带着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一次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一次智慧与勇气兼备的无畏探险。嫦娥五号代表着中国航天自主创新道路的新成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段动人节拍。人们惊叹,来自月球的小小石头却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程度。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展开重仅12克的五星红旗,这一抹闪
5月22日凌晨4点半,白昼刚刚拉开帷幕,熬夜的路灯还没来得及闭眼。北京清华科技园创业大厦通往成府路的小道上,一辆电动车疾驰而过,停在了大厦一层天厨妙香素食餐厅的门口。来人是兼职志愿者张瑞豹,每个周日早起为清华科技园仁爱心栈熬“爱心粥”已成为他近两个月来的固定习惯。  住在北京科技大学的张瑞豹,在西直门的金凤成祥有全职工作,只有周末才会过来参与心栈的奉粥活动,因为住得近,所以周日早起熬粥的重任就交给
一个古老的话题——法律与人情,司法与人情、道德的关系,在今天的神州大地又引发激烈的争议。  这源于近期的一些司法判决,也源于近期司法机关出台的一些人性化的司法举措。例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人民检察院办理不起诉案件质量标准(试行)》规定,对于老年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不大以及因生活无着偶然实施盗窃等轻微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人身危险性不大等五种情形,符合相对不起诉的质量标准部分,可以依法决
我是从事刑事检察工作的检察官,常年和各类犯罪嫌疑人打交道,十几年来办理了几百起各类刑事批捕、公诉案件,和犯罪嫌疑人面对面的较量过成千上万次。事过境迁,犯罪嫌疑人的种种表现大多已在记忆里模模糊糊了。然而,对那次讯问杀人不眨眼的“色魔厉鬼”张平的情景却历历在目。  2006年2月7日晚,山东省庆云县新兴路“乐浩发廊”的女老板被扼颈身亡。数月后,犯罪嫌疑人张平被抓获归案。2006年5月15日,公安机关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