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施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u54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几乎渗透到了各个学科领域,为了适应这种发展,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其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适当增加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建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98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把所有研究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这中间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其基本思路是:
  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一步。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数学建模具有难度大、涉及面广、形式灵活的特点,数学建模教学本身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加强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数学建模教学应加强应用性、创新性,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初中数学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怎样围绕课堂教学选择典型材料来激发学生兴趣,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建模能力呢?根据实践,应用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与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这个目标。这种教学要求教师以建模的视角来对待和处理教学内容,把基础数学知识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使之符合“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规律。具体操作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改编教材中的数学问题
  从课本中的纯数学问题出发,依照科学性、现实性、新颖性、趣味性、可行性等原则,对原题进行改编:改变设问方式、变换题设条件,互换条件结论,形成新的数学建模应用问题,最好是编拟出有实际背景或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建模应用问题。
  二、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出发,增强应用意识
  日常生活问题是应用数学的来源,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通过建立数学教学模型加以解决,如合理负担出租车资、家庭日用电量的计算、红绿灯时间的设计等,都可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加以解决。学生很喜欢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只要结合数学课程内容,适时引导学生考虑生活中的数学,就会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必要的应用技能。
  三、从社会热点问题出发,掌握建模方法
  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市场经济等,是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好素材,适当地选取,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相关类型的建模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商品经济观念,而且还为日后能主动以数学的意识、方法、手段处理问题提供条件。在当今社会,人们更加注重对普遍存在的诸如成本最低、利润最大、股市、基金、开源节流、增盈扭亏、最优方案等问题的研究,可透过实际问题的背景,抓住本质,挖掘隐含的数量关系,抽象成函数的(区间)极值(目标)模型等。学生通过建模求解,体会到科学、正确决策的意义和作用,也体会到了正确的决策离不开数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他们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以活动为手段,培养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组织教学工作。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运用数学的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经常想到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选择实际问题进行建模研究,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建模成功的喜悦和难于解决的苦涩,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比起学习抽象的数学理论,学习与实际紧密相连的数学建模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下面是笔者针对开展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提出的几点建议:
  1. 受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对建模的要求不可太高,重在参与;2. 数学建模问题难易应适中,千万不要搞一些脱离学生实际的建模教学;3. 建模教学对中考应用问题应当有所涉及。这样更有助于调动师生参与建模教学的积极性,保持建模教學的活力;4. 在九年级总复习阶段有必要对学生开设数学建模的专题讲座;5. 初中数学教师只有通过对数学建模的系统学习和研究,才能准确地把握数学建模问题的深度和难度,更好地推动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数学建模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凭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参考文献:
  [1] 毛鸿翔,高 明,毛鸿翱.数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2] 颜冠群.在中学开展数学建模的初步思考[J].中小学数学,2004(7).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451200)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让学生自主参与“社会探究·体验教学模式研究”的策略,本文提出五字策略:激、引、探、悟、评。  关键词:自主参与;“社会探究·体验教学模式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93  《品德与社会》(实验稿)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要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材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
以精神文化为导向,将职业素养要求融入专业教育;以活动文化为载体,将行业企业文化要求融入实践教育.以“课本剧”为切入点,通过选、读、编、导、演、评,实现教学内容上理论指
摘要:随着英语学科教学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差异性也在渐渐显示出来,英语分层教学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高中生在英语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显示出不同的差异,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对学生实行有效的英语分层教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分层教学;有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新鲜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应用手段,高中数学教师若将其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有重要帮助。本文主要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然后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教学应用,希望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
实施成效  荆州市荆州区投入150万元在所有农村小学、初中建设了标准化、功能齐全的“留守少儿之家”,硬件做到“五有”(有活动场地、有仪器设备、有文体器材、有宣传阵地、有特色项目),软件做到“五全”(机构健全、制度齐全、计划周全、队伍健全、资料齐全)。全区2100多个关爱互助小组常年开展活动,让留守少儿体会到家的温暖,实现了教职员工的全参与和留守少儿的全覆盖。  互助组织、系列化活动和活动阵地,让关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总结了人接收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从公式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教态”对于学生接收信息具有重要的强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对教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展开初步探究。“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教师积极促进、引导的课堂情境,构建和实施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体验、自主运用知识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88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利用前置学习单开展前置性教学,可以实现先学后教,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用显著。本文分析了前置学习单运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和实施步骤,并探讨了前置学习单的实践应用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前置性学习效果,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前置学习单;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摘要: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厌学、甚至弃学英语。新课程把教学过程定位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互动”是指以任务或课题为目标,需要通过运用语言相互交流来完成的活动。互动教学是在和谐互动的氛围中,通过信息动态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产生教学共振,实现教学相长的真谛。  关键词:初中英语;互动教学;重要性;运用策
摘要:如今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涌入到课堂中,而多元互动就是其中一种教学方式。“多元互动”式合作学习在近几年一直被广泛动用于教学中,并且据相关资料显示,“多元互动”式学习近几年来被证明是最为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创新。“多元互动”式合作学习能够在班级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丰富互动形式,设计互动环节,有效地保证互动效果,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该学习方式还提高了学习效率